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柳成蔭
(四)常州
常州8個,有幸品嚐8道。筆者生活在常州二十餘年,加至又經營了十餘年的餐飲,對常州菜算是瞭如指掌了。這8道菜分別是:天目湖砂鍋魚頭、清炒白芹、溧陽扎肝、焦溪香糟扣肉、儒林羊糕、寨橋老鵝、芙蓉螺螄、橫山橋紅湯百葉。
儒林羊糕製作工藝比較複雜,通俗的叫法是白切羊糕。煮好的羊肉卷好,用稻草紮裹成圓柱形,淋上熬製的湯汁,冷卻後就成了儒林羊糕了。品嚐時把羊糕切厚片裝盤,配以甜麵醬,或者辣椒醬。新鮮的羊糕色澤誘人,香味撲鼻,令人垂涎欲滴。入口綿軟細膩、鹹香濃郁。
溧陽扎肝是溧陽人過年必吃的一道美食,地地道道的溧陽農家菜。把五花肉、豬肝、油豆腐和漲發好的筍乾各一大片,用一小段豬小腸紮結實。放入蔥、姜、料酒、糖、醋、醬油、味精、香料,大火燒開,中火再燒一個小時,收幹滷汁, 就成了溧陽扎肝,它是丈母孃疼女婿的傑作。溧陽扎肝的傳承人潘正海把這道菜傳給了兒子潘慶昌,潘慶昌又傳給了外甥王新華,這道菜成了王新華家鄉菜中的主打菜。
芙蓉螺螺是常州人家喻戶曉的一道美食小吃,傳說芙蓉螺螄是喂豆漿長大的。芙蓉村位於橫山橋鎮,典型的江南水鄉,河多魚多。漁民們以鮮豆漿飼養魚苗,而魚池中自然生長的螺螄沾了魚苗的光,同樣以豆漿為食,久而久之便長得殼薄、肉厚、肥美,芙蓉螺螄因而譽滿鄉里。芙蓉螺螄常見的是爆炒,或把螺肉挑出來用春韭同炒,不過,筆者喜歡用雞湯煮的,螺肉的肥美吸足了雞湯的鮮美,珠簾璧合。
(五)蘇州
蘇州8個,筆者有幸嘗過6道,分別是:常熟羊湯、藏書紅燒羊肉、螃蜞豆腐、稻草扎肉、萬三蹄、陽澄湖大閘蟹。相信這些菜大多數讀者品嚐過,本文重點介紹一下螃蜞豆腐,這道菜離開張家港很難品嚐到。
螃蜞豆腐應該算是張家港一帶的農家菜,此豆腐非彼豆腐,並不是毛蟹燉豆腐的做法,工藝還有點複雜。螃蜞類似螃蟹,但個頭兒比蟹小,也就手錶蓋那麼大,肉少,生長在長江及長江支河中,嘗的是它的鮮味。螃蜞洗乾淨,去腮去腳去殼,只要中間的肉塊搗碎,用紗布把殼濾掉,留下汁水,在汁水裡面加一點蛋清,攪拌均勻,放到鍋內一煮,螃蜞肉就凝結成絮狀,類似豆腐羹,撒上些少許蔥花,就成螃蜞豆腐。螃蜞豆腐異常的鮮美,呷一口蕩氣迴腸,齒唇留香。
(六)南通
南通10個,筆者有幸品嚐過7道。分別是:麻蝦燉雞蛋、小蒜燉鹹肉、竹蟶湯、清燉狼山雞、海門紅燒山羊肉、醉泥螺、油浸帶魚。筆者家鄉與南通一路之隔,眾多親朋好友在南通,嘗南通菜易如反掌,而且不少菜和我老家菜一脈相承,如麻蝦燉雞蛋。
狼山雞產自如東,按毛色分為純黑、黃色和白色三種。黑色的叫“狼山黑”,白色的叫“狼山白”。雞冠後有一蓬毛,又稱作“狼山鳳”,如東人稱之為“蓬頭雞”。清燉狼山雞皮肉細嫩,皮白有光,鮮味濃郁,微兼臘香,湯鮮冠群。
麻蝦,泰興人稱之為米蝦,如皋人稱麻蝦,一種淡水小蝦。味道鮮美獨特,因其永遠長不大,小如芝麻而得名。身子呈青灰色,通體透明,筋絡畢現,抓一把握在手心,竦竦而動,惹人喜愛。將麻蝦與蛋液攪勻下鍋蒸熟後,即成麻蝦燉蛋。成菜鮮香撲鼻,麻蝦紅潤,蛋膏油汪汪,嘗之細嫩,鮮香,柔滑爽口。
(七)連雲港
連雲港6個,筆者嘗過3道,分別是:灌雲豆丹、小魚煎餅、清蒸梭子蟹。筆者專程開車去連雲港品嚐灌雲豆丹的,並帶回一些在家裡燒好後分享給家人和朋友,吃貨永遠在路上,再遠的路程也擋不住美食的誘惑。
灌雲豆丹是豆天蛾的幼蟲,蟲體圓筒形,與蠶幼蟲相似,體長約6釐米,蟲體呈嫩綠色,體表有密生小顆粒。食用部分為擠出的組織部分,顏色白中帶綠;熟制後,組織緊實,呈淡黃色,具有豆香味,口感細嫩,鮮味綿長。此次地標菜中入選的是紅燒豆丹,筆者還是喜歡青菜燒豆丹、絲瓜燒豆丹,白燒,湯色乳白,原汁原味,鮮香濃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