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對人造的景點似乎有種天然的牴觸情緒。
這種牴觸除了在面對一些人造古鎮時容易出現外,對於一些自然景觀時更容易現身。前者大多是不喜歡現代人建造的古鎮,認為其沒有古韻;後者則是面對一些“人造自然景觀”時恐怕其“人氣兒”太明顯。
但事實一再證明,只要是用了心的景點,哪怕是人造的,也能獲得大多數遊客的認可。比如在陝西就有這樣一個湖泊,它是當地的4A級景區,但很少有人知道,它最開始不過是一個人工水庫。
陝西的明珠
說起湖泊景觀,大多數人可能會第一時間想到一些南方地區的著名湖泊,而像陝西,在這方面就不如南方地區的城市。
提起陝西,很多人還秉持著一貫的刻板印象,因為那裡是黃土滿天,尤其是靠近黃土高原的地方,那一定十分荒涼,湖泊之類的就更不要想了。
然而,陝西的湖泊自有其“過人之處”,譬如有這樣一座湖,人家是被修在黃土高原上的人工湖。高原上修湖,這恐怕就是南方人想象不到的“創新”了。
而這個湖就是位於渭南市白水縣的林皋湖。再具體一點,它位於白水縣西北方向20公里處林皋鄉境內的白水河中游,是我國的4A級風景區。
2014年的時候,它還被陝西當地一個頗具權威的欄目評選為“陝西十大魅力湖泊之一”。之所以說它是高原湖泊,是因為這片區域屬於渭河以北的高原區,接著向北走就能到達延安市的黃龍縣,那裡就基本上算是毗鄰黃土高原了。
林皋湖所在的海拔在800米左右,看起來不算高,但和那些平原的湖泊比較,已經算是比較高的數字了,畢竟陝西的海拔再怎麼高也不可能高過西藏地區。
更何況,也沒人想來陝西遊覽湖泊景區還需要自備氧氣瓶,海拔太高了麻煩也挺多的。林皋街道的海拔在950米左右,林皋湖位於鎮上的一個下坡處,在群山環抱之間一個凹陷的地方,看起來就如同一顆鑲嵌其中的明珠,也因此不少人稱其為“陝西明珠”“黃土高原上的明珠”,也還是很貼合的。
林皋湖無論在晴天還是雨天,都呈現出一片煙波浩渺的景象,其水域面積達到了130萬平方米,總容量3300萬立方米,很難想象在最開始的時候它是指一個水庫。
林皋湖四周是樹木與群山,在這樣一個地點,如果沒有人提前告知,恐怕大多數人都看不出來它居然是一片人工湖,它就如同天然形成的那般神秘,寬廣的湖面隨著風不斷掀起漣漪,看起來浪漫而充滿幻想。
遠遠地看上去,林皋湖與周圍的景象在一起融合成為了一幅山水畫。別說在乾旱少雨的陝西地區,哪怕就真的和南方那些著名的湖泊比,在規模上林皋湖也是絲毫不落下風。
尤其是,它穿越了連綿無盡的乾旱之地,真的彷彿從天而降落在了這一片群山之中。最開始的時候,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為了提高當地糧食產量,相關部門想出了引水上塬的方法。
正好這裡是白水河的一處河段,也是林皋河匯入白水河的地方,於是白水縣動員所有居民,集全縣之力開始修建水庫。
不過當時的生產力與科技如何大家心裡應該也都清楚,尤其是對一個縣的容量來說,想建一個水庫有多難。所以即使當時的民眾們群策群力,最大程度上調動積極性,這個水庫也花了十年才真正修建成功,嚴格意義上說還算是修建了兩次。
第一次修建水壩正處於大躍進時期,那時大家的熱情都很飽滿,只是飽滿的熱情不能解決能力不足的問題,耗時4年的水壩剛投入使用沒幾天就塌了,一期工程以失敗告終。
不過這次失敗並沒有澆滅當地人民的鬥志,反而越戰越勇。在總結了失敗的經驗後,當地的相關團隊從1964年進行了實地的勘測和設計,從實際出發,將可靠的資料落實到每一處。最終在1966年,當地終於重啟了水壩的修建工作,並在1971年全面竣工。
水庫的落成,也很好地為當地將來的發展提供了堅實的助力,站在現在來看,幾十年前的這一決定,對白水縣將來的發展是百利而無一害的,算得上是真正的利民工程了。
如今有林皋湖的存在,湖周邊的生態環境也達到了極大的提升,原來乾旱的地方也變成了溼地,生態環境的轉好甚至引來了國家保護動物來此地棲息。
而當地人也圍繞著林皋湖延長了產業鏈,開起了客棧,並且發展了許多其他附加產業,帶動了當地經濟的發展。
結語
在整個林皋湖國際慢城景區內,有許多環湖旅遊設施,極大豐富了周邊的旅遊娛樂活動,也吸引了更多的遊客,益處良多,如今看來,當年的那個決定,還真是做對了。
修建在近千米高原上的人工湖,被稱“陝西明珠”,如今是4A景區
這座湖是“黃土高原上的明珠”,位於海拔千米的地方,是4A景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