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成人需要忙碌一些事情時不讓孩子看電視,可以讓他們做些什麼呢?最好的辦法是讓他們忙碌起來,因為如果他不忙你就會很忙,他們不忙就需要媽媽陪。只要孩子有好奇心,有飽滿的學習力,有想象力,內驅力,執行力,自己想要的就可以做到。他們就不需要有人陪伴,我們只需要讓他忙碌起來。當他們忙碌起來時他們就會很開心,很專注,很自在,此時成人就可以做自己的事情去。怎樣讓他們忙碌起來呢?怎麼能激發他們的想象力,創造力,執行力?
01
首先我們要給孩子一個有準備的環境,這個環境裡面可以是一些激發他想象力的自然界的東西。
例如養一些植物,孩子發現植物乾枯了,該澆水,葉子黃了需要剪下來。兩種植物的葉子為什麼不一樣呢?它們的名字是什麼呢?
大一點的孩子還可以記錄這些植物的生長過程,例如每天測量並記錄蒜苗長了多高。
養小動物每天給它喂吃的,喂多少,怎麼喂等等。
也可以是文化裡面的東西。例如一箇舊的相簿,抽出裡面的一個照片,讓孩子發現它,激發他的好奇。他會問:“媽媽,這裡是誰啊,照片為什麼沒有顏色是黑白色的?”
我們就可以說是:“這個小女孩是我,我那時跟你一樣的年紀。”此刻就會激發起孩子的好奇心,他可能就會問,為什麼沒有顏色呢?那就很多可以分享的內容,他就想,哦,原來以前……
有時候父母會發現孩子自己會把動物模型、車、鞋子進行分類和排序,這些都是孩子自己生成的。
02
其次,準備一些適合幼兒使用的工具:小桶,小刷子,準備適合他可以捏的毛巾,海綿可以擠水。
大一點的孩子可以是工具箱,錘子,釘子,還可以準備一些設計書,準備食物的材料。
當我們把工具準備好,孩子看見了就會好奇,哎這是什麼啊?就可以告訴他這個是這樣做,例如帶他一起做餅乾,先什麼後什麼、順序;過程中思考需要幾克、幾分鐘。因此進入到準備食物的活動中,您必須給他準備合適的工具,可以掌握的工具,適合孩子尺寸重量的工具。
當您需要做一些家務時也可以帶著他做:例如折衣服;準備餐桌,此時孩子需要考慮今天吃飯的有幾個人,需要幾套餐具呢?
03
最後,準備的環境有一點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定規則。每個成人的角色是什麼?是引導?誰是主導者?
例如這些東西在哪裡做?在陽臺上做?在桌子上做?等等,做的時候界限是什麼,您可以和孩子一起定規則,什麼時間可以做,例如吃飯以後做?還是早上做?
需要注意的是:只列三條規則,不要太多連自己都記不住,可以時常修改。修改時可以和孩子一起商量。例如您可以跟孩子討論哪條規則不合適,說出為什麼?怎樣解決?
例如:不要在室內進行劇烈運動,有時孩子也會主動跟成人商量。
這種互動式的陪伴更有價值,是一種高質量的陪伴,是一種彼此交心,理解,滿足的陪伴。
準備的環境裡面成人父親母親的角色是什麼?老人的角色是什麼?這些人的角色的常規也需要商量。這些可以大人自己說,不需要兒童知道,有些事情爸爸做,有些事情祖父母,母親可以退後。也就是常規裡面的隱形常規,家庭中統一一個規則要求。
當把環境,工具,規則定好這些都準備好了之後孩子就會忙碌起來,他們也就不需要我們的陪伴,因此孩子只要忙碌就不需要你的陪伴,您就可以做自己的事情。
為什麼環境準備好了,孩子卻依然需要成人陪伴呢?請思考我們給孩子提供的材料是否合適?
1. 我們給孩子提供的這個環境需要先了解孩子需要什麼?而非是大人需要什麼?我們需要了解孩子的興趣是什麼?
例如:孩子喜歡畫畫,您覺得閱讀看書很重要,給孩子準備了許多閱讀方面的材料,但是孩子卻沒有興趣。
例如:您覺得數學很重要,給孩子準備各種學習數學的材料,孩子卻只喜歡拼圖。
2. 我們需要了解孩子的年齡特點,適應性:是否符合幼兒的發展?是否符合幼兒的需要?幼兒能否積極參與?是否滿足幼兒的發展需要?
例如:孩子到了剪貼塗敏感期即將到來,我們給孩子準備各種紙、筆、各種工具,孩子可以自由選擇自己要什麼?一個3歲的孩子可能對數字並沒有興趣,但是5歲的數學敏感期到來,孩子開始不斷的數數,說數字。
例如:4歲半以後孩子可以進行編織、縫等活動。
3. 當我們給孩子一套玩具時請避免直接看說明書,例如樂高玩具我們成人的思維是按照說明書一步步的完成,但是孩子年齡還沒有達到對說明書並不理解,而且有了說明書孩子不在思考,思想被固化。因此,開始的時候可以根據自己的想法隨意搭建,遇到問題共同思考解決問題,得到結論再去驗證的過程更有助於孩子的思考能力的培養。
4. 避免聲音、動作、視覺一體化的玩具。
5. 比例(尺寸):材料的大小是否適合幼兒的小手?材料的細節是否完好?它的重量是否方便攜帶?
6. 色彩的協調:材料的顏色是否需要再調整?
7. 錯誤控制:材料的錯誤控制設計是否明瞭,幼兒可否獨立操作?
8. 安全性:確保都是無毒的? 是否有缺口或者開裂? 邊沿是否鋒利?是否具備有效的預防措施防止意外的發生?是否乾淨?是否可洗?符合常識性的衛生標準嗎?能否不使用一次性材料?
9.實用性:更換\新增是否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