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很多文章談及粟裕在1970年從非洲訪問回國途中,到諾曼底參觀的事情。很多人對粟裕在現場問的三個問題推崇備至,認為粟裕將軍非常專業,水平很高。
粟裕問的實際上是四個問題是:1、關於盟軍的登陸自己對武器裝備和運輸工具很好奇。那麼既然盟軍兵力差不多有三百萬,運送這種大規模的兵力,運輸工具有哪些,資料又是多少。2、盟軍在塞納灣所建造的人工港在登陸戰的時候,究竟是起到了多大的作用?並且建造的重要結構又是什麼?3、這個人工港口運用了多少水泥墩子,有沒有相關引數。4、盟軍出動了將近一萬多規模的軍艦,但戰略空間非常狹小,加上盟軍還出動了坦克,那麼盟軍如何在這裡進行協調作戰的?
看看一個作者的敘述“當時法國軍事專家一下子愣住了,然後開始和別人交頭接耳地說著什麼。然後低著頭似乎不敢與粟裕對視,粟裕自然也看出法國軍事專家一臉尷尬。於是便笑著緩解氣氛地說道,自己就是隨便問問,不知道也是沒有關係的。這位法國軍事專家瞬間鬆了一口氣,然後法國的導遊在後面也是不好意思開口。因為他們的工作便是在這裡給遊客講盟軍的事蹟,但沒想到一個來自中國的軍事指揮官能問出這麼有深度的問題,如果沒有一定的軍事造詣,必然是問不出這麼有深度的問題。其實按照曾濤自己的說法,其實也被粟裕的這四個字給震撼到了。”
這四個問題很有深度嗎?
當時中國的軍隊還停留在二戰以前的時代,作戰方式也是二戰初期的模式,基本上就是蘇軍在衛國戰爭中的戰術。而且中國受到經濟條件的限制,全體陸軍的機械化程度很低,基本上是卡車運輸,只有很少的裝甲運兵車。在空降作戰和兩棲作戰方面幾乎是白紙一張。空降兵就曾遇到過被解散撤銷的危險,海軍陸戰隊也是幾起幾落,最終被取消。
整個高階軍官群體的現代化作戰經驗極度匱乏。很多現代化作戰方式在高階軍官頭腦中市無法想象的。很多軍事將領熱衷於用思想武裝起來,發揚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即使面對蘇軍在蒙古邊境大軍壓境,也是用傳統的防守方式進行防禦作戰。除了武器裝備的物質條件限制,指導思想上輕視武器裝備,作戰指導思想抱殘守缺也是非常主要的因素。這種情況的直接反映就是對越反擊戰的陳舊戰術,軍隊管理指揮系統不正規,武器裝備落後,多兵種、多軍種作戰無從談起。起碼的空地配合也沒有。最高水平的就是步坦炮協同。
在這個大環境背景下,即使是粟裕這種在解放戰爭中天才地指揮了許多重大戰役的傑出將領,現代化作戰經驗也極度匱乏。所以他在諾曼底提出的問題,對於美軍來說早已是軍事常識的東西了。但是在中國軍隊的指揮官中,還是空白一片。
回到粟裕的問題上。當時中國的陸軍野戰軍大概也有300萬人,機械化程度很低。把一個軍區的部隊在全國範圍內調動是一個很大的行動。解放後基本上沒有進行過類似行動。即使是志願軍入朝回國也是採用鐵路運輸的。沒有足夠的汽車來運輸部隊。所以粟裕才覺得盟軍能把三百萬軍隊用汽車、運輸船轉運部隊是很難做到的事情。這就像騎一個腳踏車很好奇汽車怎麼開的那麼快。
中國軍隊的後勤保障能力很差,長途主要是依靠鐵路運輸,短途是汽車運輸。海軍跨海運輸能力只有登陸艦艇。美國在七八十年代對中國的評價就是中國無法進行境外作戰。因為後勤運輸能力不足。中國軍隊跨海作戰只有解放海南島,對臺灣只有設想,沒有方案。粟裕這麼問也許心裡還在惦記著解放臺灣的問題。他也應該知道後勤能力的不足。臺灣島的港口都是重要城市,防禦設施堅固。在海灘登陸也會遇到相同的問題。而且臺灣海峽比英吉利海峽更寬闊,運輸船週轉時間更長。
粟裕在軍事科學院當副院長多年。按理說應該接觸到有關研究結果。但是粟裕還要問當地法國人。可見軍事科學院對諾曼底登陸的研究不充分,或者說不重視。或者是也有研究報告,但是結論不能讓粟裕信服。就像現在的頭條一樣,歌功頌德的文章大行其道。
後勤問題是現代戰爭中的最主要問題。太平洋瓜達卡納爾島戰役,日軍敗在後勤不足。美軍勝在物資補給充足。美軍的作戰都圍繞著後勤補給進行。我們很多人還是重視作戰多於後勤。很多軍迷津津樂道於新型戰艦下水,新型飛機量產。對補給車船視而不見。
第三個問題是工程上的問題。說明粟裕雖然身經百戰,但是知識結構是有欠缺的。這也是很多中國軍官的通病——缺乏工程知識和能力。中國的軍官往往在一個部隊連續服役多年。只有當上領導,才能調到其他部隊單人主官。美軍的高階將領,除了在作戰部隊任職履歷,還要有機關工作履歷,還要經過參謀學院學習,當過軍事學院教官。軍官的知識結構非常全面。
布萊德雷於1911年考入西點軍校,從西點畢業,赴美國西北部服役。1920年9月,調任西點軍校數學教官,開始瀏覽並研究軍事歷史和軍事人物傳記。1924年9月,布萊德雷獲准進入本寧堡步兵學校深造一年。畢業之後赴駐夏威夷的第27步兵團任營長。1928年9月,布萊德雷奉命進入陸軍指揮與參謀學校深造,透過學習和訓練,掌握了良好的思想方法,謀劃戰爭和駕馭戰爭的能力得到提高。1929年9月,布萊德雷調任本寧堡步兵學校戰術系教官。在步兵學校任教4年之後,布萊德雷考入陸軍軍事學院深造。1934年,布萊德雷被分配到西點軍校戰術系任教官。1938年,布萊德雷調到陸軍參謀部任職。1941年2月.布萊德雷奉命出任本寧堡步兵學校校長兼駐地指揮官。除全面主持步校工作外,布萊德雷組建並訓練坦克部隊和空降部隊。同年12月,布萊德雷調任正在重組的第82步兵師師長,晉升為少將。1945年8月,布萊德雷出任美國退伍軍人管理局局長。1947年11月,出任美國陸軍參謀長。1949年8月,布萊德雷升任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
看看一些授予上將的中國軍官履歷,非常單一。所以粟裕對工程知識的缺乏,是一個整體性結構問題。
第四個問題反映的是參謀的任務和職責,就是制訂作戰計劃。粟裕在紅軍時期是當過參謀長的。但是紅軍時期的軍事人才缺乏,粟裕完全是靠實戰經驗的積累學習軍事的。粟裕是一個從士兵成長起來的將軍。沒有經過系統化的正規學習和訓練。走上領導崗位後,有專門的參謀機構負責作戰計劃。而且粟裕的職務很高,解放後也不可能再進軍事學院學習進修。可以說粟裕個人是有短板的。
不僅粟裕如此,即使是當時的解放軍也沒有一萬艘軍艦。整個海軍也沒有人指揮過一百艘軍艦作戰。在東南沿海和國民黨海軍的海戰中,也經常出現指揮問題。可以說整個海軍沒有人能給粟裕提供幫助。
不知道粟裕是否讀過有關諾曼底戰役的書籍資料。看他提出的問題,如果不是求證(想陪伴的導遊,而不是軍事專家),很大可能是沒讀過多少。或者說沒把種地放在這上面。因為這根本不是粟裕應該考慮的問題。
不過諾曼底戰役的盟軍指揮系統非常複雜、龐大。登陸行動的命令有1000多頁打字稿。除了對部隊的命令,還有對民間船廠的指令。要優先維修用於登陸的船隻。在通訊方面,電話和電報線纜密佈英吉利東南部。和美國紐約有實時的電報線。司令部裡的紐約時報打字員隨便打出一行字,紐約總部立即就會收到文字資訊。更別說電話了。以致登陸前專門下令禁止任何人打私人電話、拍發私人電報。如果要撥打,需要高階軍官批准。
當時的中國,打個公共電話要到電話亭。打長途電話要到電話局,接通後要等著,對方電話局派人通知接收人到電話局接聽,這邊的人才能上線通話。打一次電話要一下午。
這樣的文章想表現的是粟裕如何高明。但是卻沒有仔細想一想這些問題問的是什麼,反映了什麼。結果弄巧成拙。
粟裕很偉大,有出色的軍事才能。但是粟裕也有不足。沒受到過專業訓練,沒有掌握現代化的科學知識。當時各國內環境也不正常,他的一些問題也是當時中國軍隊的問題。
軍隊要現代化,軍事理論首先要現代化。軍事院校要現代化,人員培養要多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