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管內佈滿密密麻麻的息肉”大家可以想象是什麼樣,也可以看我最近一臺手術切下來的腸管照片,如下:
一、為什麼腸管內會佈滿息肉?
這是一種以結直腸多發腺瘤為主的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疾病,叫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英文簡稱FAP。
表現為整個大腸佈滿了大大小小、形狀不一的息肉腺瘤,數目至少在100枚以上,多的甚至在3000-5000枚,幾乎看不到正常的腸粘膜,而息肉也會出現破潰、出血、潰瘍等,如果不及時干預,百分百會發生癌變。
二、FAP會有哪些表現?
患有該病的患者一般在10-15歲左右腸道內開始長腺瘤,然後逐漸出現一些症狀,但都容易被忽略,可能到20歲左右症狀較明顯時,才會就診,繼而被確診,常見症狀如下:
1、腹瀉、稀水樣便、黏液便;
2、便血、膿血便,因息肉充血、糜爛、出血會出現便血、膿液便的情況;
3、腹痛,嚴重者會因息肉體積較大,出現腸梗阻、腸套疊,繼而引起腹痛、腹脹、噁心嘔吐等症狀;
4、消瘦、貧血、乏力、食慾不振;
5、腸外表現,如視網膜病變、胃/十二指腸息肉、骨瘤、膠質母細胞瘤等等。
三、FAP遺傳率多大?如何篩查?
如果本人患有該病,其兄弟姐妹、子女大約有50%的發病風險,如果不治療到40歲左右百分百會癌變,一般建議在20歲左右就及時手術干預,防止其癌變。
對於一些年紀較輕、直腸息肉較少的FAP患者,多見於保留部分直腸,然後定期隨訪,對性功能、大小便功能的影響較小,生活質量也相對較高。
簡單說,如果一個人患有FAP,其直系親屬,及子女、親兄弟姐妹,也要及時進行相關篩查,具體如下:
1、結腸鏡,最好從10-15歲開始每年做腸鏡,持續到35歲左右,沒有出現息肉,之後可每2-3年做一次腸鏡。
2、基因檢測,可以檢測是否有遺傳基因突變。
3、其他檢查,包括常規體檢、胃鏡、眼科、口腔、骨科等。
四、FAP如何治療?
很多人對腸息肉治療的印象,是直接在內鏡下摘除,但是FAP密密麻麻、大小不一的息肉,內鏡下全部摘除是不太可能的,只能進行手術腸管切除,當然,早期如果腸息肉數量較少,可以考慮在內鏡下摘除。
臨床上,對於確診的FAP患者,考慮到息肉癌變率較高,多會進行早期根治或預防性手術治療,也就是將息肉數量較多的腸管進行切除,包括全結腸切除或全結直腸切除,如何選擇主要取決於直腸息肉的嚴重程度。
手術切除方式主要包括:
一是全結直腸切除+永久性迴腸造口,治療較徹底,但術後功能較差;
二是全結腸切除+迴腸直腸吻合術,可保留直腸,損傷相對較小,需要定期複查腸鏡,發現直腸息肉立即切除。
三是全結腸切除+直腸黏膜剝除+迴腸儲袋肛管吻合術,可保留肛門、排便功能相對較好,但同樣需要定期做內鏡。
總的來說,目前這三種術式是比較常見的,治癒如何選擇,要看患者病情、外科醫生經驗綜合評估後製定,而術後也並不是高枕無憂,也要定期複查腸鏡,具體遵醫囑進行。
關注【東腫結直腸陳海鵬】,瞭解學習更多腸癌、間質瘤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