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第二次世界大會在那爆發以來,作為二戰中主要參戰國的日本,表現十分強勢前期更是曾一度所向披靡,給人們帶來了“日軍不可戰勝”的感覺。在中國戰場七七事變後,更是猖狂地喊出了“三月亡華”的口號。抗日戰爭初期,盧溝橋事變後,華北地區展開了大規模的戰略性防禦戰役,終於,日本關東軍投入了四個半師團共計十四萬人的戰力,太原會戰全面爆發。中國第2戰區部隊同日軍華北方面軍在山西省北部、東部和中部地區進行的大規模的戰略性防禦戰役,為中日雙方在華北進行的第一場大規模會戰。太原會戰主要包括平型關戰役、忻口戰役、娘子關戰役、太原保衛戰等。太原會戰歷時兩個月。日軍參戰總兵力約合四個半師團共十四萬人,傷亡近三萬人。中國軍隊參戰總兵力六個集團軍計52個師(旅)共28萬餘人,傷亡10萬人以上,最後會戰以中國失利告終。十萬將士的犧牲換來日軍三萬的傷亡,日軍難道真的不可戰勝?三比一的傷亡,結果任然失利,這場戰役有何意義?
歷史背景
自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七七事變以來,日本帝國主義蓄謀已久的醜惡嘴臉終於也是暴露在了中國人民的眼裡,全面侵略佔領中國。七七事變、淞滬會戰之後,日本又開始圖謀整個山西省,在日軍攻佔晉北大片土地之後,又看準了平型關,企圖利用平型關攻打太原從而佔領山西全省。就在民族危難之際,中國國共兩黨團結一致,相互合作。國民政府組織了抗日動員會,並且國民革命軍和共產黨軍隊聯合,將紅軍主力改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隨後又改編成第十八集團軍,並分配了武器和軍裝等物資。至此在山西以國民黨為首的正面抗日戰場成型。
太原會戰
太原會戰於始於一九三七年九月,終於一九三七年十一月。此次戰役,是抗日戰爭爆發後,中國第二戰區部隊與日本華北方面軍在山西省北部、中部和東部地區展開的一次大規模的戰略性防禦戰役,是中日雙方在華北地區進行的第一場大規模的會戰。此次會戰中國軍隊參戰總兵力達六個集團軍計五十二個師(旅)共二十八萬餘人。日本華北方面軍投入兵力約合四個半師團共計十四萬人。令人遺憾的是,雖有二十八萬英雄前赴後繼,不畏生死的奔入戰場,參加太原會戰保家衛國佑我中華,但最終還是以殺敵三萬,傷亡十萬的結局戰敗告終。從此國民革命軍在華北地區的正規戰爭宣告結束。
太原會戰主要包括平型關戰役、忻口戰役、娘子關戰役、太原保衛戰等。此次會戰雖以三比一的戰損比失利退場,但在這場會戰的過程中,廣大將士英勇頑強,前赴後繼的奔赴疆場,表現出中華民族不屈不撓的愛國精神。同時此次戰役更是抗戰初期我軍在華北戰場上規模最大、戰鬥最激烈、持續時間最久、戰機最顯著的會戰之一。
平型關伏擊戰
一九三七年九月二十一日,日本華北方面軍第五師團第二十一旅,首先派出兩個步兵大隊從渾源翻越高山南下,從側背偷襲中國守軍第十七軍,戰鬥數日後,日軍於二十三日佔領團城口;緊隨其後,日軍再次排除二十一旅由靈丘南進,從正面進攻平型關,遭到國民革命軍第三十三軍第七十三師全體將士的英勇抗擊,於二十四日日軍派兵增援第二十一旅猛攻平型關。與此同時,中方第三十五軍軍長親自率領預備軍兩個師的兵力增援,日軍攻擊受挫。八路軍第一一五師在師長和副師長的帶領下,奉命派遣一部襲擊靈丘以及淶源等地來牽制與打擊敵方增援部隊,以主力軍第六八五團,第六八六團,第六八七團三個團在平型關東北公路的兩側山地開始根據有利地形建築伏擊工事,充分的利用了地理位置的優越和近距離作戰的優勢,對日軍進行伏擊。
一九三七年九月二十五日,日軍軍隊和其後勤部隊,從靈丘到平型關公路西進。由於二十四日連夜大雨使得道路泥濘不堪,加上交通道路的不便,日軍車輛和人馬擁擠,行動遲緩,在其全部進入第一一五師的預伏地域,第一一五師抓住這一有利戰機,利用居高臨下的優勢,突然對日軍第五師團第二十一旅團進行突擊。隨之而後的,就是第一一五師各部發起的猛烈衝擊,迅速將日方包圍並分割戰場,與日軍展開白刃戰鬥。經過一天慘烈的戰鬥,以中國軍隊傷亡九百餘人的代價,殲滅日本軍隊一千多人,擊毀軍備車輛三百多輛,並繳獲大量槍械,火炮等戰略物資。
此次伏擊戰,有力的牽制了日軍的進攻,支援了其他戰線上的國民革命軍的作戰,不僅打破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還粉碎了日軍一個月佔領山西的美夢。
忻口戰役
忻口地處太原以北,位居忻縣城、崞縣、定襄縣三縣的交匯處,坐落於忻口山之斷闕處,素為忻州的北門戶。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戰略要地。
一九三七年九月,佔領了中國平津地區的日軍第五師團主力及其配屬部隊準備直取太原,為了侵佔太原,忻口作為晉北通往太原的交通要道,是日軍從北進犯的必進之路。平型關戰役之後,日軍又增強兵力,相繼向崞縣、原平發動進攻。日本華北方面軍第五師於一九三七年十月三日從大營鎮出發。混編成第二旅、第十五旅沿公路分別向崞縣和原平發起進攻。然而,第二戰區第十九軍在部隊領導人的帶領下,憑藉有利地形,對日軍第二旅第十五旅的進攻奮力反抗,遲滯了日本軍隊的行動,為主力部隊的集中佈防爭取了寶貴的時間。
一九三七年十月,國民革命軍各地留守部隊,以及支援部隊,預備軍部隊,開始不斷地奔赴忻口前線。從內長城防線撤下的國民革命軍各部,經由五臺開往忻口附近的齊村鎮、白村、高城等地集結。以第十四集團軍為首的軍隊,也迅速從石家莊趕往忻口準備參戰。各部到達後,按照部署在二十五到三十公里的戰線上劃分三個作戰地區,右地區,中央地區,左地區展開陣地建設,開始構築半永久性陣地,準備迎接日本軍隊的進攻。
然而,中國軍對在兵力上雖然遠勝於日本軍隊,紙面上國民革命軍擁有約十四個師的兵力,但是雙方的戰鬥力卻相差懸殊。戰爭爆發時,國民革命軍的武器裝備甚至都沒有配備齊全,而反觀日本軍隊不但武器裝備齊全,還配備著38式野炮三十六門,山炮兩門等重武器,而且關東軍還額外配屬給日軍第五師團第十六聯隊野炮八門、山炮九門、一百五十毫米加農炮兩門等戰略物資。
在這懸殊的實力對比下,國民革命軍,只有依靠有利的地形和勇氣來彌補一定的戰力差距。秉持著犧牲到底,抗戰到底的意志,去拼死一搏,去搏那最後的勝利。
一九三七年十月十日,日軍第五師團各部從代縣出發,以第二十一旅為主攻部隊,向忻口前進。十月十二日,日軍第十五旅團佔領原平鎮,準備向永興村前進。十月十三日,除了與國民革命軍發生遭遇戰的第二十一聯隊第一大隊之外,其餘日軍各部均到達攻擊發起預定位置。隨即,日本炮火準備開始,七十八門火炮向著三二二團的陣地狂轟濫炸一個小時之久。而國民革命軍全軍僅有的炮兵第二十三團及第二十六團一個營,加起來也僅有著四十八們火炮,且作為國軍中軍屬火炮的它們,在日本軍隊中僅是連隊炮。由於射程短、威力小的劣勢,當下就被日軍的炮火壓制得抬不起頭來。僅僅一天時間第一道防線就被日軍突破,這讓日軍上下不免的對國軍有些輕視。恰在此時日軍的偵察機向日軍第五師團通報國軍正在撤退,日軍第五師團領導人對此毫不懷疑,也沒從其他方向取證,被短期的勝利衝昏了頭腦,立刻命令日軍各部跟蹤追殺國軍,勢必要留下國民革命軍主力。
很快日本軍隊就吃了驕傲的大虧。日軍第四十二連隊第一大隊在追擊時遭遇帶國民革命軍的頑強阻擊,而第三大隊更是昏了頭不管不顧的孤軍深入,很快就被國民革命軍抓到機會並予以痛擊。在之後得到預備隊支援的革命軍更是對日軍第三大隊第十一中隊佔領的高地發起進攻,以壓倒性的兵力優勢全殲了日軍整個中隊。
雖然戰況不利,但是國民革命軍領導人還是決定在十六日發起攻勢。在國軍第十四師、第七十一師和第六十八師的親密配合下,幾乎全殲了日軍第十二中隊。但是國民革命軍第五旅這邊卻戰況慘烈,在日軍第二十一連隊第二大隊密切的彈雨下死傷慘重,連續四次進攻均被擊退,全營官兵僅僅剩下百餘人。不到兩個小時,兩個營的兵力就所剩無幾。國民革命軍拼死戰鬥著,更是時不時地對日軍盡心反擊,也使日軍損失慘重。日軍雖然仗著武器先進的優勢,火炮的威力,取得了一些戰果,一絲進展,但是始終無法開啟局面,中日雙方僵持不下。戰況的焦灼,時間的推遲,日軍逐漸失去了進攻的銳氣。
至十一月二日為止, 日軍始終未能夠如願地突破國軍的防線。就在日軍毫無辦法只得慢慢推進,與國民革命軍糾纏之際,晉東戰局出現了對日軍極其重要的戰機,日軍第二十師團軍迂迴突破到了娘子關等要點。至此國民革命軍為了保衛太原,只得放棄忻口,忻口之戰至此結束。在十月十三日至十一月二日這二十三天的戰鬥中,國民革命軍戰死一萬兩千三百九十七人,負傷一萬九千三百二十七人,失蹤一千五百四十人,共計三萬三千二百六十四人傷亡的慘痛代價,換來日軍方面戰死一千六百五十一人,負傷四千五百九十四人,共計六千二百四十五人的傷亡。
即使是佔據了有利地形的情況下,國民革命軍和日本軍隊傷亡比任然高達五比一,但國民革命軍不畏強敵,敢於犧牲的精神亙古長存。
娘子關作戰
娘子關位於平定縣以東、井陘縣以西的正太線上,是為山西和河北之間的要衝,是太原的東面門戶。
日軍在一九三七年十月十日攻陷石家莊後,為配合其正在忻口正面交戰的部隊多去太原,以一部繼續南侵,而主力部隊第二十師等部向西出發,迂迴忻口,太原側後方。終於,娘子關的局勢愈加緊張。
一九三七年十月十二日,日軍以飛機支援,井陘被攻陷。長生口、大小龍窩等地也相繼被日軍佔領。據此,國軍只好退守娘子關,加強該防線的防守。經兩日戰鬥,守軍共斃傷日軍第二十師第七十七團500餘人。十六日,守軍向舊關等地發起全線總攻,戰爭持續到十九日,守軍殲敵共計兩千餘人,攻擊雖有進展,但自身傷亡已經接近五千人,而且,第十七師陣地也被日軍佔領,遂不得不撤回原陣地。日軍對忻口正面攻擊未曾取得戰果,進境緩慢,娘子關方面也未曾取得成績,遂日軍華北方面軍決定派遣增援部隊。自二十一日起,日軍增援部隊逐漸到達娘子關一帶,對守軍陣地展開了全面的進攻。守軍將士雖然頑強地抗擊日軍,最終還是被日軍突破。在此緊急狀況下,八路軍總部命令第一二九師火速向娘子關東南方向敵軍後側挺進,尋找機會殲滅敵軍,配合友軍阻止日軍西進。
然而,對於娘子關的防禦,一直沒有能夠引起國名黨軍事當局的高度重視,共產黨軍事當局提出的加強娘子關周邊地區防禦的建議,一直也沒有被完全採納,直至日軍逼近後,國名黨軍事當局才緊急調集部隊進駐娘子關,倉促地組織防禦。再加上國民黨軍戰略指揮不當,軍力分散,明知日軍火力軍備跟更一籌還要正面衝突。終於在一九三七年十月二十六日,娘子關失陷,守軍全線撤退。三十日,日軍佔領陽泉、平定後向太原和榆次繼續進行下一步侵略。
太原保衛戰
娘子關的失守,導致了山西戰局的全面崩潰,日本軍隊突破娘子關西進,兵鋒直指太原 ,忻口的防守也變得毫無意義,於是忻口守軍徹底全面撤退回守太原,十一月二日,日軍攻佔壽陽,軍隊更是直接逼近榆次,太原朝不保夕。值此危急存亡之關頭,原忻口守軍部隊駐紮太原北部陣地;原娘子關守軍部隊防守太原東郊;受損嚴重的第三十五軍,七個旅負責太原的城防守衛工作;新進增援部隊第十三軍到達榆次,同太原守軍對日軍形成夾擊之勢。 然而,天不隨人願,兩線撤退的部隊還沒立足便被日本軍隊跟蹤追擊,部隊秩序混亂,僅僅一天日軍便攻佔了榆次。十一月七日,兩路日軍在太原城下會合,太原已然處於被日軍夾擊的局面。 十一月八日,日軍憑藉著火力優勢開始強行攻城。憑藉著大量的火炮,很快太原的城牆就被轟開多處,日軍乘機向城內猛衝。守軍將士奮勇截擊,然而終究是敗在了敵人強大的炮火之下,各處缺口相繼失守,與日軍展開激烈的巷戰。雖然革命軍英勇戰鬥,但可惜“孤城獨戰”的太原守軍雖浴血奮戰,但因傷亡慘重,無力再戰,只得趁著夜色從太原城南門突圍,經文水向離石方向撤退。太原遂告陷落。至此太原會戰以中國的戰敗而告終。
會戰結果
在會戰中,中國軍隊共計出動六個集團軍約合二十八萬餘人參戰,旨在殲滅來犯之敵,佑我中華,護我山河,遏制日本軍隊在華北地區的攻勢。反觀日本,總共出動四個半師團約合十四萬餘人,意在消滅中國第二戰區主力部隊,奪取太原,完全掌握山西。雖然中國方面兵力是日軍兵力的一倍左右,但是敵我實力相差懸殊,中國軍隊在武器裝備都不齊全的情況下,悍然迎擊日軍步兵,炮兵,空軍,在以三比一的戰損比下,中國傷亡十萬餘人,給日軍造成約合三萬餘人的傷亡,遺憾陷落太原。
會戰評價
太原會戰過程中,廣大的國民革命軍英勇抗戰、前赴後繼的趕往戰場,表現出中國人民昂揚的愛國情懷。太原會戰。是抗戰初期在華北地區戰場上最激動人心的一場戰役。儘管由於國民黨軍事當局在作戰指揮指導上有著重大的失誤,只知道正面阻擊日軍的進攻,而且兵力不夠集中較為分散,尤其是對娘子關的防禦措施,重要程度,認知力度不夠,致使娘子關淪陷,使得太原會戰全域性被動。但他任然是抗戰初期華北地區戰場上規模最大、戰鬥最為猛烈、持續時間最長、戰績最為顯著的會戰之一,也是國共兩黨合作抗日配合較好的一場會戰。
歷史意義
太原會戰抗戰初期華北地區戰場上規模最大、戰鬥最激烈、持續時間最久、戰績最顯著的會戰之一。國民黨和共產黨傾力合作,密切配合,在平型關戰役中打破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極大的鼓舞了中國軍民的抗日士氣,抗日熱情。忻口會戰對日軍的有生力量造成了重大的打擊,並且牽制了日軍的主力部隊,使其不能南下進一步對中國進行侵略。可惜的是娘子關戰役防護不到位,被日軍攻陷,兵鋒直指山西省會太原,雖然太原會戰會戰以太原淪陷告終,但是太原會戰是中國八年抗戰歷史過程中,中國軍隊在華北地區對日本展開的最大規模的會戰。太原會戰中忻口戰役給日軍帶來了沉重的打擊,傷亡約合兩萬人。從此之後國民革命軍在華北地區以國民黨為首的正規戰場宣告結束。以共產黨為主體的游擊戰開始進入正式戰役。
此次會戰,不僅打破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而且還粉碎了日軍一月攻佔山西的美夢。
總結
此次太原會戰歷時兩個月,在國民黨和共產黨的合作下,不僅打破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而且粉碎了日本一個月拿下山西三個月佔領中國的美夢。極大的削弱了日軍的囂張氣焰,打消了國民對日本的恐懼,增加了抗戰的信心,以及戰鬥計程車氣。
同時,在這場戰爭中,中國共產黨卓越的戰略眼光讓人欽佩,可惜的是雖然中國共產黨提出了娘子關的重要性,依然沒有引起國名黨的重視,致使娘子關失守,從而引起太原會戰的全面崩潰。
在此次戰役中,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軍隊參與了各大戰役,並取得了矚目的成績,在戰爭史上留下了濃厚的一筆色彩。極大地鼓舞了共產黨將士的戰鬥力和信心,最重要的是奠定了良好的群眾基礎,增加了黨的領導力,吸引了更多的熱血青年和愛國主義者的加入,為日後以共產黨為主體的游擊戰進入正式戰役準備了先決條件。
最後,生活在富強的今天,我們要感謝無數的革命先烈,為了美好富足的生活所做出的努力,相信這盛世如您所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