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追求苗條身材,過度減肥,體重由105斤降到60多斤仍不滿意。日前,湖南省第二人民醫院消化內科就收治了這樣一位患有厭食症、重度營養不良的20歲女大學生。
患者張同學(化名),20歲在校學生。因乏力、納差四個月,間斷暈厥1天,近日由同學送到湖南省第二人民醫院急診科就診。經過急診分診,患者因重度營養不良,收入消化內科就診。
消化內科陳仕副主任醫師接診,可見患者神智清,慢性病容,體型消瘦,身高155cm,可體重卻只有30kg。身體質量指數(BMI指數)只有12.5。患者全身無淋巴結腫大,腹部凹陷,全身皮下脂肪少。檢視急診科相關檢驗及檢查結果,發現患者在出現電解質紊亂的同時還伴有心功能與肝功能的損傷。
透過問診得知:張同學自小好強,性格獨立,學習優秀,但一直覺得自己身高不夠,身材不夠苗條。所以在上大學後,一直在透過運動和節食努力減肥,體重也從105斤減少至80斤左右,但仍自覺效果不夠明顯。
近六個月來,張同學每天跑步五公里,未曾吃過一粒米飯,只進食所謂低卡路里的食物,如黃瓜等,併網購減肥藥物服用,體重由之前的80多斤變為現在的60來斤。
雖張同學還是覺得減肥效果未達到自己的要求,可是身體卻已經提出了抗議。在張同學體重下降的同時,伴隨而來的除了乏力、納差,還有進食後噁心、嘔吐。最終,因過度營養不良,導致暈厥,才被送診。
張同學入住湖南省第二人民醫院消化內科後,拒絕抽血等相關治療。陳仕醫生只能根據其病情及在急診做的相關檢查及檢驗結果,先予相關對症治療。在入院後,可見張同學進食可,但在當天夜間,患者出現失眠、大喊大叫、小便失禁等症狀。在密切觀察患者情緒及病情變化的同時,請精神科會診,考慮神經性厭食的可能性大。
何為神經性厭食?陳仕副主任醫師介紹:神經性厭食是指個體透過節食等手段,有意造成並維持體重明顯低於正常標準為特徵的一種進食障礙,其主要特徵是以強烈害怕體重增加和發胖為特點的對體重和體型的極度關注,盲目追求苗條,體重顯著減輕,常有營養不良、代謝和內分泌紊亂。嚴重患者可因極度營養不良而出現惡病質狀態、機體衰竭從而危及生命。主要見於13~20歲之間的年輕女性。
其實,神經性厭食患者並非真正厭食,而是為了達到所謂的“苗條”而忍飢挨餓,其食慾一直存在。但患者為控制體重、保持苗條的體形,而開始節食或減肥。常見的方法有限制進食,為限制每日熱量,通常吃得很少;還有進食後摳吐或嘔吐,進行過度體育鍛煉,濫用瀉藥、減肥藥等。
否認病情也是該症的另一個顯著特徵,患者拒絕求醫和治療,常常由家屬發現其消瘦、進食甚少、腹部不適、長期便秘、閉經等問題而帶其到醫院就診。常見症狀還有:畏寒,便秘、胃脹、噁心、嘔吐、噯氣等胃腸道症狀,疲乏無力,眩暈、暈厥,心慌、心悸、氣短、胸痛、頭昏眼花,不孕,睡眠質量下降、早醒等等。
專家強調,每個人對於美的定義並不統一,瘦並不等同於美,胖也不等同於醜。脂肪並不是“罪不可恕”的存在。反而是細胞內良好的儲能物質,能夠提供熱能,保護內臟,維持體溫。並且可以協助脂溶性維生素的吸收,參與機體各方面的代謝活動等等。所以,並不是每個人都需要“燃燒我的卡路里”。“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靈魂百裡挑一”,體態勻稱,身體健康才應該是我們所追求的。要減少不必要的容貌焦慮,樹立正確的審美觀。
專家提醒,13~20歲是神經性厭食的高發年齡,但,也是生長髮育的重要時期。作為家長,應多與孩子溝通,瞭解孩子的思想動態,及時做好規勸與引導。如果已出現厭食、過分消瘦、營養不良等,應儘快就醫。
通訊員林惠紅、劉雙 瀟湘晨報記者夏盛
來源: 瀟湘晨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