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人生有四季,少年李陽(化名)14歲之前的人生,皆是“冬天”。
嬰兒時期起,李陽就備受面板瘙癢的折磨。在李陽母親的記憶裡,他時常會把自己抓到渾身佈滿血道子。因為身體抵抗力弱,李陽幾乎每個月都要去醫院“報道”一次,他的手、腳、頭一度密密麻麻地佈滿了因頻繁輸液而留下的針眼。
在被母親帶著輾轉求醫的歲月裡,李陽的面板病一直被當作普通溼疹治療,病情反反覆覆發作,這個少年生活、學習不得不因此而反覆按下暫停鍵。
△李陽面板上的紅疹
直到李陽14歲,他才被確診為特應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
少年被“溼疹”困擾的14年
母親第一次注意到李陽面板上的異常,是在他剛出生幾個月的時候。嬰兒細嫩的面板上,一大片一大片的紅疹子顯得格外突兀。對於小小的李陽來說,無法說出口的痛苦,只能透過啼哭聲來表達。從早到晚,家裡嬰兒的哭聲幾乎沒間斷過。
很快,年輕的母親決定帶著孩子去醫院看病。第一次就診,醫生的診斷李陽是過敏性體質,提供的治療方案是塗抹藥膏、吃抗過敏藥物。
但這一治療方案並不理想,李陽的溼疹雖暫時好轉,但很快復發。母親便帶著李陽去上海求醫,幾乎跑遍了上海的醫院,得到的診斷都一致是“溼疹”,沒法根治,只能從飲食上多注意。
更令人無奈的是,李陽去醫院查的過敏原每次結果都不一樣。李陽母親告訴記者,最早查出來的過敏原是蛋白質、再接著是粉塵、蟎蟲等等。
“上小學的時候,我們只能天天送飯到學校,孩子趁著休息時間出來吃完飯,然後再進去學校上課。”李陽母親說,從幼兒園開始,牛奶、雞蛋、酸奶等食物被嚴格禁止出現在李陽的飲食選單裡,即便孩子天天吃青菜,但他面板瘙癢的症狀依然會反覆發作。每到換季的時候,李陽不僅面板瘙癢難忍,還會出現鼻炎、哮喘等症狀。“到後面,我們覺得這個病已經是無藥可醫了。”
面板瘙癢帶來的另一個後果是,李陽在14歲之前從未睡過一個好覺。“面板因為長期瘙癢變得很脆弱,夏天容易出黃色的膿瘡,稍微一跑動就會受傷。傷口破了會疼,夜裡很難入睡,睡著了也常常一個小時疼醒一次。”李陽的母親難過地說道。因此,夏天的體育課、室外活動課,李陽只能一個人孤單地坐在教室裡。
這些年來,媽媽一直陪著李陽睡覺。夜裡,孩子常常無意識抓撓面板,每天早上醒來,床單和被罩上都是皮屑和血跡。曾經,母親甚至嘗試過把孩子的雙手綁住睡覺,但也會被睡夢中的孩子掙脫。
患上特應性皮炎,李陽不僅要忍受生活上的諸多不便,心理上也有很大負擔。
在第四屆進博會上,由上海日報和賽諾菲聯合釋出的《青少年面板健康狀況調研》顯示,半數以上(52.95%)青少年因面板問題睡眠困難,導致學習成績下降。與此同時, 青少年患病後對自身以及家長的正常社交活動都會產生負面影響,造成家庭負擔,影響家長工作、社交併導致精神壓力大。
“我平時不太敢接觸女生,男生也只有兩三個特別要好的朋友。”疾病讓李陽變得有些自卑。
困境:確診難、治療效果不佳
14歲,在被“溼疹”困擾了整整14年後,仍舊沒有放棄希望的李陽一家來到瑞金醫院。幸運的是,這一次醫生終於找到了困擾李陽的罪魁禍首——特應性皮炎。
這是一種很難確診的面板病。
在中國,有很多像李陽一樣的患者,由於確診困難,他們沒有及時得到正確有效的治療。《青少年面板健康狀況調研》顯示,近三成(27.9%)青少年在確診溼疹、過敏後又被確診為特應性皮炎,存在曾經被誤診的可能。
為何特應性皮炎這麼難確診?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面板科趙肖慶主治醫師表示,“造成特應性皮炎確診困難,主要原因是認識這種疾病的醫生較少,很容易判斷為溼疹,而溼疹本身是一個很大的疾病範疇。另一方面,國內醫學界至今對於溼疹的劃分仍有爭議。”
在西方學界的語境下,大部分溼疹樣疾病都被稱作“溼疹”。而國內學界每次召開年會時,對於是否把大部分溼疹歸入,或保留其溼疹樣的名字,依然存有一定爭議。趙肖慶解釋道,“其原因在於它的疾病表現形式非常多樣化,只有在疾病發展到非常典型的時候,國內才會把此稱為是‘特應性皮炎’。有些不那麼典型的皮疹,我們仍把它劃分為溼疹。”
準確來說,特應性皮炎是一種難治性、複發性、炎症性面板病,以反覆發作的劇烈瘙癢和皮疹為主要臨床表現,患者常合併過敏性鼻炎、哮喘等其他特應性疾病。目前,特應性皮炎已經成為全球疾病負擔第一的面板病。
在趙肖慶看來,無論疾病怎麼劃分,在生物製劑到來之前,這種疾病的治療效果都不佳,治療手段有限。
2020年,由中國健康促進與教育協會聯合賽諾菲中國發布的《中國特應性皮炎患者生存狀況調研報告》顯示,75.7%的醫生對之前的治療方案都不滿意。
特應性皮炎是以IL-4、IL-13為核心因子的2型炎症疾病,它不僅僅是面板病,更是免疫系統疾病,需要長期規範管理。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面板科主任潘萌教授介紹:“2型炎症常常以特應性皮炎作為首發疾病,但並非獨立存在,患者往往罹患其他共病,早期罹患特應性皮炎,提示未來會逐漸出現食物過敏、過敏性鼻炎和過敏性哮喘等其他2型炎症相關疾病。此外,2型炎症的症狀會長期持續且可能反覆發作,給疾病的長期管理帶來挑戰。”
在生物製劑出現之前,針對溼疹、特應性皮炎的治療方案與疾病的發病機制相關。無論是溼疹,還是特應性皮炎,均是由於面板屏障被破壞後,很多外界細小的刺激就會滲入到免疫系統裡,激發免疫系統的過度反應,繼而讓其免疫系統處於超敏狀態,由此引發炎症。炎症本身又會破壞面板屏障,讓外界的刺激更容易穿透過來,形成一個惡性迴圈。
針對這種惡性迴圈,常見的治療方案無外乎兩種:一是透過外用潤膚露來修復面板屏障;二是透過外用激素來抑制免疫反應。
但是,上述治療方案存在三大侷限性:首先,使用方法比較困難。特別是對於中重度患者,多數人都無法做到每天及時大面積塗抹。尤其是上學的孩子,更難以及時做好這樣的防護;其次,療效比較短。比如外用激素,它是一種非選擇性的免疫抑制劑,因此對很多免疫系統都存在影響。如果長時間塗抹使用,就會出現副反應,如面板變薄、毛細血管擴張,毛囊炎症等,所以很多人難以堅持;再者,對免疫系統進行廣泛壓制後,會導致免疫系統嚴重反彈,即激素停藥之後症狀會更嚴重。
對於年齡較小的青少年來說,這樣的激素療法更加不友好。
青少年面板的角質層比成人更薄,因而更容易吸收藥物。這就是為什麼一些激素在成年人身上能夠使用,但青少年和兒童不耐受。趙肖慶表示,“青少年本身就偏薄的面板,使用過量激素變得更薄,就更容易產生副作用。小朋友本身還處於生長髮育階段,面板薄,激素容易透皮吸收,小面積使用還好,如果是大面積長期使用激素,對於他們來說,激素所引起的副作用風險遠遠高於成人。”
破局:特應性皮炎等2型炎症性疾病,開啟生物製劑治療時代
醫生為李陽推薦的治療方案是注射生物製劑達必妥(度普利尤單抗注射液)。接受治療後,很快,李陽身上的症狀減輕了不少,破損的面板也在慢慢癒合。
△圖片來自視覺中國
“要是從小就能有這樣一種藥物針對性治療他的病,該多好。”李陽的母親感慨道,因為長期糟糕的睡眠,李陽的學業受到很大影響。用了達必妥後,他的睡眠狀況已大大改善,晚上可以睡整覺,上課也能集中精力聽課。
為李陽進行治療的趙肖慶見證了這個少年被治癒的過程。在他看來,生物製劑屬於劃時代的存在,為無數被特應性皮炎折磨的患者帶來了新希望。
“針對2型炎症性疾病治療,此前分成了前激素時代和後激素時代。現在應該把治療分成前生物製劑時代和後生物製劑時代。”據趙肖慶介紹,李陽所注射的達必妥與傳統的治療藥物不同,它對特定炎症因子發揮作用,,可靶向抑制特應性皮炎的核心和關鍵驅動因子白介素4(IL-4)和白介素13(IL-13)受體,阻斷2型炎症通路,精準靶向治療,起效快、特異性高、針對性強。
2019年5月,達必妥被納入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藥品審評中心(CDE)第二批臨床急需境外新藥名單,加速了上市審批的程序,比原計劃提前了兩年獲批。目前,達必妥已在中國獲批應用於成人和青少年人群。此前達必妥已在包括美國、日本、歐盟約40個國家和地區獲得監管機構批准並上市。
不過,生物製劑達必妥治療目前也存在一些挑戰。“目前知識程度較高、接觸新鮮事物較多的家長對這一藥物接受度比較高。”趙肖慶提到,一方面,大眾對這款新藥的認知度仍需提升,另外,由於需要長期用藥,患者家庭的經濟負擔較大,但目前達必妥已經進入醫保,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緩解患者家庭的經濟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