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給大家講個真人真事——
有個小男孩,讀幼兒園時不小心摔了一跤,把後腦勺砸傷了,醫生說他的大腦受到了比較嚴重的損傷。後來小男孩上了小學、中學,學習方面一直都很吃力,他感覺自己的大腦壞掉了。學習的時候很難集中精神,記憶力很差,老師和同學也覺得他腦子有問題,他的性格因此變得十分內向,甚至自閉。值得慶幸的是,他非常勤奮,總算勉強考上了當地的大學。
可是大學的功課依舊讓這個男孩感到吃力,他在學業上越來越沒有信心,打算退學,他向身邊一位朋友傾訴了自己的痛苦,這位朋友安慰了他,並邀請他到自己家中做客。因為這次做客,男孩與朋友的父親成為了忘年交,並在這位父親的指導下,重新找回了學習的自信。
後來,男孩不但順利完成了學業,還成為了世界公認的記憶專家及大腦教練,他就是吉姆奎克,這是發生在他身上的真實故事,而他就是我今天想推薦給大家的書《無限可能》的作者。
吉姆奎克用親身經歷告訴我們:即使倒黴如他,大腦受到嚴重的損傷,也照樣能夠恢復,並且能夠變成更“優秀”的大腦。而普通如你我的人們,透過科學的方法和努力,也可以把自己的大腦“鍛鍊”成為更聰明的大腦,開啟無限可能的人生。
下面,我就把閱讀吉姆奎克的著作《無限可能》的感想與大家分享,希望對你們有幫助!
一、撕掉那些貼在你身上的標籤
從吉姆奎克的經歷中不難發現,正因為他的頭部受過傷,並且經醫生診斷是大腦受到損傷之後,他才開始變得不自信、內向和自閉的,他的家人、同學和老師也因此改變了對他的態度。實際上,他是給自己貼上了一個“我的腦袋壞掉了”的標籤,而不是腦袋真的徹底壞掉了。
正是這樣一個標籤,讓他在遇到困難和挫折的時候,變得更容易沮喪、屈服和認命,甚至是放棄,而他對自己的放棄,也造成別人對他更容易有不良的固有認知。當然這種極端情況不會發生在我們大多數人身上,但我們在生活中卻也難免於不經意間給自己或身邊的人貼上各種標籤。
比如,你可能會認同“女孩子學數理化就是不如男孩子”,會認同“年紀越來越大,記憶力肯定會越來越差”,也可能會認同“以前讀書時成績就不好,現在讀書肯定也不行”……諸如此類的各種看法,而這些看法就是“標籤”,也是吉姆奎克所說的“限制性信念”。
一旦你認同了這些限制性信念,久而久之,你就真的變成這樣的人了,因為你的大腦限制了你,等同於掐滅了轉機和希望。
但原本,人生是充滿無限可能的,因為腦科學家已經證明,大腦的潛能是無限的,關鍵是你要願意相信這種無限的可能,只有這樣,你才會去尋求改變和突破!那麼就從撕掉自己身上那些標籤開始吧,不要再給自己設定各種各樣的限制了,對自己負責,變成自己想要變成的樣子吧!
那要如何粉碎你腦袋裡的那些限制性信念呢?吉姆奎克給出了他的建議:
首先,找到你的限制性信念。可以回想一下,你會在什麼時候認為自己“我不行”、“我做不了”?即使是那些並不太要緊的事情。比如你認為自己運動能力不行,雖然這個能力並不會對你的人生造成很大影響,但這種限制性的信念卻會影響你對人生整體的判斷,因為它實質上是對自我的打擊與質疑。
其次,直面事實。找到你的限制性信念後,在內心堅定地對自己說“過去我可能做得不好,但不代表我以後不行。”認真想一想,所謂的“我這方面不行”,到底是你真的欠缺這種能力?還是你自己認為不行?或者只是嘗試過幾次沒有做好?直面它,不要逃避。
最後,創造新的信念。吉姆奎克告訴我們,新的信念是——“沒有人能夠在緊要關頭保持百分之百的成功率,你應該為自己在面對巨大壓力時表現出色而感到自豪。”你要讓內心那些對自我進行質疑與批評的聲音閉嘴,不要被這些想法牽著鼻子走,自我預設的上限並非你真正的極限,而是你需要克服的障礙和束縛。正如吉姆奎克在《無限可能》告訴我們的:“當你體驗到快樂、滿足和愛等正面、積極的情緒時,你會在生活中看到更多的可能性。”
二、重新認識我們的大腦
當我們正確認識了自己大腦中那些消極的、悲觀的、充滿限制的思想後,就已經為未來實現無限可能的人生開啟一扇門了。接下來,你需要重新地認識一下人類的大腦這個神奇的器官。
理論物理學家加來道雄說過:“人類的大腦有1000億個神經元,而每個神經元又與1萬個其他神經元連線。你的大腦,恰恰是宇宙中已知的最複雜的事物。”
世界上沒有兩個完全一樣的大腦,大腦的處理速度比任何的計算機都要快很多,並且有無限的儲存容量。甚至有的人因為受傷只剩下半個大腦,但它依然具備所有機能。
大腦主要包括腦幹、小腦、大腦皮層三個主要區域。其中腦幹位於脊椎頂部與顱骨底部,負責調節我們生活需要的基本功能,包括心跳、呼吸、吃飯、身體反應等;小腦位於大腦後部位置,負責調節運動和協調性;大腦皮層佔比最大,由枕葉、頂葉、顳葉和額葉構成,額葉是邏輯與創造力的發源地。
同時大腦具有神經可塑性,也就是說大腦總是會根據周圍環境和你對它的要求來改變及重塑自己,每當你學到新的東西時,你的大腦就會建立一個新的突觸聯絡。換句話說,大腦的發育是一直在進行的,並不是之前人們所認為的那樣,到18歲、20歲就是頂峰,然後隨著年紀增長就會逐步退化,並非如此。
總而言之,大腦具有無限的能力,我們所有人都可以透過科學的鍛鍊方式,來塑造自己的大腦,讓它變得更聰明、更強大。這不是天馬行空的想象,而是經過腦科學家研究得出的科學結果。
三、掌握快速閱讀與記憶的技巧
上面,我們說到大腦的潛能是無限的,並且可以透過科學的鍛鍊方式讓它變得更聰明、更強大,那具體有哪些科學的鍛鍊方式呢?《無限可能》的作者吉姆奎克給出了3方面的啟示。
1.學會專注
當我們全神貫注去做一件事情的時候,總能獲得特別好的效果,要麼是充滿激情,要麼是心情舒暢。
比如,小時候觀察螞蟻搬運食物,長大後聽偶像的演唱會,工作時聚精會神完成了一份方案,在戶外與孩子盡情地玩耍……相信這些經歷大家都有,專注去做一件事情是快樂的,也往往能得到好的結果,而如果在做事情時經常分心,那肯定會讓你忐忑、焦慮,也往往完成不好。
學習、工作、生活都是如此,高效與專注是分不開的。那我們要如何讓自己變得專注呢?
這些方法包括——
儘量一次只做一件事情,並且在做事之前清除那些可能會分散你注意力的東西,比如書桌上無關的照片、紀念品等;比如靜音你的手機。
每天都留出一些“放空”的時間,不要從早忙到晚,也不要一有空就看手機;可以嘗試學習冥想、瑜伽、太極等運動,它們可以幫助你平靜下來,從而更加專注。書中還介紹了4-7-8呼吸法,也是非常簡單實用的方法。
另外,如果有什麼事情老讓你分神,那就安排專門的“分心時間”來專注地處理它。
這些方法都需要勤加鍛鍊,才能達到更好的效果,我們的專注力其實跟身體的肌肉一樣,堅持鍛鍊才會變得更強大。
2.提高記憶
說到提高記憶力,應該是每個人都希望的吧,畢竟好的記憶力是學習任何事物的基礎。
腦科學家的研究表明,人類天生就有極好的記憶力,只要我們堅持訓練,記憶力並不會隨著年紀增大而衰退,反而會越來越強呢。
《無限可能》告訴我們,記憶力沒有好壞之分,只有受過訓練和未經訓練的區別,書中還介紹了一種神奇的MOM記憶法,也就是動力、觀察、方法三結合的記憶方法——
首先,那些讓你感興趣的資訊,會更容易記住,比如讓你下班後去書店買本書,你可能會忘記,但如果是你的偶像在辦籤售會,那你一定會記得。因此,想要更容易地記住某些資訊,最好找出它們於你而言的重要意義,也就是找到記憶的動力。
其次,在記憶的時候,要全神貫注、細心觀察,如果一邊記東西一邊想別的事情,那肯定是很難記住的。
最後,要注意記憶的方法,不能死記硬背,要找到資訊之間的聯絡。比如,某個人的名字很難記,那就結合他的職業、經歷一起來記,就不容易跟別人搞混了;比如,如果文字記載的資訊不好記,那就把它想象成畫面或者空間來記;比如,某個陌生的知識點記不住,那就尋找一些與它關聯的已知的資訊來記,或者把它編成一個有趣的故事。
3.快速閱讀
《無限可能》告訴我們,閱讀跟記憶一樣,也是所有大腦功能的基礎,想要實現無限可能,就必須提升閱讀的能力。
閱讀可以提高記憶力,可以提高專注力,可以增加詞彙量,可以提升想象力,可以增強理解力……是的,閱讀就是有這麼多的好處,所以網友說的那句“三月不讀書,智商輸給豬”是有道理的呢。
但現在整個社會都很浮躁,不少人覺得讀書太浪費時間,於是選擇聽書,或者看漫畫書,久而久之,大腦就失去了鍛鍊的機會。
很多人感嘆自己高三那年的智商是一生的巔峰,其實是因為那時候的你天天都在讀書,都在學習,而後來的你,放棄了閱讀。大腦跟肌肉一樣的,用進廢退。
說了這麼多,希望大家都能堅持閱讀,同時不斷提升自己的閱讀能力。
作者吉姆奎克在書中也給出了很多建議:包括不要回讀,不要默讀,因為這會影響閱讀速度,而高速的閱讀才能讓你更加專注;可以用手指輔助閱讀,透過移動手指,加快閱讀程序;最好把書豎起來讀,每次持續20~25分鐘就休息幾分鐘,然後再繼續;保持每天至少閱讀15分鐘的習慣。
在這裡,限於篇幅與版權,我只能節選其中的一些精華分享給大家,書中有更加全面、具體的介紹,我是反覆閱讀了好幾遍的,受益匪淺。如果你跟我一樣,希望能夠開啟自身的無限可能,希望能夠讓自己的大腦越來越好用的話,那麼真心推薦你認真地讀一讀《無限可能》這本書。
好了,這次的好書分享就到這,下本書再見!
如果你有想了解的書,可以在評論區給我留言,也可以私信給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