新入手的大玩具
玩音箱這個東西確實比較耗費精力,自十幾年前開始發燒,不斷的升級更新器材,但由於空間的限制,一直在書架箱和小型落地中間徘徊,一直沒敢嘗試大型的落地箱,內心中不免有些遺憾,在不斷的誘惑中,以及傲嬌的小心思下,最終還是衝動戰勝了理智,出掉了手裡的一對PROAC落地,入了一對拿破崙15寸大同軸箱!
其實我在不同場合聽過很多次拿破崙了,這箱子的聲音我算是比較瞭解的,但這次買回家接在自己的系統上還是讓我折騰了好幾天。 因為房間的限制,我擺位非常侷限,官方給出的最佳聽音範圍是4-6米,而我的距離大約在3.5-3.7米之間,所以想得到那種龐大的聲場很難,不過好處是我幾乎可以全部聽直達聲,把房間其他不利的因素減到最少。
在家裡用,我不贊成對聲學做過多的處理,一來很多聲學材料對人體無益,二來視覺效果也不理想,很多方面需要妥協,目前我房間最大的問題是駐波和噪聲問題。噪聲不可避免,電腦啊、硬碟盒啊,菊水電源這些都是噪聲源,但一開箱子這點噪聲就完全覆蓋掉了,算是過關吧。
我的系統非常簡單,PC+路遙1590前級(帶解碼)+路遙1582MKⅡ後級+拿破崙箱子,CD全部裝箱打包了,前段時間把最後的播放機BDP105出了,這次算是和CD真的說再見了,曾經用CD和PC對比過,差別非常小,幾乎聽不出來,而且PC的確非常便利,所以這次算是徹底放棄任何實物碟片了。
關於拿破崙有幾個特點非常值得一提。
第一是低頻下潛深,而且速度快,這樣的特點,表現大規模交響樂的時候就非常出色。相比同級別的箱子,拿破崙規模感要大許多,你會發現出了之前聽到的樂器外,聲場外部多出了整整一圈的低頻樂器以及低頻的迴響。
《骷髏之舞》,可以明確的聽到低頻樂器躲在最外圈,柔柔地發出深沉厚重的低頻。拿破崙的能量感,可以輕鬆充滿30平米的空間。這裡主要是採用的15寸同軸單元,高音單元和低音單元完全在同軸軸線上,這樣類似於點生源的發音模式,才得到低頻和高頻更好的一致性,而有的箱子雖然低頻聽著量感不錯,但卻有點彆扭,就是高低頻一致性不好的緣故。 另外拿破崙的這個共鳴箱體體積非常龐大,是普通落地箱的2-3倍,這樣的設計可以讓氣流在箱體內得到充分的運動,使得重放的樂器規模感更加龐大,聲音會更加的寬鬆,這都屬於先天優勢,小箱子永遠都無法比擬的,我在很多人那都聽過拿破崙,都為它這個寬鬆的聲音和氣勢所著迷,因為這個是小箱子無法體會到的。
拿破崙的第二個特點是中頻密度非常高,聆聽爵士樂的時候,中頻解析力可以讓所有樂器呈現出明確的形體,只要閉上雙眼,所有樂器都釘在原地,幾乎能看到每個演奏者的動作。也許有更厲害的箱子,直接讓人睜開眼睛就能有這樣的感覺,不過目前我還未聽到過任何這樣的箱子,包括我聽過的肯德堡在內,都沒體驗過睜眼能看到樂器的感覺。我在ATCS CM150上,體驗過類似的中頻,密度出色,溫暖。不過atc的低頻收斂很多,更沉穩的感覺,而拿破崙感覺更奔放。但ATC畢竟是20幾萬的箱子,價格實在差的太多。
拿破崙第三個特點是高頻非常柔軟,但是也非常纖細,悠揚,飄逸。雖然不如SCM 150高頻那麼豔麗,但是反而增加了一份真實。和SCM150比較,你會覺得SCM150的高頻解析很好,非常清晰,但是缺乏了一些柔軟感。小提琴,SCM150多了一些滑滑的感覺,而拿破崙則是非常真實的質感。經過一段時間的調整,我的拿破崙估計也發揮了7,8成,目前聽《查拉圖斯特拉》,中提琴厚厚的,甜甜的,簡直迷死人。高頻可以聽出一排一排的小提琴,輪番演奏,美妙絕倫
。
最後的一些建議:
要玩好拿破崙,必須注意它的低頻下潛非常深,然後卻又非常平直。這樣,如果空間太小,低頻會氾濫失控。我有用拿破崙的朋友形容,一旦功放選配不好,儲備功率不足,拿破崙好像壞了似的,低頻完全失控。
不過,如果空間很大,你又會發現拿破崙低頻平直,充滿整個空間的低頻,而且下潛非常之深。 另外一點是,小空間用拿破崙一定要謹慎,想得到好的聲音,就需要對空間處理得當了,處理完空間後,閉上眼睛欣賞古典樂,那層層疊疊,厚厚的絃樂群,躲在聲場深處的大鼓,還有飽滿大氣的銅管都會讓你深深著迷。聆聽Jazz經典,high life 和 componion的經典第三軌,都讓你彷彿置身現場,閉上眼睛,聲場完全展開,樂器完全會在客廳裡頭演奏,你能看到它們的前後,左右,你也能看到每個樂器的形狀和運動,甚至能想象樂手的動作。以前我一直不知道Jazz試音聽什麼,以為大家都是聽味道。最後才知道,Jazz樂試音,就是聽現場感,越好的系統,越能復現那一份現場的感覺。當你“看”到爵士樂每個樂器,想象到每個樂手的演奏動作,就算大功告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