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莫孤煙
發生在1941年秋天的“梯子溝慘案”,是開國上將楊成武一生的痛。在特殊年代,這曾是批判他的一大罪狀,他為此落下了“拋棄同志、見死不救”的罵名,但真相究竟如何呢?
日軍在1941年9月底對晉察冀根據地發動大掃蕩,其兇狠殘酷程度是空前的。八路軍部隊儘管兩年多來有了較大發展,但經過1940年以來多次反掃蕩作戰的消耗,元氣受到很大損傷,特別是在“百團大戰”中戰鬥骨幹的損失著實太大,這對八路軍來說是傷筋動骨的,以至於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華北八路軍喪失了集中兵力作戰的能力。
9月26日,隱蔽中的晉察冀軍區1分割槽政治部,被日軍混成2旅的幾百名掃蕩部隊發現,形勢萬分危急。1分割槽政治部多為機關人員,本身沒多少戰鬥力,前一天趕了一天山路,早已精疲力盡,帶隊幹部只能讓大家在村子裡暫時休息。這一歇,就立即招致滅頂之災,在日軍的屠戮之下損失大半,只有少數人逃過一劫。
就在這一天,1分割槽司令部在司令員楊成武的帶領下,也在緊急撤離,而不少地方幹部及當地群眾也要跟著走。如果僅僅考慮部隊轉戰的方便,那司令部自然是人越少越精幹,參謀長黃壽發一再主張,把非戰鬥人員清理出去。楊成武不顧安危,決心掩護老鄉們一起走,和群眾同生共死。如此一來,這支臃腫的隊伍機動性大受影響,在日軍的圍追堵截中頓時險象環生。
就在1分割槽司令部和大批群眾轉移途中,突然聽到遠處槍聲大作。楊成武派警衛連長吳炎前去偵察,發現是一小股日軍正在圍攻另一支八路軍小部隊,從槍聲上判斷,這支八路軍恐怕是快支撐不住了。
這個時候請示楊成武已經來不及了,吳炎當機立斷,組織全連機槍開火。日軍腹背受敵,也不清楚背後到底來了多少人,聽到機槍聲判斷是八路軍主力,於是迅速撤離了。
這支被吳炎救下來的部隊,正是3分割槽機關大隊,帶隊的是分割槽副司令員詹才芳。3分割槽的形勢比1分割槽更糟糕,部隊反掃蕩一個半月,得不到任何補給,子彈打一發少一發,抵擋不住日偽軍的進攻,只能四處轉移,不料和一股日軍狹路相逢,如果不是吳炎及時出手援助,詹才芳這位紅軍時期的著名戰將恐怕就要犧牲在這裡了。
詹才芳和楊成武見了面,共同商量接下來去哪裡,結果二人的意見大相徑庭。詹才芳主張繼續北上,那裡有蕭克的平西挺進軍,可以去投奔。楊成武對此不以為然,說蕭克如今也是自顧不暇,他的平西挺進軍在內部團結上,存在很大問題,前景很不樂觀。他的意見是,前往唐縣和完縣結合處的花塔山,那個地方十分偏僻,日軍從沒去過,但楊成武對那裡很熟,兩年前黃土嶺戰鬥後,為躲避日軍的報復性掃蕩,他就是帶隊伍撤到了這裡。
兩人意見不統一,又互不隸屬,誰也不能命令誰,最好的辦法就是請示上級。但這個時候,晉察冀軍區司令員聶榮臻已經下令關閉了電臺,以防日軍偵測,和幾個分割槽的部隊已經完全失去了聯絡。既然如此,兩人只能各走各的路了。
楊成武帶著手中僅有的三個連向花塔山前進,一路上還不斷收容掉隊的幹部和逃難的老百姓。但楊成武並不知道,唐縣也是日軍本次掃蕩的重點,日軍以前沒去過,並不意味著這一次就不會去。當他們正在前進的路上時,唐縣已經被日軍佔領,境內唯一的一支八路軍部隊正在為掩護機關撤離與日軍拼命。
當楊成武帶隊走進完縣境內後,軍區衛生部、供給部,還有白求恩衛生學校的上千名師生也加入了進來,隊伍一下子膨脹到近3000人,絕大多數是手無寸鐵的非戰鬥人員,而白求恩學校的學員有很多是女生,這使得這支部隊行動更加不便。
到了10月5日夜裡,隊伍終於來到了花塔山。楊成武原以為到了這裡就算暫時安全了,哪知道爬上山頭往下一看,不禁大吃一驚——山下到處都是篝火,全是正在宿營的日軍!
日軍對這次掃蕩做足了功課,事前出動大批漢奸特務,對晉察冀根據地來了個裡裡外外的偵察,把那些以往未曾到過的地位都一一標註出來,花塔山正是其中之一。楊成武他們煞費苦心來到這裡,卻一頭鑽進了日軍的包圍圈。
這是楊成武一生之中最為緊張危急的時刻,數千人的生死存亡,取決於他的決策。這位指揮過飛奪瀘定橋、奇襲臘子口的著名戰將,這個時候毅然做出了決定——從梯子口突圍。
梯子口,是花塔山西北處的一個綿延10裡的險峻山谷,楊成武原本不知道這裡,是一個當地老鄉告訴的。這裡地形極為險惡,平時極少有人從這裡走,日軍也並不知道這裡還有一條路。在日軍已經四面合圍的態勢下,這裡是八路軍唯一能逃出生天的出路。
楊成武拔出匣子槍,帶著警衛連走在最前面探路,另兩個連在黃壽發參謀長的帶領下,守在溝口。楊成武給黃壽發下了死命令——如果日軍打過來,哪怕打到最後一個人,也要死死守住。幾千人的行蹤,日軍不可能發現不了。不久之後,日軍果然追了上來,留在溝口的兩個連奮勇阻擊,把日軍死死擋在溝外,直到大隊人馬全部走出溝外後才火速歸隊。
日軍並沒有發起追擊,這顯然是反常的。身經百戰的楊成武冷靜思考,認為日軍既然沒有從梯子口的南面追上來,那麼繞道到北口的可能性就很大。目前看起來似乎擺脫了危機,但這個地方絕不能久留,必須馬上走。
走哪裡去呢?楊成武提出了一個大膽的想法——回到狼牙山。這一主張許多人無法理解,狼牙山是在1分割槽的地盤上,他們剛好不容易從那裡撤出來,怎麼還要回去?這豈不是自投羅網?楊成武的判斷依據是,在完縣發現的日軍是110聯隊,這原本是在1分割槽掃蕩的部隊,既然來到了3分割槽的地盤上,那說明日軍沒在1分割槽。在錯綜複雜的局勢下,看上去最危險的地方往往是最安全的。
楊成武命令部隊克服一切困難向易縣方向前進,絕不能在這裡停留。不過,就在這個關鍵時刻,新的問題出現了。
軍區衛生部、供給部,還有白求恩醫校,這些單位都不歸楊成武管,他無權命令他們。楊司令員希望他們跟著一起走,但學校的幹部認為,已經暫時擺脫了日軍的追擊,眼下一定要休息一下再走。他們說的也是實情,衛校的學生都是十幾歲的孩子,而且還有很多女孩子,長途跋涉能力不能和戰士們相比,不休息一下確實是走不動了。楊成武勸了幾次勸不動,也就不再堅持了。臨走前,楊成武叮囑他們切不可久留,休息一下馬上就走。
白求恩學校的師生以及一批由他們護送的傷員就這樣留了下來,休息之後繼續轉移,走到一個叫白銀坨的地方時再次停下來休息,就在他們煮小米粥的時候,大批日軍圍了上來。
楊成武的判斷非常正確,日軍果然從背面繞了過來,可見他們對這一帶的地形已經瞭然於胸。日軍用機槍掃、用刺刀挑,師生和傷員沒有辦法抵抗,慘遭屠戮,白銀坨頓時血流成河,如同人間地獄。
在梯子溝慘案中,八路軍蒙受了重大損失,白求恩學校的千餘名師生幾乎全部犧牲,500多名傷員慘死於日軍的刺刀之下。這件事讓楊成武懊悔了一輩子,如果他當初能採用強硬手段把這千把人都帶走,也許就不會發生這件慘事。但平心而論,楊成武當時手中只有三個連,他為了掩護大隊伍的撤離,已經盡了最大的努力,而要讓他把這麼多的非戰鬥人員全都從日軍重兵包圍中帶出去,的確是不可能的。當日後他落難時,曾有人指責他把女娃娃和傷員們扔下獨自跑了,是完全不符合事實的。
受一些抗日神劇的影響,如今有的人覺得抗戰時期的八路軍神勇無敵,對付日軍瀟灑自如,卻不知敵後抗日根據地的生存環境是何等險惡,抗日軍民面臨的困難是多麼不可思議!楊成武的部隊在反掃蕩的時候,每支步槍只配發5發子彈,每人每天僅以二兩黑豆充飢,最困難的時候連黑豆也沒有。就在梯子口突圍時,楊成武一天未吃一口飯,僅僅喝了一碗加了鹽的水來充飢,其他人也就可想而知了。
【深耕戰爭史,弘揚正能量,歡迎投稿,私信必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