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歲:就是以從媽媽身體裡出來計。
虛歲:就是以從爸爸身體裡出來計。
但是從爸爸身體出來時,仍缺少部分元素,有點虛,所以叫虛歲。
最準確地演算法應該是,從入宮開始計時,入宮到出宮這段時間計為虛歲。因為從爸爸身體裡出來,成為受精卵,再到最終入宮,還需長達一週的時間。
以虛歲計齡更準確,比如將一粒種子埋入地裡後,第一次澆水,從此就得開始關注它的成長的過程,當然不能按照發芽出苗來計算了。如果從種子最初的授粉成功開始計生命,這可能就有些不合理和牽強了。
但是從現在大部分國家的法律來看,從入宮到出宮的這虛一歲的時間是不受法律保護的,隨時可以幹掉你,所以稱之為虛也有道理。
古人是以出生為生命起點,現代科學觀念以受孕為生命起點,所以以虛歲紀年齡更符合現代科學標準。並且還有著強烈的人文主義關懷。虛歲這一計法,實則是對生命的尊重。按虛歲計算年齡也是對母親辛苦苦“懷胎十月”的銘記。
虛歲是中國古代的記齡方式(當時沒有虛歲這種叫法),全世界也只有中國人有虛歲這個說法,在民間延用至今。它在絕大多數情況下大於週歲,因此被稱為虛歲。直到近現代公曆的傳入,中國人才開始有了週歲一說,並漸漸地都以週歲來為自己年齡的標準。
在古代中國,男子到十五歲就要勞作種田,服兵役和勞役,交賦稅等;女子十四歲便要嫁人生育,坊紗織布等。後來統治者們為了多收稅,就發明了虛歲。所以生下來就算一歲,然後逢年增加一歲。古代官府為了節省自己的工作時間,一年讓全國老百姓就報一次戶口,也不管人家生日是幾何,上來就報1歲,很多接近造籍日出生的寶寶最倒黴,還有那些虛兩歲的,很早就要開始納稅,出苦力,服兵役了。
以虛歲來計算,極端的例子就是生於除夕(年三十)的嬰兒,出生那天是一歲,第二天是大年初一,就變成兩歲,所以這種人的虛歲往往比實際年齡大兩歲。
虛歲的出現實際上是為了強化國家對社會的控制。從秦始皇十六年(前231年)到清宣統三年(1911年)頒佈《戶籍法》之前,官府的戶籍和檔案只記載民眾的生年,不記出生的月和日。
中國古代使用的農曆曆法(實為陰陽曆,非陰曆),每月按月亮的月相週期來安排,但結合以參考太陽位置來計算的年,會因調整時間誤差而存在閏月的情況。但古人並不會因此在同一年過兩次生辰。此外古代曆法還會因改朝換代、新帝登基等特殊情況在計日方面有所調整,因此“重年不重日”是虛歲演算法的最大特點。這也就是為什麼中國古人不重視生日的另一個方面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