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有孩子的家長都會陷入這樣的困擾,到底是應該雞娃、讓孩子透過學習去實現自我,還是應該遵循孩子的天性尊重孩子的選擇、讓他們有個快樂的童年?昨天晚上看了一個影片,裡面有一些關於家庭和教育的觀念很打動我。我反覆觀看了多遍,把裡面的精華內容摘錄下來,分享給各位有需要的朋友。
彭凱平,清華大學社會科學院院長,心理學系主任,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心理學系終身教授,著有心理學暢銷書《吾心可鑑:澎湃的福流》
1.工作是為了生活,而不是生活就是為了工作
彭凱平:千萬別聽馬雲啊、柳傳志啊講他們的成功案例,那都是文人幫他們編纂出來的,還有很多是自我想象的,時勢造英雄,要研究後面的規律。
我們中國教育最大的缺陷就是不學心理學。我們中國的家庭讓孩子學的學科都是有用的學科,而這個思想使得我們中國人民沒有去欣賞生活。我們都是去工作,工作永遠都是為了生活,而不是生活就是為了工作,這個觀念我們一定要改。
2.幸福是有意義的快樂,找到意義感能獲得幸福
主持人:我們每個人都希望活得快樂幸福,對大部分人來講快樂和幸福是差不多的,您怎麼去理解?
彭凱平:這是一個誤區,快樂和幸福是不一樣的,幸福是有意義的快樂,得加上一條有意義感。它產生的神經的、生理的、行為的反應也是不一樣的,我們的快感基本上來自於神經化學遞質的影響作用,包括多巴胺、催產素、內啡肽、血清素,都讓我們產生愉悅的感覺。但是意義感是我們大腦前額葉的靈性、悟性、感性、德性,它是需要對快樂感進行一個評價的。一個大胖子吃著美味佳餚肯定很快樂,但他突然意識到自己已經是200多斤了,他肯定就不幸福了呀對不對?同樣的道理,一個人做愛的時候很快樂,但是突然發現外面太太在敲門,那個意義感就沒有了嘛。我們人不是畜生,我們是有意義的快樂,不是簡單的享樂,這個是人的特性。
3.非功利閒聊有助於發現意義
主持人:我瞭解到很多年輕人甚至名牌大學畢業了以後不知道自己要幹嘛,宅在家裡,父母很著急本人也很沮喪。那我們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如何幫他,或者是引導他去找到人生的意義?
彭凱平:要有這樣的一種時間,溝通的時間。很多時候孩子的意義感不是憑他自己的知識、經歷、智慧能夠想出來的,需要父母的一些指點和教導,所以溝通很重要。所以我建議每天每個家庭至少要有半個小時的閒聊,不要去聊一些具體的問題。功課是我們父母最愛討論的問題,你怎麼又考了六十分,或者中午吃什麼,明天干什麼,這些我們當然應該交流,因為它有工具的價值和意義。但是我們還是應該聊一些沒有答案的問題,一些抽象的問題,一些超乎自身利益的問題,想想別人,想想國家,想想社會,其實閒聊還是對我們的意義感很有幫助的。
4.肢體接觸很重要
主持人:父母有時候上了一天班,不是很愉快,對未來也很擔憂,回來以後看到孩子和家裡人其實也不是很爽,那如何做一些自我調整呢?
彭凱平:第一個就是要做一些肢體接觸啊、打打鬧鬧啊、體育運動啊、聞香飲酒唱歌等等,這些事情其實可以改善我們的心境,也可以改善我們的關係。
大家今天就可以做一個事情,擁抱自己的親人四分鐘,不要說話,一定會全身發暖,嗓子發緊,甚至眼淚流出來。雙眸凝視對方四分鐘,肯定就有反應的。
5.用心看,學會笑,說積極話
彭凱平:第二個事情就是一定要學會笑。笑是人類一種天生的能力,我們的外周肌肉和大腦前額葉已經形成了一種反射,所以你裝笑最後就真的會笑,它二者之間相輔相成。別把工作中間的痛苦、怨恨、仇恨、焦慮帶回家裡來,換一副面孔,自己對著鏡子傻笑5分鐘,再去跟親人見面,可能對自己就有幫助的。
第三就是多說一些積極向上的話,其實念一點心靈雞湯對我們都有幫助的,很多人就誤以為心靈雞湯沒有意義,那是因為你不信它。你要信它的話,它是有溫馨的、溫暖的、健身的作用的,是有價值有意義的。
第四就是要用心去生活中尋找真善美,比如孩子今天有沒有一些變化,太太穿的衣服跟昨天有什麼不一樣,丈夫今天又有什麼收穫,這種用心觀察其實特別重要,很多時候我們看了又沒看,這就是我們沒有走心。眼睛只是我們的視覺器官的一個部分,我們的大腦、心眼才是最重要的。
很多時候我們視而不見,我們太忙,太著急,太自我中心,別人的事情我們是視而不見的。用心去看,叫做觀,觀就是又見,所以它是很有意義和價值的。
6.愛好能帶來積極心理力量
主持人:所以有個愛好很重要。
彭凱平:愛好絕對重要,它讓我們開心,對我們有種滋潤的作用。
主持人:所以小朋友或者包括我們大人,如果有個喜歡的事情,就像您說的愛好,在痛苦在不開心的時候,其實很容易帶我們走出這個困境的。
彭凱平:是的,你完全可以有一種積極的體驗,產生一種積極心理力量,這個力量可以支援你走出困境。
7.真正喜歡的事情是水到渠成的
主持人:是不是對我們每個人,尤其是對孩子,父母看到孩子的天賦是特別重要的?
彭凱平:是的,瞭解天賦有一個特別簡單的方法,就是一個事情你特別想做,特別願意做,業餘時間還去琢磨它,經常找些書來看它,想方設法摸透它,這就是你的天賦。
主持人:現在聽很多家長經常抱怨,說我們家孩子什麼都不喜歡。
彭凱平:因為還沒有到時候,也沒有到機會。很多時候孩子太小,他找不到他自己的天賦和特長,它叫作意義的發現,就是因為很多時候是一種靈機一動的頓悟,他沒有機會,有人把這樣的體會叫作醍醐灌頂。
主持人:所以父母也不用急,每個孩子開竅的時間不一樣,給他一個豐富的環境,讓他多去體驗,他總會知道他最擅長什麼,最想幹什麼。
彭凱平:是的,個體差異是很大的,還有一個環境影響很大,我們一定要相信,時間這個變數的價值。
主持人:還有兩種說法。學任何東西不能只靠一時喜歡,學習總是有枯燥的這一部分,這時候父母應該逼一下,他克服了就有成就感。還有一個說法就是他要喜歡他就會自己去克服,不知道您是怎麼看這件事情?
彭凱平:成就對於我們定義幸福很重要,所以逼著孩子最後做成了一件事情,肯定孩子會認為他喜歡這件事情,但是他是不是真的喜歡這個事情,我不知道的。我個人感覺就是,真正喜歡的事情,一定是願意去做的,最後一定是做得很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