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6月25日,朝鮮戰爭爆發。1950年6月26日,美國海軍第七艦隊進入臺灣海峽,侵略臺灣高雄,基隆港,巡弋在臺灣海峽,準備阻止解放軍解放臺灣。6月27日,美國出兵介入朝鮮內戰,公然干涉朝鮮內政問題。
朝鮮戰爭爆發後,美國對中國重工業基地東北構成了重大威脅,中國不得不暫時擱置解放臺灣的計劃,將國防重點從東南地區轉移到東北。7月13日,軍委命令在以四野第13兵團38軍,39軍,40軍,42軍,三個炮兵師,一個工兵團,一個運輸團,一個裝甲團,一個炮兵團共25.5萬人組建為東北邊防軍,之後又調原攻臺主力宋時輪第九兵團集結到津浦鐵路,一野楊得志的十九兵團集結到隴海線,作為東北邊防軍的二線部隊,隨時準備北上,支援朝鮮人民軍,抗美援朝,保家衛國。
東北邊防軍,就是志願軍的前身,這支部隊雲集了當時中國各大野戰軍最精銳的部隊和武器裝備。國難思良將,當時解放軍剛經歷了幾十年的戰爭,可以說是猛將如雲,但是有豐富的大兵團作戰經驗,在軍中還有一定威信的戰略級指揮員並不多,只有一野司令員彭德懷,二野司令員劉伯承,三野代司令員兼代政委粟裕,四野司令員林彪,以及徐向前,陳賡有這個資格。
二野司令員劉伯承是解放軍中的一員名將,他先後畢業於重慶蜀軍政府開辦的將校學堂,蘇聯伏龍芝軍事學院等院校。劉伯承熟悉古今中外的各種戰術理論,自身有著豐富的實戰經驗,在軍中的威望也不小。早在北伐之前,劉伯承就是川軍名將。1927年4月被武漢國民政府任命為暫編第15軍軍長,這是中共黨員在國民革命軍中被任命的第一個軍長職務。
紅軍時期,劉伯承又是全軍的總參謀長。抗戰時期,劉伯承擔任129師師長。抗戰剛開始,劉伯承,鄧小平率領1.5萬八路軍出征,抗戰結束後,劉伯承,鄧小平率領30萬大軍出太行,是當時各大野戰軍中規模最大的一支部隊。解放戰爭期間,劉伯承也總是執行最艱鉅的任務,他率領的第二野戰軍從中原一直打到大西南,為全國解放立下了赫赫戰功。
但是新中國建立之後,劉伯承並不願意繼續身居高位,而是選擇去南京軍事學院當院長,並不願意繼續帶兵。而且當時劉伯承的年齡太大了,劉伯承比彭德懷還要大六歲,比林彪大15歲,眼睛由於年輕的時候受過傷,這時候已經看不清楚了,所以他的身體條件不足以支撐他指揮艱苦的抗美援朝戰爭。
第三野戰軍代司令員兼代政委粟裕,資歷雖然比不上劉伯承,但是紅軍時期也已經是軍團參謀長,抗戰時擔任新四軍第一師師長,和日軍在華中激戰多年,打得日軍聞風喪當。解放戰爭期間,粟裕指揮華東野戰軍打了蘇中七戰七捷,宿北戰役,魯南戰役,萊蕪戰役,孟良崮戰役,淮海戰役等眾多戰役,消滅了大量的國軍精銳部隊,為新中國的建立立下了不世功勳。
其實在東北邊防軍剛組建的時候,毛主席最想讓粟裕指揮這支部隊,不僅讓他擔任東北邊防軍司令員兼政委,還讓時任海軍司令員蕭勁光,解放軍總政治部副主任蕭華擔任副司令和副政委,負責輔佐他作戰。
不過在戰爭年代,粟裕多次受傷,患有嚴重的高血壓、腸胃病、美尼爾氏綜合徵,身體不足以支撐他去朝鮮。1950年12月,粟裕前往蘇聯,經過九個月的治療,才徹底將他的病治好。
第四野戰軍司令員林彪其實是最適合率部出征朝鮮的將領,他的軍中的資歷很深,紅軍時期擔任紅一軍團軍團長,抗戰時期擔任115師師長,解放戰爭時期擔任第四野戰軍司令員,軍中的很多將領都是他的老部下,出征朝鮮的第一批次部隊也都是四野的部隊,但是林彪的身體狀況也不好。
1938年5月1日,奉命率115師師直屬隊晝夜西進的林彪,被國民黨閻錫山計程車兵誤擊一槍,子彈從前胸進去,後背出來,傷了神經,落下了後遺症。後來中央送蘇聯養病,但是也沒有徹底治好,留下了怕風,怕水聲,怕光,怕冷、怕熱、腰痛、頭痛、失眠的毛病。解放戰爭期間,蘇聯方面曾幾次讓林彪到莫斯科進行復查,但是由於戰事緊急,林彪都沒有去。
衡寶戰役時,林彪的身體就有點堅持不住了,不得不留在漢口養病。後來林彪病情加重,只好請示中央,決定離開前線,返回北京治療。1950年9月,由於國內醫療條件有限,也不得不去蘇聯治病。很多人都說林彪是擔心美國人的原子彈,擔心會毀掉自己的一世英名才不去的,其實並不是,一員從最底層幹起,多少次出生入死的統帥,怎麼可能是貪生怕死之徒?
徐向前的軍事才能也不低,他是紅四方面軍的主要創始人,許世友、陳錫聯、陳再道、王近山等一大批優秀將領,都是在他手下成長起來的。國共兩軍的黃埔學生中,徐帥是第一個當上方面軍軍事主官的。他是紅軍時期方面軍指揮員中最年輕的,年僅30歲就成為方面軍總指揮。同時期國共兩軍的方面軍戰區一級指揮員也就數他最年輕。
從鄂豫皖蘇區到川陝根據地的建立,徐向前的表現都很優異,反六路圍攻是紅四方面軍戰史上殲敵數量最多的一次戰役,徐帥以八萬人對川軍二十餘萬,最後擊潰川軍十萬,殲滅十萬,成為紅軍時期殲敵最多的戰例。長征結束後,徐帥指揮的紅四方面軍兵力比紅一方面軍,紅二方面軍等部隊加起來的兵力還要多。
抗戰時期,解放戰爭時期,徐帥也是被當做一個方面軍的統帥來使用,他指揮的臨汾戰役是解放戰爭中規模最大的一次使用坑道爆破戰術攻克城市的範例。晉中戰役,徐帥用六萬人一個月殲敵十萬,是整個解放戰爭中最成功地運用靈活機動的運動戰術以少勝多的光輝範例之一。徐帥用一年半的時間,用三萬地方部隊做本錢起家,全殲山西敵軍近三十萬。這種投入產出比、“資本收益率”,在解放戰爭中應該算是最高的。
但是和其他的一位軍事統帥一樣,徐帥的身體也一直都不好。新中國建立之後,徐帥擔任解放軍第一任總參謀長,但是徐帥由於身體條件,一直臥病在床,根本無法主持工作,總參的工作一直由第一副參謀長聶榮臻代理。
陳賡擔任的職務雖然無法和以上幾位相比,但是他的資歷,經歷都很深。陳賡畢業於黃埔一期,是黃埔三傑之一,蔣介石發動反革命政變之後,陳賡曾跟著周恩來在上海特科工作,是情報方面的老手。
抗戰時期,陳賡擔任129師386旅旅長,後來又擔任太嶽軍區司令員,指揮過神頭嶺戰鬥、神樂村戰鬥、長生口戰鬥等一系列戰鬥,戰績不俗。解放戰爭期間,陳賡,謝富治率領的四縱一直都是被當成一支單獨的戰略力量使用,很多時候並不和中野主力一起行動,這也可見陳賡獨當一面的能力。
陳賡手下也是猛將如雲,王近山,周希漢,徐深吉,秦基偉,李成芳等將領,哪一方拿出去都是大名鼎鼎的人物。但是抗美援朝戰爭爆發後,中央應越南領導人胡志明的邀請,讓陳賡帶隊到越南指導抗法戰爭,抽不出身來,無法指揮部隊入朝。後來陳賡到朝鮮半島後,鄧華一度覺得陳賡資歷太高,向彭老總提出要把第一副司令的位置讓出來,由陳賡來擔任志願軍第一副司令。
在當時的幾位軍事統帥中,最適合擔任志願軍司令員的就只能是一野司令員彭德懷了。首先彭德懷雖然比林彪,粟裕等人大十幾歲,但是他的身體狀況很好,其次,彭德懷在軍中威望很好,曾擔任紅三軍團軍團長,八路軍副總指揮,第一野戰軍司令員等職務,戰功赫赫,威震四方,由他坐鎮志願軍,沒有人敢不服從他的命令。
而且抗美援朝戰爭是場在敵我雙方實力懸殊,極端環境下進行的一場硬仗。毛主席在紅軍時期就說過:“誰敢橫刀立馬,唯我彭大將軍。”彭老總的性格剛毅,他去打這種硬仗是再適合不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