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是「理想型」生產力工具,為什麼不受待見?
疫情之後這兩年裡,PC 市場終於「支稜」起來了,不過你可以發現,即便是在如此有利的大環境下,二合一 Windows 平板依然是最不受歡迎的品類,就連只有瀏覽器的 Chromebook 都比它賣得好。這其實不太符合邏輯,按理來講,二合一裝置有著完整的 Windows 系統,形態設計也非常巧妙,而且還很便攜,明明是「理想型」生產力工具,為什麼誕生這麼多年來,命運卻如此不順?
邊緣化的二合一平板
在我看來,軟體是產品的靈魂所在,而硬體則是軟體的外在表現,所以微軟的每代作業系統都對當時的 PC 產品產生了深遠影響,二合一裝置就誕生在 Windows 8 的背景下。當時,處在移動變革時期的微軟有著豐滿的理想,不僅要做電腦、做手機、做平板,還要統一全平臺,於是推出了 Surface RT 這樣的融合裝置。
有著微軟當領頭羊,一群小夥伴們也大膽跟隨,拿出了更多千奇百怪的產品。先是聯想,它似乎覺得 Surface RT 有些激進,所以保留了鍵盤,加入了觸控屏,打造出了翻轉形態的 YOGA。
而戴爾也很聰明,它拿出了 XPS12 2in1,看似有著傳統保守的形態,但邊框裡的螢幕其實可以翻轉,造型非常獨特。
惠普也不甘示弱,釋出了 EliteBook Revolve,直接把轉軸變成了支架,能夠讓螢幕 360° 任意旋轉。
總而言之,在 Win8 釋出的那幾年裡,各家在硬體形態上可謂是創意不斷,帶來了許多經典的產品,但可惜的是,市場似乎並不買賬。當消費者把這些二合一裝置買到手後,發現它們並不會像宣傳片裡展示的那樣,因為新形態而有了新的體驗,現實情況是,大多數時候大家還是會把二合一裝置當成普通輕薄本在用,如果要翻轉或當做平板使用雖然可以,但找不到應用場景,所以也沒必要。
這種尷尬的體驗可能要怪微軟和英特爾。首先說微軟,Win8 釋出之後,微軟慘遭現實打擊,先是手機業務失敗導致統一應用生態的構想化為泡影,之後桌面端的 Win 8 也因此受到影響。但實際上 Win 8 本就是一個矛盾的產物,明明是桌面作業系統,卻強加移動應用生態,之後又由於貧瘠的移動應用,成為了只有功能但沒有體驗的作業系統。這種情況下,別說二合一裝置,就連原有的桌面裝置,體驗也大幅降低。
而英特爾作為處理器供應商同樣不給力,始終沒打造出適合二合一裝置的處理器,曾經的 Atom 和超低壓酷睿,因為效能太弱發熱還嚴重,讓許多使用者飽受摧殘。而常規的低壓處理器,又面臨著續航和發熱問題,也就 Surface Pro 這種親兒子有特殊最佳化加成,而至於其他廠商,對微軟和英特爾失去期望之後,便逐漸把二合一產品邊緣化了。
All in ARM 有沒有可能?
雖然 PC 陣營主要以微軟和英特爾為主導,但在二合一品類中,兩家的表現實在令人失望,於是移動領域裡的高通便產生了一些想法。前兩年,高通主推過「驍龍本」的概念,也就是把移動平臺的驍龍晶片塞到二合一裝置中,由於 ARM 晶片的特性,不僅能有效緩解發熱和續航問題,而且得益於高通在網路方面的積累,還能夠讓驍龍本支援全時段的 4G 網路,所以驍龍本當時受到了聯想、華為、華碩等廠商的大力支援。
遺憾的是,驍龍本解決了一些問題,但又暴露出了更多問題,我曾經使用過華為 MateBook E 2019 款,作為一款搭載驍龍 850 處理器的二合一驍龍本,日常使用時發熱和續航問題確實得到了緩解,但是 ARM 架構下的 Windows 系統只支援 32 位應用,可用軟體因此少了很多。另外,驍龍處理器在桌面系統上的效能表現也很難讓人滿意,即便它宣傳的「全時連線」特性非常吸引人,但在拉跨的效能表現下,最終還是無法勝任主力機的角色。
而與之相反的正面典型則是蘋果,蘋果在 All in ARM 的道路上十分順利,因為有數代 A 系列晶片的積累,還有統一架構下的作業系統和龐大的開發者陣營,所以蘋果可以在一夜之間宣佈旗下的 Mac 將轉換到 ARM 平臺。不過就算如此,蘋果也需要兩年甚至更多時間去做平臺轉換,而在 Windows 陣營中,晶片、系統、軟體開發商都是分散的,它們有著各自的目的和利益,想讓三者聯合打造一個全新的生態,似乎不太現實。
不可否認,ARM 架構的特性確實與二合一裝置很契合,但 Windows 系統沉重的歷史包袱也限制了它在 ARM 平臺上的表現,這讓它想要去相容移動應用,想要去適配觸控操作時變得非常困難。但從另一個角度來說,沉重的歷史包袱也是 Windows 最寶貴的財富,Windows 一直以來開放包容的特性造就了其豐富的軟體生態。而同樣也是開放包容的特性,又一次讓二合一裝置看到了希望。
Windows 11 也許是個新開始
從今年的 Windows 11 開始,微軟在系統中引入了安卓子系統功能,而二合一裝置支援觸控的特性恰好讓它成為了安卓子系統的最佳載體,雖然目前而言,安卓子系統的體驗並不完善,之後是否能成為主流也要打上問號,但在我看來,這次微軟的方向沒錯,畢竟二合一平板能否成功與軟體生態的支援密不可分,而二合一裝置本就有著 Windows 桌面生態的豐富資源,再加上成熟安卓生態,無不讓人多了幾分期許。
另外,在 Surface Pro 8 上也可以看到微軟復興二合一裝置的決心,這款產品 7 年來終於更換模具,增大了螢幕尺寸,配備了 120Hz 高刷屏,似乎也是為引入安卓生態而做的鋪墊。而在核心配置上,Surface Pro 8 選擇繼續使用傳統的 x86 晶片,反倒是之前使用 ARM 晶片的 Surface Pro X 成為了配角,從這一角度來說,微軟可能也不看好 Windows 裝置轉向 ARM 平臺,畢竟這意味著 Windows 將失去原有優勢,相比之下,守好目前的軟體平臺,持續最佳化晶片能效和機身散熱能力,對二合一裝置的發展會起到更大的作用。
過去幾年裡,很多人都會把 Surface Pro 當作標杆級二合一產品,但這與二合一裝置數量稀少,定位小眾,售價昂貴有很大的關係,同時,這也是二合一裝置普及的最大阻力。實際上,目前的 PC 廠商完全可以做出價效比和出色體驗兼具的產品,聯想 YOGA Duet 就是個很好的例子,相比於前幾年,如今的二合一裝置已經告別了效能不夠用的時代,如果之後鍵盤也成為標配的話,競爭優勢並不比其他平臺的平板差。
二合一平板從誕生開始,已經走過了將近十年的時間,在我看來,無論是十年前還是現在,它的形態都是理想型生產力工具的模樣,只不過十年前的軟硬體環境不夠成熟,微軟也難以下定決心做出改變,而今天的 PC 市場在歷經數次變遷後,似乎又讓我看到了 Windows 平板迎來春天的可能性,但可惜的是,作為 Windows 平板的締造者,微軟始終沒能完成它對 Windows 平板最初的構想。
責任編輯:SeaGreen
本文作者:劉宗嶽
本文首發於極客之選,轉載請聯絡極客君(ID:geekpark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