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北京京劇團有兩位姓馬的裡子老生,一位是馬盛龍,另一位是馬崇仁。
(《群英會借東風》劇照 ,右起馬連良的孔明,馬盛龍的闞澤,馬崇仁的甘寧)
馬盛龍是五六十年代北京京劇舞臺上數一數二的裡子老生。1956年北京大合作戲《四郎探母》,由馬譚奚三大鬚生和尚小云、張君秋、肖長華、馬富祿、姜妙香、李多奎、陳少霖、李和曾等聯合主演,楊延昭是裡子老生的活兒,於是延聘馬盛龍出演,與以上各位大牌同臺,可見其聲望和實力。
說到馬盛龍,他早年在富連成坐科,習武生和老生,長期在滬演出,後拜馬連良為師,從扶風社到馬連良劇團,馬盛龍長期隨馬連良左右在各地演出。加入北京京劇團後,馬盛龍繼續陪馬先生唱其獨有的馬派劇目。在這些戲中,馬盛龍都是“硬裡子”的活兒,主配角戲份輕重大體相當,如《全部借東風》中孔明與魯肅的“草船借箭”,《十老安劉》中張蒼和陳平的“盜宗卷”,《四進士》中宋士傑和毛朋的“三公堂”等,都是互不相讓的對手戲。比如《盜宗卷》裡,張蒼與陳平相互不依不饒地“對啃”,兩位演員功力必須旗鼓相當,如果陳平弱了,張蒼的戲也就不好唱了。馬盛龍陪著馬連良唱這些戲嚴絲合縫、相得益彰,馬盛龍可謂是馬連良離不開的左膀右臂。
馬盛龍在團裡眾多合作戲中均擔任重要角色。如在《趙氏孤兒》扮公孫杵臼、在《秦香蓮》中扮韓琪或陳父、《四郎探母》中扮楊延昭、《失空斬》中扮王平、《定軍山》中扮嚴顏。馬盛龍還善演關戲,《古城會》《白馬坡》《三顧茅廬》《臨江會》《漢津口》中關羽一角非他莫屬。
馬盛龍的嗓子有點乾澀,但陪譚富英也能把《珠簾寨》唱下來,且襯托出譚富英嗓音之高亮。現在陪張克唱裡子老生的盧松嗓子就太好了,反而顯不出主角張克了。所以說,一個好的裡子老生好就要好在有分寸感,要陪襯好主角,又不能搶主角的戲。馬盛龍的唸白也好,古樸的韻味十足,不像現在的年輕演員一嘴的現代腔。
馬盛龍偶爾也“救場”演過主角,一次貼《秦香蓮》,馬連良不能上場,於是馬盛龍替演了王延齡一角。馬盛龍在李世濟主演的新編現代戲《劉三姐》中扮演劉二。他還參加了《蘆蕩火種》《杜鵑山》的演出。
北京京劇團另一位二路老生是馬崇仁,馬崇仁出生後就過繼給馬連良,是馬連良的長子,馬連良視他為己出。馬崇仁自幼練功學戲,初學花臉和武生。他的經歷很豐富,曾陪南派武生大師蓋叫天演出《一箭仇》,他扮演盧俊義,深得蓋老賞識,甚至想讓他跟自己長期合作。馬崇仁長期在扶風社陪著父親唱,應工武生。後來,有“小老虎”之稱的黃元慶成為馬連良的女婿並在團裡擔任三牌武生。馬連良就叫馬崇仁改學了老生,於是他從零碎角色唱起,還拜了雷喜福為師。加入北京京劇團後,他專職二路老生。不過他的資歷和條件不及馬盛龍,因此派戲時馬盛龍比他要高一個檔次。像馬連良主演《群英會》時是前魯肅後孔明,而前孔明後魯肅是硬裡子的活兒,由馬盛龍擔任,馬崇仁則去闞澤。到了馬連良、譚富英主演《群英會》,馬連良來孔明,譚富英演魯肅,闞澤則由馬盛龍扮演。1956年拍攝影片《群英會 借東風》中,闞澤也是馬盛龍扮演的,馬崇仁扮演甘寧。馬崇仁在《四進士》裡曾唱過毛朋,馬連良對馬崇仁說,《四進士》的毛朋還是馬盛龍演最合適,你還是演楊春吧。後來馬譚張裘四大頭牌合演《四進士》,毛朋由譚富英扮演,馬崇仁則把楊春一角讓給了馬盛龍。其實,楊春這個角色還是馬崇仁最為合適,楊春是個有正義感、勇於為結拜兄妹的楊素貞申冤報仇的青年男子,同時又是個單純憨厚的人。馬崇仁鼻音重、嗓音囔囔的,十分適合這個角色。特別是他被宋士傑騙去攔轎向八府巡按遞交狀紙那段戲,馬連良父子倆表演的天衣無縫,妙趣橫生,這段戲雖然不是戲核,但卻成為這齣戲一大看點。馬崇仁給馬連良配戲的劇目很多,如《八大錘》裡的岳飛、《一捧雪》裡的戚繼光、《胭脂寶褶》裡的白奇等。
有一次,侯喜瑞看馬崇仁在《八蜡廟》裡演費德功就對馬連良說:“我看崇仁還是唱花臉的坯子,還是應該讓他歸花臉吧。”馬連良很高興,就接著說,“那好啊,就拜您為師吧。”就這樣馬崇仁拜了侯喜瑞為師。此後馬崇仁在團裡除了唱二路老生,同時也擔任一些花臉角色。他陪馬連良唱《淮河營》飾演李左車,他還陪譚元壽唱《失空斬》飾演馬謖、唱《打金磚》飾演馬武。他的馬謖和馬武頗有侯派神韻,他成為侯派為數不多的傳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