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關於120萬一針的抗癌藥有可能進醫保的討論燃爆了各大媒體。有人歡興雀躍,也有人懷疑這種高價的藥費即便進了醫保,也有其他限制,讓普通人無法使用。
不過,類似的高價特效藥如果能進醫保,終歸是好事,不過,比起國家統一採購藥品,降低藥價,另一個降低病人醫療負擔的途徑,我們不應該忽視:那便是是過度治療。
國內很多地區都存在過度治療的現象,濫用抗生素只是冰山一角。個別醫生小病大治,大病久治嚴重增加了患者負擔,同時也激化了醫患矛盾。
醫療工作者除了研究如何對症下藥,還應考慮如何為患者省錢。同樣療效的藥品只選對的,不選貴的應納入對醫生的考核指標。
國家宜開放醫生藥方的大資料,讓每一個患者都能看到某一疾病的平均醫藥費總,同時也能看到某一個醫生對某疾病治療的平均醫藥費。同時還有治癒率,副作用率,好評率等。讓患者治得明白,也讓醫生互相有個對比,促進技術的提高和服務態度提升。
這也符合當前社會萬物互聯的趨勢。
如果真能這樣,大家願意看完病後,給出一個客觀的評價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