卑家店村座落於唐山市古冶區萬福山腳下,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古村落。 這裡物華天寶、人傑地靈、民風淳樸、底蘊厚重,有許多待解之謎,下面我就一些風土迷團列舉一、二,以饗讀者。
一、卑家店為什麼沒有姓卑的?
卑家店因金元時代名將鮮卑仲吉而得名。鮮卑仲吉,(公元1188~1244)祖籍中山,(今正定)後晉時因避戰亂遷徙至此。其父鮮卑彥明,重儒學,好施捨,教子有方。鮮卑仲吉從小就受到良好教養。他體恤民情,同情百姓,為官清正。他在灤州主政時,蒙元大軍壓境,為了灤州百姓免受戰爭生靈塗炭,他申明大義毅然棄金降元,跟隨一代天驕成吉思汗東征西討開疆拓土,為元朝的建立立下赫赫戰功,被一代天驕成吉思汗敕封為漢軍諸路兵馬都元帥、金吾衛上將軍、開國侯、授金虎符。他死後就葬在卑家店。他的墳墓地就在老卑家店的西北邊,1958年被挖掘,發現隨葬品和墓誌銘,印證了民間和史書的說法。他的後世子孫也都是征戰沙場戰功赫赫,在元朝為官。他的後世子孫遍及全國各地,有東北吉林省的,有廣東的,還有南洋的。從那時起,卑家店就成為鮮卑族聚集活動的古村落。可是,元朝不到一百年就被大明太祖朱元璋推翻了。到了明朝嘉靖年間,鮮卑家族犯了王法遭到滿門抄家。卑家獲此訊息全家疲於奔命,或改名換姓,將卑姓改成“畢、畀bi姓”。有兩個卑氏兄弟,一個叫卑佔金,一個叫 卑佔銀逃到豐潤,他倆商議分開跑以免被抓。卑佔金跑到今天豐潤的東稍頭村定居。卑佔銀逃到今天豐潤的劉各莊定居,還有的跑到今天的遷安,從此,卑家店就再也沒有卑姓人家。這是卑氏家譜的記載。
二、卑家店歷史文脈有哪些?曾經都有哪些古蹟?
1、卑家店地理位置及地貌。
現在的卑家店是因開灤唐家莊礦採煤塌陷,1938年從老村子搬遷過來的。原來老卑家店在鐵路南側二公里處。卑家店北依萬福山,東南臨沙河水,真是依山傍水的好地方。萬福山腳下有一大溝叫甸兒溝,永和橋就橫跨在甸兒溝之上。甸兒溝不僅是山水衝涮形成的,也是冰川時代就有的。因為它的地層很奇特。從河床斷面看,它表面一層是壤土,下面是粘土,再下面是臍子土,接著,下面是一層厚厚的鵝卵石,你說怪不怪?大溝底下怎麼會有鵝卵石呢?還有甸兒溝西邊也有一條小河叫線兒溝,現在人都叫西河溝,這兩條溝的水環繞古老的卑家店南入沙河。其中,村北還有一個大坑叫蘇家坑,有半個西湖那麼大,這裡水光瀲灩晴方好,花鳥魚蟲各跳跳,古老的卑家店真是風景如畫魚米之鄉。
2、卑家店 曾幾易其名。
卑家店並不是開始的名字。宋朝以前叫“三義莊”,地方誌稱“義豐三義莊”,義豐是灤州下轄的一個縣。蒙元初,此地因賞賜有功之人亦更名為“三百戶營”,後因鮮卑仲吉葬於此,又更名為“卑家墳”。因這裡是義豐縣所在地,南來北往八方雲集重要的經貿集散地,各種店鋪甚多,加之“甸”與“店”諧音,因此就叫卑家店,至今未改,這個名字已有八百多年曆史。
3、卑家店是古代義豐縣所在地。 義豐縣原是古代中山國定州的一個縣。遼宋時期,遼國遼世宗大舉南侵,將中山國定州的兩個縣及人口全部掠走,遷移到永平府安置。這兩個縣就是安喜縣和義豐縣,安喜縣就是三國時期劉備當縣令鞭打督郵的那個縣,就是現在的遷安縣。義豐縣就遷到灤州,古代實行路、府、州、縣制。古灤州下轄三個縣,一個叫石城縣(今開平),一個叫義豐縣(明朝取消),一個叫馬城縣。據《遼~地理志》載,灤州三縣各距離40裡,石城東四十里義豐縣,東四十里灤州,南四十里馬城。在老卑家店義豐縣有一對石獅子,前幾年陷入大坑,人們還隨時可見。
三、卑家店曾經有哪些古蹟?
1、藥王廟
萬福山頂上有一座建築宏大的藥王廟、山腳下有三尊玲瓏寶塔。據說,唐玄宗李隆基的愛妃楊貴妃得病,遍訪名醫不得治,民間郎中孫思邈為其醫治痊癒。唐玄宗李隆基大喜,敕封孫思邈為“藥王”,並在各大名山為其修建“藥王廟”。同時規定每年農曆四月二十八為廟會。據說,孫思邈活了一百四十歲。據《東礦區志》記載,卑家店萬福山藥王廟修建時,官方貼出告示說使用飛磚飛瓦,百姓好奇到此圍觀,四周提前埋伏好的官兵突然將圍觀群眾包圍,讓他們往山上運料。千百年來,大廟香火久盛不衰,在京東非常有名。每到農曆四月二十八廟會,漫山遍野人山人海,善男信女香火繚繞。當地家家戶戶如過年一樣隆重慶祝一番。
我和夥伴們曾多次登臨大廟,從西邊上比較容易。大廟為石頭結構,分上下兩層,正殿三個佛龕,一大倆小,廟內倆側是耳梯可上廟頂二層。廟頂是角亭,中間矗立一大石碑,記錄有關建廟事宜。站在廟頂環顧,天高地闊一覽無餘,心胸開闊視野寬廣心曠神怡。
2、三尊寶塔
在萬福山的西南腳下,還有三尊非常精美的玲瓏寶塔,與大廟上下呼應,是一道自然和諧的風景線。寶塔一大倆小,每層塔角都配有清脆悅耳的鈴鐺,聲音傳的很遠,好聽極了。據說,三塔的修建年代比大廟還要早好多年,是兩晉時的距今已有1600年。老人說,當時卑家店叫三義莊與三塔有關。最後再交代一下結局,萬福山氣勢恢宏的藥王廟和三座玲瓏寶塔歷經千年而不倒,卻毀在文革時期,實在痛惜 ! 據說,雖然不是因果報應,實施這次具體爆破行動的三個人卻都是意外死亡,有的採石摔死,有的被石頭砸死,老百姓說啥的都有。
3、永和橋
前幾天,我在《今日頭條》發表了《掩埋地下的永和橋》一文,對此做了介紹。今天的永和橋完好無損的被埋在地下,整個大溝已被廢墟填平。在老卑家店村一共八排街,前四排叫前莊,般遷到橋西,就是現在的一街。後四排叫後莊,搬遷到橋東,就是二街。一些沒有遷移和後甸子、勞莊子(鐵路南甸子溝東的住戶)稱為三街。解放後,前、後棗園村、王家店合併,稱為四街。由於卑家店前後莊住在一起,歷史上多有磨擦矛盾,搬遷後分別住在大溝兩側,俗話說,距離產生美,一架永和橋心連心,世代友好。欲知祥事如何,請看我的那篇文章。
四、卑家店近代滄桑。
1、“永利”鐵路線
從卑家店火車站向北一公里左右,有一條直插萬福山的鐵路,叫“永利”線,這也許是世界上最短的鐵路線。它之所以叫永利線,因為這條鐵路是天津永利公司修建的。說起天津永利公司,那可是名滿中外、享譽世界,為中國人爭得了榮耀。該公司生產的“紅三角”鹼面,在1904年巴拿馬世界博覽會上獲得金獎。它所使用的原料就是從萬福山開採的鹼石,透過永利線運出的。中國當時頂尖科技人才在永利公司不少,如著名的化學家侯登榜等人。在抗日戰爭時期,永利線和萬福山採石場也對敵鬥爭的重要場地,其間發生了很多激動人心的戰鬥。在這裡發生過八路軍武工隊鋤奸與敵人槍戰的故事等。
2、日本鬼子圈莊
抗日戰爭時期卑家店是敵佔區,日本鬼子控制的非常嚴格。由於萬福山採石場工人騷亂和永利線八路軍武工隊鋤奸,日本鬼子經常無辜抓人,一次他們抓來七八個關在卑家店火車站炮樓折磨殺害,引起了抗日軍民極大憤慨,八路軍武工隊決定報復敵人。那是1942年臘月二十五卑家店大集,年關將近非常熱鬧。卑家店火車站是非常重要的交通運輸樞紐,是開灤唐家莊礦的東大門,萬福山石料從這裡源源不斷的運出。日本鬼子在這裡修築了炮樓,駐紮著鬼子和偽軍。那天,3個鬼子從炮樓出來,拿著槍愰愰悠悠來到集市,在一個早點攤前把三八大蓋往牆上一靠就蹲下吃豆腐腦。這是一個幹掉他們的極好的機會,因為他們一點防備也沒有。幾個武工隊員早就盯上了他們。他們分成兩組,一組執行射擊,一組斷後。這幾個武工隊員都是年輕力壯二三十歲的小夥子,他們破衣濫衫,頭戴破氈帽,揹著筐很不起眼,不被人注意。他們混在趕集的人群裡慢慢貼近鬼子的身邊,一個武工隊員突然從破棉襖裡掏出一把嶄新的勃朗寧駁殼槍,一槍就讓一個正在吃飯的日本鬼子腦袋開了花。這一下還得了。立刻炸了集,人群大亂,幾名武工隊員早已溜之大吉無影無蹤了。這可捅了馬蜂窩,炮樓裡面的日本鬼子趕緊調集部隊迅速將卑家店一街、二街老百姓團團圍住,數千人被他們驅趕到卑家店小學校。學校四周佈滿乾柴,牆頭架起機槍,威逼群眾交出武工隊。這是發生在抗日戰爭時期卑家店的真實一幕。這種場面從中午一直持續到傍晚,日本鬼子隨時都可能把卑家店變成第二個潘家裕。孩子哭、大人鬧,鬼子全然不顧,悲劇一觸即發。此時,八路軍武工隊焦急萬分,決定不惜一切代價拿下卑家店東二十里的雷莊火車站炮樓,解救卑家店小學校數千名群眾。雷莊據點岌岌可危,鬼子上峰命令圍困卑家店小學校的部隊撤出火速支援雷莊。臨走時,還將7名村民代表強行作為人質帶走。這幾個人中有韓大夫、楊玉柱、劉文福等。他們被帶到雷莊炮樓關押7天7夜,不給飯吃,不給水喝。後經多方保釋活動,才將奄奄一息的7人放出,其中在回家的路上還死了一個,這就是有名的卑家店圈莊事件。
3、卑家店兩所學校
卑家店作為古老名鎮,歷來非常重視教育。幾百年前鮮卑仲吉的父親鮮卑彥明,“好儒學、重施與”。在沒有遷莊以前,卑家店私塾盛行,普通老百姓也會讓孩子去讀一下私塾,那些私塾的老學究先生教書也是非常敬業的。公元1938年卑家店搬遷,藉此機會,本村的志士仁人就與礦方多次商洽要給卑家店建一所正規的小學校,最終促成,從此小孩子就有了學習的地方。當時學校掛牌的正式名稱為“灤縣國民模範第一小學”。
有了小學校,這只是起步,要進一步深造還要有中學。接著,“河北唐山七中”在卑家店落地生根淫棍而生。該中學是1954年建的,其前身為“唐山工人速成中學”,當時學生非常多,每個年級10個班。總之,卑家店這兩所學校,在唐山乃至全國都是較早的,為傳承中華文化,提高國民知識和普及教育發揮了巨大作用。
以上這些卑家店風土,你都瞭解和感興趣嗎?
張俊魁,2021年11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