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無完人這句話適應於所有人,包括被世人尊重的名人大家。他們在某一方面有著突出貢獻,被後人敬仰,但也在某些方面有著不完滿的地方,被一些人詬病。
被譽為“民族之魂”的魯迅也不免被大家非議,他對文學的貢獻是不可磨滅的。他的文字十分犀利,直指舊社會的痛點,成為啟蒙人民的指引燈。
但同時,他在家庭方面的“不忠”無法被大家接受,他拋棄結髮妻子的行為一直影響著很多人對他的評價。
今天要介紹的主人公與魯迅有著相似的經歷,他在文學方面的成就無與倫比,但在家庭方面飽受爭議。他的兒子一直對他的態度和行為表示不滿,甚至與他決裂十三年,直到他臨終前,父子二人才和解,他就是國學大家季羨林。
文學巨匠也是包辦婚姻的犧牲品
季羨林的一生都是比較順利和幸運的,他在戰爭前期到德國學習,躲過了一場為時八年的抗戰。
而他在德國學習的時候,一心撲在文字上,享受著從未見識過的知識沐浴,此時的他是幸福的。但他看似美滿的一生其實有著很大的缺憾,那就是他的婚姻生活。
季羨林也沒有逃脫封建婚姻的束縛,在出國留學前,被父母安排娶了一個自己並不心儀的女子。他對心愛之人的期待是可以和自己一同暢遊在文字的世界裡,享受著知識帶來的快樂。
但是家裡安排的妻子是一個沒有多少文化的人,只有小學學歷,很難與他有共同話題,更不用說一同研究他所感興趣的文字工作了。
因為沒有感情基礎,又沒有共同語言,季羨林只能逃避,他不願面對這份不滿意的婚姻,又想要承擔家庭賦予的責任。
在兩難之下,他揹負著已婚男人的名聲,到德國留學,暫時躲開了壓抑的家庭。其實,他的這種做法是不明智的,如果最初他明確拒絕父母,選擇不結婚,就不會有這份牽絆。
再退一步講,即使是結婚之後,他發現無法與妻子共處,就應該及時止損,這樣對妻子也是一種解脫。而他選擇這種逃避的做法,一方面給自己徒增壓力,另一方面也將妻子禁錮在婚姻的牢籠裡。
其實,季羨林的這種選擇其實和自己的童年經歷有關。他在很小的時候就被送到叔父家寄養,這種寄人籬下的生活讓他學會了隱忍和退讓。
而沒有父母關愛讓他內心十分空寂,沒有安全感,他是一個被世人愛護的孤獨者。
並且沒有父母的言傳身教,他也沒有學會處理家庭關係,種種原因導致他作出這種對雙方都不完滿的選擇。
被稱為國寶的文學巨匠,享受盛名,卻沒有一個能依靠和信賴的家庭,從這個角度看,季羨林不過也是一個可憐的包辦婚姻的犧牲品。
逃避婚姻讓兒子充滿怨恨,與其決裂十三年
季羨林的這種逃避的做法給兒子的童年留下了很深的陰影,他的父母給他帶來的傷害,他又同樣給予了自己的孩子。季羨林選擇去德國留學的時候,兒子才兩個月大,從這一點也能看出,他對自己的家庭沒有一絲留戀。
而他這一去就是十二年,也就是說在兒子季承十二歲之前是沒有見到過自己父親的。也難怪兒子怨恨他,心中有那麼多的不滿。而在父親缺席的十幾年中,季承是怎麼度過的呢?
他親眼看著母親每日操勞,白髮叢生。季羨林是1929年去德國的,抗日戰爭全面爆發是1931年,也就是說季羨林躲過了這場惡戰,但就在家中的妻兒父母並沒有這樣的好運。
季承的母親不僅要帶著孩子與公婆逃難,還要在逃難的過程中照顧只有兩歲的女兒和還在襁褓中的兒子。而且她的公婆年紀也大了,需要人無微不至的關照,季承的母親分身乏術,每天都在慌亂中度過,沒有一日可以休息。
這也是她年紀不大就去世的原因之一,終日操勞讓她落下了很多疾病,並且沒有得到及時治療,年老之後這些隱疾都發作出來。季承對母親的辛苦看在眼裡,疼在心裡,他怨恨父親對這個家庭的漠不關心,更怨恨他對母親的殘酷無情。
而與此同時,遠在德國的季羨林在做些什麼呢?他和一個外國女人產生了異樣的情愫。他剛到德國,對很多新事物不熟悉,尤其是對電腦,他不會打字,寫文章成了一個問題。
而這時,一個懂文學又會打字的外國女人走進了他的眼裡,更走進了他的心裡。
對這段情感的描寫在季羨林老年之後的文字中,季承看到後更是對父親百般不滿。恰逢這時,母親的身體狀況愈發不好,最終離開了他,滿腹委屈的季承無處宣洩痛苦,只能將母親的離開怪罪到父親身上。
而得知妻子離開的季羨林不僅沒有過度傷感,反而和兒子季承在喪葬費上討價還價起來。
這讓季承愈發生氣,最終和父親斷絕了父子關係。其實,季羨林這樣做並非是兒子想的那樣,不想為母親出這份錢,而是他希望兒子對母親盡孝道,送母親最後一程。不善言談的父子二人就這樣產生了隔閡,導致十三年沒有相見。
臨終和解,走完人生最後一程
儘管季承對父親有很多埋怨,但是他終歸還是愛自己父親的,與其說他恨父親,不如說他期待父親更多的愛。與父親決裂十三年之後,季承在一篇報道上看到已經住院的父親。
他年老的身軀瘦骨嶙峋,蜷縮在那張小小的病床上,目光清冷,身旁沒有一個人照顧。季承再也忍不住,輾轉多人要到父親的聯絡方式,到父親的病床前問候。沒有誰向誰道歉的過程,父子倆一對視便化解了多年的恩怨。
很多事情的對錯是說不清的,儘管季羨林對家庭的付出少之又少,對妻子和孩子的關心也不足夠,但他也是封建制度的犧牲品。
他遇見了喜歡的人,也沒有作出對不起妻兒的事,而是控制自己的慾望,選擇回國,肩負起一個男人對家庭的責任。
對於季承來說,他缺少父親的關愛,心疼母親的付出,這都是無可厚非的,但在最後關頭,他還是選擇放下一切,讓父親安心離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