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l逆劉而上(ID:yuanyuankaoshi)
收到這樣一封樹洞來信。
主題是:人際交往上的不開心。
女孩說自己畢業後7年,換了4份工作,兜兜轉轉,又回到了最初實習的公司任職。
時隔多年回來,別的同事都說她,變高冷了。
但她覺得不是。
她說,我是被孤立了。
她們公司有個99年的妹子,嘴巴甜,會來事。
妹子跟所有的人關係都很好,總能讓別人一開始就想到她,也會帶跑別人的話題。
跟有接觸的人都撒嬌:幫男同事帶早餐,一起吃飯、喝奶茶的話,就男士付款;跟女同事互相吹捧,嘻笑打鬧。
就算是在大領導面前,也能大大方方地調侃別的同事的“缺點”。
以至於辦公室所有人都偏向她,每個工作他們都幫她把控。
這個妹子試用期3月,就出勤1月半,其他時間都請假回學校辯論,去玩了。
但,一回來就轉正。
太順遂了,順遂到讓人忍不住問:這是對的嗎?
這個會來事的妹子,明明很“雙面孔”啊。
別人給的東西,不喜歡吃,就依舊說喜歡。
買東西后悔了,不想要了,才拿來送辦公室裡的人做人情。
私底下各種抱怨工作,結果在公司就說,為了工作怎樣怎樣,有多努力,不急的工作也加班來弄,等領導走了才走。
明知道男同事有異地的女朋友,卻毫不避嫌地跟對方像普通情侶一樣,天天吃飯散步。
這樣一個人,為什麼被喜歡?這世界玄幻了嗎?
來信的女孩說:這個環境裡的我,感覺好難過,更加沉默了,不知道該怎麼辦。
你為什麼焦慮?
首先,我小小地糾正一下。
這不算孤立。
孤立是我對所有的人都好,但是我刻意漠視你。
我仗著跟其他人關係好,讓其他人也漠視你。
我人為地在辦公室框了一個圈,不讓你進。
現在的情況不是這樣。
是這個年紀比你小很多的妹子,她太厲害了。
會說話,會做人,能力不錯,情商也高。
有年齡優勢,也有性別優勢。
她單單站在那裡,笑著發光,就讓你覺得焦慮了。
為什麼?
因為你工作7年,卻沒有7年的經驗。
你轉了一圈回到原地,轉正得還不如一個小女生快。
那些護著妹子的同事們,評價你說:做得不如她好。
你就算是,想像她一樣談笑風生,遊刃有餘,也做不來。
你難過,不是因為被孤立。
是不自覺地在雌競,而且,還“輸”了。
不要太快給人下定義
人是雙標的,親愛的。
試想一下,如果你是那個妹子。
你壓根不會覺得,自己雙面人。
只會覺得自己,初入職場,一切順利。
同事都對我很好,生活上很照顧我,工作上也願意帶我。
我經常得請假參加辯論賽,領導也允許了。
雖然偶爾也會抱怨,但整體適應良好。
非常快樂,抓緊時間成長。
至於跟男同事之間過度親密,吃飯讓男生付錢,靠撒嬌要來好處。
你聽過疑鄰盜斧的故事嗎?
從前有個人,丟了一把斧子,他懷疑是鄰居家的兒子偷去了,便觀察那人。
那人走路的樣子,像是偷斧子的;
那人的臉色表情,也像是偷斧子的;
聽他的言談話語,更像是偷斧子的。
那人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無一不像偷斧子的。
不久後,丟斧子的人在翻動谷堆時,發現了斧子,第二天又見到鄰居家的兒子,就覺得,咦,他的言行舉止沒有一處像是偷斧子的人了。
所以,有沒有一種可能:
妹子跟男同事之間,不是曖昧情愫,也不存在什麼知三當三,只是正常的社交往來,你請我一頓我請你一頓。
我們這個社會,對女性存在一種苛刻。
當一個女孩,不被人喜歡,卻偏偏做得還不錯的時候,會被輕易地貼上一張標籤:你看她,走了捷徑。
真的有嗎?
一個女生,嘴甜一點,會撒嬌一點,就能哄得所有人圍著她轉?
沒那麼多傻子。
職場歸根究底,是利益場
退一萬步講:
她就是那種位於金字塔頂端的,從小到大就享受著性別紅利的女生。
她太懂得利用自己的優勢了,完美地驗證了“撒嬌女人最好命”這個說法。
然後呢?
容顏易老,保質期短。
年輕的姑娘們一批接一批畢業,誰也沒法兒保證,這個紅利能吃一輩子。
等她有一天走不通這個捷徑了,老闆和同事不買她撒嬌的賬了,她不再是被眾星捧的那個月了。
吃虧的是誰?她自己。
公司果真花錢招了一個當面一套背後一套;
嘴上說得好聽,活幹得很糟,總得讓同事幫忙兜底的花瓶。
吃虧的是誰?老闆。
男同事明明有女朋友了,卻還是被小姑娘哄得一愣一愣。
奶茶錢,飯錢,一筆筆地出。
吃虧的是誰?男同事。一個願打一個願挨。
站在你的角度看,風險只在於一點:她的走“捷徑”,可能一定程度上,損害了你的利益。
比如你的努力,不那麼被看見。
你相較而言,不那麼被喜歡。
所以你當務之急,就一件事:
把目光從小姑娘身上移開,把自己從雌競心理中掙脫開。
專注自己的業務能力。
工作不是看年齡,看時長,是看產出,看效益。
顏值啊,性格啊,人緣啊,都只是錦上添花的元素。
你讓一個幹啥啥不行的小姑娘上一家公司,哥哥長哥哥短,天天讓人請吃飯,喝奶茶試試。
該走人還是走人。
職場歸根究底,還是利益場。
別把自己做成一扇門,喜怒哀樂的鑰匙,全都交給別人。
要把自己做成一道城牆,每做好一件事,就是添一塊磚。
從別人的陰影下,往外踏一步。
看看自己。
可能,所有的憂慮,所有的不安全感,都可以用“低頭做事”,來消除。
本文來源:公眾號 @逆劉而上,作者劉媛媛。
每晚十點,更新思維乾貨,成長感悟,還附帶晚安電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