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0月中旬開始,各個家長群/育兒群/多動症/抽動症群,都在討論一個問題:“新冠疫苗,我家的孩子到底能不能打?”幾乎每天都有人問,透過螢幕我都能感受到濃到化不開的焦慮與不知所措。
作為一個有抽動症孩子的媽媽,我也一樣有過這個過程。經過2天的集中火力蒐集資訊,包括疾控中心、各大醫生影片號、柳葉刀醫學網站等專業資訊梳理,我發現需要科普的不是專業知識。
我們還是透過小豬佩奇來模擬一下這個決策的假設:
*********************************************************
豬爸爸說:打吧。理由有三:目前中國已經打過疫苗的人群中,不良反應低;另外,目前疫情反覆,相比感染的可能性,疫苗帶來的不良反應可能性比感染要小;最後一點:已打疫苗的是大多數,如果真有問題,也不是我們一個人。
豬媽媽說:不打。與抽動症相關的一條禁忌是:患有無法控制的癲癇病和其他嚴重神經疾患,如橫貫性脊髓炎、格林巴利綜合徵、脫髓鞘疾病等不能接種新冠疫苗。(在腦神經內科中,抽動症隸屬於神經系統疾病)。
豬爸爸說:那我們去醫院,聽醫生的,如果醫生說可以打。我們就打。
來到醫院,因為佩奇目前症狀不多,陌生人不仔細觀察,根本不會發現佩奇是有多餘的動作,醫生也並沒有開藥治療,所以醫生並沒有給佩奇開暫緩注射疫苗的證明。
豬媽媽仍然擔心,疫苗給佩奇帶來的副作用。豬爸爸建議豬媽媽到柳葉刀專業醫學網站檢視關於疫苗的副作用,既然醫生不開具證明,就說明佩奇與其他孩子一樣面臨的風險,而並不會因為抽動,副作用的可能性增加。
那如果醫生已經開具可以不注射的證明,就說明抽動症非常嚴重、處於吃藥治療期、孩子本身體質過弱。問題是,如果是這樣,爸爸媽媽們還是不同意打,但也不願意帶證明去學校,因為拿著這個證明,就承認了自己的孩子是一個“病號”,給孩子貼上這樣的標籤,既擔心老師(學生)歧視孩子,又擔心孩子自己產生自卑心理。這個時候,爸爸媽媽們需要考慮的是如何與老師溝通孩子的狀態,以及如何和孩子溝通目前的問題。
***************************************
打還是不打,就是一種選擇。如果醫生都不認為有風險,家長們擔心的副作用參考成人面臨的風險。如果醫生已經開具不打的證明,家長們已經拿到免死金牌,需要做的是如何與老師溝通,與孩子溝通。道路千萬條,自我判斷第一條。
祝福各位抽動症的孩子們都能體質棒棒,扛過疫情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