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白/文到今年十月為止,蘋果創始人喬布斯已然溘然長逝十週年。
他應該怎麼也不會想到,曾經被他定位為極客藝術品的iPhone已經出到了13代,而主打的核心競爭力,居然是價效比。
2021年的“加州來電”,並沒有給人們帶來太多的驚喜,它更像是一場例行公事——當行為成為習慣,習慣又成為傳統,這種例行公事的傳統,如今正在左右著這家曾經以創新領跑全球的新銳公司。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蘋果商店門前已經不再有黃牛和徹夜守候的帳篷,在各個繁華都市圈,蘋果商店那極簡的白色蘋果,和麥當勞、星巴克的LOGO交相輝映。從商業的角度看,庫克執掌的蘋果確實越來越成功:在喬布斯逝世之後的十年間,蘋果市值一路高歌猛進,旗下所有的產品都供不應求。蘋果正在成為人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但對喬布斯和他眼中的蘋果略有了解的人都會明白,這種成功固然可喜,但絕不是“活著就是要改變世界”的喬布斯想要的那種。
經歷過從塞班時代到智慧時代跨越的人都會有印象,當諾基亞和摩托羅拉們還在為了翻蓋還是滑蓋設計爭議不休時,iPhone的問世直接顛覆了所有人的想象:原來科技可以是一種藝術。
《時代》雜誌將 iPhone 評為 2007 年度的最佳發明,並將其稱為“一部永遠改變手機產業的手機”。iPhone確實永遠改變了手機產業,它甚至永遠改變了人類的溝通方式。在喬布斯的引領下,蘋果公司創造了iPod、iPhone、iPad、iwatch等偉大產品,顛覆了數十個行業。
遺憾的是,有心者可以對比發現,其實直到今天的iPhone13,在介面和基本的框架上和當年的經典產品iPhone4也並沒有什麼不同,所有的改動,都是基於技術的匠的層面。當然,如果僅僅是繼續吃當年的老本,並沒有什麼不妥——到iPhone13之前的大部分版本,蘋果都是在踐行這一路線。
1984年,喬布斯曾經這樣說道,我們為我們的願景下賭注,我們寧願這樣做也不做“我也一樣”的產品。讓其他公司那樣做吧。我們的產品都是下一個夢想。
確實,曾經的蘋果,是創新、時尚、高階、超酷、進取這些精神的綜合代名詞,它是極客的標配,也是科技美學的象徵。那時候的iPhone一機難求,很多粉絲星夜排隊搶購。今天,喬布斯一手締造的曾經的藝術品開始轉而爭奪“價效比”的市場,某種程度上,這意味著喬布斯精神和他所代表的對工業藝術的極致追求,在蘋果終結。
當然,對於蘋果本身,選擇庫克的接班同樣再一次證明了喬布斯的眼界。無論是從企業的接班還是從經營管理者的角度來看,他確實足夠兢兢業業,最大程度的“榨乾”了iPhone作為創新引領者的所有“剩餘價值”。
正如喬布斯所說,領袖和跟風者的區別就在於創新。但可能我們確實也面臨著這樣的追問:創新之後,怎麼辦?庫克的存在,或許就是為了解決這一問題的。
如今,喬布斯留下的科技教父位置,正在被馬斯克取代。儘管特斯拉作為新的科技產品信仰來說確實足夠優秀,但相比“保持飢餓、保持愚蠢”的喬布斯,過於表演型人格的馬斯克,多少給人感覺還是少了點什麼。
如果所有的創新最終不可避免地都要走向平庸,庫克或許已經是蘋果最好的選擇。但我們依然期待於那些顛覆者的出現,人類生活方式的每一次重大變化,往往都得益於他們的遠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