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燙選菜,別挑這4樣食材,營養低還壓秤,老闆:一看就懂行
天氣越來越冷了,南方沒有暖氣,室內比室外還要冷,唯有一頓熱乎乎的美食能讓人暖和起來。麻辣燙食材多樣,味道麻辣鮮香,一碗下肚直冒汗,再也不冷了,是冬季驅寒必備美食。
十幾年前上大學時,麻辣燙都是按串賣的,食材放在湯底裡提前煮好,隨到隨吃很方便。如今麻辣燙與時俱進,改成了現煮現吃,自己選好食材,稱重後下鍋煮,等10分鐘就可以吃了,這樣避免了浪費,而且比較新鮮,受到了人們的喜愛。
服務升級了,價格也上去了,原來5毛、1塊的串串,變成18元一斤(一線城市要20多元),而且葷素一個價,想飽餐一頓的話至少要花幾十元,還趕上一頓火鍋了。
平時吃麻辣燙的基本都是學生、上班族,方便、經濟是主要目的,一頓幾十元就太不划算了。
雖然目前還有很多數串串的小攤,但現在連鎖店才是麻辣燙的主力軍,比張亮、楊國福等,店面乾淨整潔、食材多樣,味道統一,符合人們對飲食衛生和健康的心理預期。如何才能花較少的錢,吃得飽還營養呢?今天就和大家說一說個人的經驗。
因為葷素一個價,如果比較重的拿多了,必然會壓秤,價錢就上去了。吃了多年的麻辣燙,總結了一些經驗,建議大家別選這幾種食材,營養低還壓秤,老闆一看就知道是懂行的。
【麻辣燙不建議點的幾種食材】
1、鴨血
真正的鴨血營養價值很高,但很多麻辣燙的鴨血都是“假鴨血”,不是用鴨血製作的,而是用豬血、牛血等冒充的,儘管有一定的營養價值,但和鴨血相比還是低了許多。為了模仿鴨血的口感,還加入了很多新增劑。
另外,假鴨血還比較重,一塊就超過一兩,還不如拿幾塊肉實在呢。
2、冷凍丸子
冷凍丸子是很多人吃麻辣燙必選的食材,比如香菇貢丸、撒尿牛肉丸、魚丸等,味道確實不錯,但都是“新增劑”的功勞。
我之前買過袋裝的冷凍丸子,發現肉含量很少,還不足50%,主要是豬肉、雞肉,還添加了大豆蛋白、澱粉,以及十幾種新增劑,營養價值比較低,吃多了不利於健康。而且丸子還比較重,除了自身的重量還含有一些冰塊,非常壓秤。
3、雜糧粉條
近些年人們認識到了雜糧的價值,平時都會吃一些雜糧,麻辣燙也有雜糧,比如各種顏色的雜糧粉條,都是提前泡在水裡的,不然煮不熟。
其實這些並不是真正的雜糧粉條,而是普通的粉條加上食用色素製作而成,並沒有雜糧的營養。而且泡過水後還特別重,重量增加了好幾倍。
4、蟹棒
喜歡吃蟹棒的人很多,尤其是孩子,但它和螃蟹沒有任何關係,只是顏色有點像而已。真正的蟹棒是蟹腿中間的肉,但我們平時吃的蟹棒是用魚糜、大豆蛋白、澱粉、新增劑做成的人工食品,屬於高鹽高熱量的食物,對身體不利。
吃麻辣燙應該選哪些菜?
很多人說了,花我自己的錢,我想吃什麼就吃什麼,這話沒毛病,但吃東西並不是光圖好吃,還要考慮營養健康。我認為選乾菜、鮮菜是比較好的,比如各種乾的豆製品、粉條等,還有綠色蔬菜、食用菌、鮮肉以及蛋類,搭配在一起營養又好吃,還省錢。
覺得我的文章不錯,請給我點贊、評論、轉發、收藏、關注,下次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