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三國演義》有些將諸葛亮的智商神化,但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高尚品格,及本身也確實足智多謀,所以,他仍是一位千古奇人。而能夠與諸葛亮相比較的人,定然也不簡單。
01
劉伯承,有勇有謀,人稱“軍中諸葛”,是近代史上傑出的指揮家,曾被毛主席稱讚為““一條龍下凡,江水擋不住。”
他曾為我黨指揮過飛奪瀘定橋、淮海、渡江等重要戰役,引領我軍在艱險中,一次又一次地創造奇蹟,度過絕境。且他還有著頑強的鬥志,不畏犧牲,氣勢十足,不愧是毛主席眼中的一條猛龍。
如今,劉伯承早已逝世,留下了優秀的子女後代,其中他的女兒劉彌群也毫不遜色,堪稱“巾幗不讓鬚眉”,畢業後無私報效國家,47歲成將軍。
劉伯承足智多謀,智慧過人,所以他對子女的教育,自然也不會差。那麼,他的女兒劉彌群是如何養成的呢?
對於劉彌群而言,生於紅色家庭,有一個厲害的父親,擁有顯赫的身世,不一定是好事,甚至這曾讓她深深困擾。
因為她生於動盪年代,她的父母都參與了革命,且她的父親需要在戰場上指揮千軍萬馬,不僅責任重大,危險也很大,這讓她每天都很擔心,自己和父母分開的一刻,是不是最後一面,畢竟戰火肆虐且無情。
02
生離死別是塵世間最痛苦的事,劉彌群年幼時卻要面對這樣的恐慌,她內心的煎熬可想而知。
同時,也正是因為經歷了動盪的生活,讓她磨練出了堅韌不拔、不畏艱苦的優良品質,加上父親劉伯承的諄諄教導,使得她長大後獨立堅強,很有擔當,並在革命的薰陶下,立志報國。
在’“馬背搖籃”里長大的劉彌群,從小對亂世就有著很深刻的經歷,據她回憶,自己4歲時就坐在父親的軍用吉普上,從窗戶往外看,經常能看到兩邊的山坡上,一具又一具的屍體。
對此,父親有時候會捂住她的眼睛,但又會把手指張開,有意讓她看那些場景,並對她說:“在戰火中長大的孩子就要有這個膽子。”
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成長,劉彌群在擔驚受怕中,漸漸懂得了一個道理:要想避免悲劇重演,就必須強國。為此,她從小刻苦學習,且比較擅長理科,這一點,這讓劉伯承很滿意,因為當時的中國,國防力量還很薄弱,自己的兒女要是能為國家奉獻一點力量,那再好不過。
1963年,劉彌群19歲,她考進了北京航空學院,學習導彈、火箭發動機專業,此後的30多年時間裡,一直為祖國的軍工領域,矜矜業業地做貢獻。
期間,她在31歲時,迎來了夢寐以求的一刻,她終於穿上了戎裝,圓了從軍夢,得以加入空軍司令部實驗室,進行空導彈武器的技術革新工作。
03
在相關崗位上,她取得武器技術方面的突破,自學800多萬字與武器系統相關的圖書,理論教材,及專業資料,積累下了豐富的知識,不斷提高自己的能力。
1984年,國產某型號導彈的推進燃料,在她的帶領下,經過日以繼夜的研究改造,該導彈的飛行速度瞬間提高了7.5%,戰鬥效能得到大幅度升級。取得了優秀的成績,她也因此榮獲國家進步獎。
科研這條路充滿了艱辛,面臨著各種各樣的難題,需要耗費極大的精力與心血。對此,劉彌群從沒有退縮,踏踏實實地去攻克一個又一個難題,在無私為國奉獻的過程中,取得了突出的成績!
比如在1984年,她以高水準的專業知識與態度,對導彈進行了改良,獲得了1枚三等功的軍功章。
不僅如此,她在這個領域越做越精,能力非常出色,獲得了上級的認可,在1994年12月,再次晉升為空軍司令部某部部長,被授予空軍大校軍銜。
到了2001年7月,她被晉升為空軍少將軍銜,當時她47歲,憑藉數十年的辛勤鑽研,成為了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第一位女將軍。
劉彌群作為女子,能夠在科研領域做出不輸於男同志的貢獻,當真女中豪傑,令人深深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