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年很多人都知道房地產市場非常的火熱,因為在近10多億人口的需求之下,住房需求變得異常緊張,越來越多的人進入城市發展,並想在城市買房落地生根,房子最原始的居住屬性也發生了本質的變化,現在的房子不再是簡單的居住品,而是具備保值增值的投資品,早年就已經買入一套或者多套房的人,基本上所購房產都翻了好幾倍,而那些拿地建房的開發商更是樓市中最大的受益者,看看這些年的首富榜上,房地產的大佬們佔據著重要的位置,去年銷售額破千億的開發商就有幾十家之多,這是其他行業都無法媲美的,可見現在大家對於房子有多麼的看重,只要買了房子,那麼就能坐等升值,比起開店開公司,這收益要來的穩當的多。
買房能夠讓投資者賺得很多的同時,也給還沒有買房的人造成了很大的壓力,過去一套房總價二三十萬,現在一套房總價七八十萬甚至幾百萬,房子漲得有多快可想而知,買房壓力是越來越大,而且還有不少人覺得,我們的房價長期還是看漲的,因為物價在漲貨幣貶值,不知道他們是哪裡來的信心,我們現在的房價已經處於國際前列,可以說房價已經觸及了天花板的位置,在人們收入不能得到明顯提高的大背景下,房價如果再高,只會變成一個有價無市的市場,就比方說現在一些城市的二手房市場,完全就是有價無市,所以,我們現在的房價需要一定的下跌才行,才符合健康樓市的目標,那麼下跌多少合適呢?10%還是30%,又或者說下跌50%?
最近中央財經大學統計學院院長賀鏗就對此發表了自己觀點,他認為我們的房地產水分可能不低於30%,因為我們的房價收入比則為8-10,而國際公認的合理房價收入比取值範圍為4-6,所以房價至少超過了合理範圍30%,那麼平均房價要下跌30%才合理。
這個觀點筆者覺得是可行的,畢竟房價再怎麼跌也不可能跌50%以上,即便是有,也是少部分水分大的城市或地區,比方說環京地區的房價就曾下跌了一半左右,可這種房價跌幅不適用於其他城市,比方說三四線城市,雖然也有水分,但水分相對來說沒有那麼大,目前三四線城市均價在8000元左右,下跌30%,那麼房價就在五六千元左右了,現在建房材料人工成本都要兩三千每平米,難道開發商不打算掙錢啊,而房價不漲對於現在很多人來說,壓力更大。
其實他這個降價觀點,筆者認為可執行性還是挺強的,房價下跌30%,既降低了剛需們的購房壓力,同時也不會對樓市影響不好的影響,畢竟我們的房價本身就是有水分的,30%的降價幅度不過是擠水分的,房價依然處在一個合理的範圍內,所以說,賀教授的觀點並不是亂說的,而是有資料支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