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5月,中國和印度在雙方邊境地區桑多洛河谷發生了嚴重的軍事衝突,人民解放軍一名副營長被印軍槍擊負傷,後來,咱們這名副營長因失血過多而犧牲,成為在中印兩國邊界衝突中又一名犧牲的解放軍戰士。
印軍的惡劣行徑,當然遭到了咱們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猛烈反擊。一時間,雙方怒髮衝冠,劍拔弩張,都在各自邊境部署了大量的部隊。中印第二次中印邊境衝突而引起的大戰,大有一觸即發之勢。
印度方面一如既往的大話連篇,叫囂著要動用一個師的兵力,來清除咱們國家在桑多洛河谷一帶部署的邊防軍,他們還像以前一樣,再次妄想讓印度軍隊進入咱們中國西藏地區縱深作戰,進而將戰線推進至雅魯藏布江一線。
既然印軍還想像1962年第一次中印戰爭是那樣,嚐嚐咱們人民解放軍的戰鬥力,那咱們也不能認慫啊!咱們國家面對印度咄咄逼人的挑釁,也制定了作戰計劃,而且這次作戰計劃比1962年更有氣勢,一旦對印第二次自衛反擊戰戰發起,準備準備吃掉印軍前線兩個主力師,並趁機收復藏南爭議土地兩個重點為目標,一舉解決咱們國家一直堅決主張的領土邊界。
但是,但是令人既慶幸而又惋惜的是,印度方面下達的兩次全面攻擊作戰命令卻都在最後一分鐘被撤銷,中國方面自然也沒有主動進攻。
中印雙方握手言和,印度方面避免了再次被咱們中國暴打的命運,而中國也失去了收復藏南的最佳機會,是藏南地區至今被印度實際控制。
那麼中印雙方桑多洛河谷衝突是怎麼爆發的?桑多洛河谷的衝突過程又怎麼樣?咱們中國和印度在桑多洛河谷的兵力配製是什麼?中印兩國在桑多洛河谷進行軍事對峙的同時,在外交領域,雙方又展開了針鋒相對的鬥爭?
大家好,我是老秦,本期內容客觀真實,我將用最簡潔的方式,為您講述。懇請大家點讚的時候長按點贊鍵,就能觸發超級贊,也是給我最大的鼓勵。
話不多說,咱們開始講起!
咱們先來一起了解一下中印兩國桑多洛河谷衝突的緣由。大家都知道,自從1962年10月中印發生第一次大戰之後,咱們國家只用了一個月時間,差點打到印度首都新德里,最紅以咱們中國完勝,印度完敗而結束。
但印度在第一次中印邊境戰爭失敗之後至今,印度就一直想找機會扳回一局,期間大大小小的衝突不斷,但都在可控的範圍,也沒有引起多大的影響。
1986年,印度總理拉吉夫·甘地耐不住性子了,認為印度軍隊已經足夠強大,可以試著叫板咱們中國軍隊了,於是就在藏南地區增兵五萬人,公開試探咱們中國在邊境問題上的反應。咱們中國方面當然不能讓印度人由著性子來,自然也向邊境增兵,並且加強了對邊境敏感地區的巡邏力度。
印度軍隊一看咱們中國軍隊反應夠快,力度也夠大,也就不敢太過造次。就這樣,雙方在邊境地區一直維持著相安無事的狀態,雖然印度人的小動作一直沒有斷過
到了1987年,印度人又不安分了,而且還把事情鬧大了,差一點再次被中國軍隊滅掉。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咱們接下來了解一下。
1987年初,印度在麥克馬洪線部署了3個步兵師5萬人到達塔格拉山脊下,並在桑多洛河谷建立了2個尖兵哨所,意圖威脅咱們中國人民解放軍部署在桑多洛河谷的邊防軍。不過印度軍隊沒有什麼新花樣,依舊還是老辦法,蠶食!在桑多洛河谷地帶建立了2個哨所以後,又建了5個,而且都越過了麥克馬洪線。
中國人民解放軍立即針鋒相對,在距印軍哨所7至10米處,同樣前出部署了咱們的邊防哨所。
1962年中印戰爭咱們取勝後,又主動提出撤兵,但咱們中國人民解放軍單方面撤軍時,把麥克馬洪線、不丹邊界和塔格拉山脊之間三角地帶的領土劃為非軍事區,如果印度軍隊進入該地區的話,中國軍隊保留反擊的權利。而且把這一條寫進當時兩國達成的邊境協議裡。所以印度軍隊明目張膽的越界行為,自然引起了咱們中國人民解放軍的警惕,加大了對邊境的巡邏力度。
這樣一來,就不可避免地激化了雙方的矛盾。桑多洛河谷衝突說白了就是在印軍不但的蠶食和挑釁下發生的。
為了保持對邊境的有效監控與安全,1987年5月,咱們西藏軍區山南軍分割槽邊防團組織了一次邊境巡邏任務,對整個邊防線的情況進行拉網式的檢查和布控,看看是否有印軍蠶食咱們國家領土的情況出現。
在桑多洛河谷一帶擔任巡邏任務的是咱們人民解放軍的一個加強連,這個加強連包括一個騎兵偵察班、一個有3門火炮的82迫擊炮排、一個有4門炮的82無座力炮排、一個配有3挺重機槍的重機槍排,巡邏隊分乘10餘臺車輛執行任務。
巡邏部隊由山南軍分割槽某團一名副團長帶隊,還有作戰參謀、偵察參謀、通訊參謀各一名及一名步兵營副營長隨行。
巡邏隊到達桑多河谷以後,就地紮營休整。不料晚上值班的哨兵發現河谷南端的邊界山口上有火光和說話聲。經過偵查,發現有一個連的印軍越過了中國控制線,正在那裡構築工事。根據印軍的情況,副團長判斷印軍又在搞蠶食中國領土的卑鄙行徑。
由於當晚無法和上級聯絡,副團長立即命令副營長和作戰參謀制定應急預案,決定第二天凌晨對越界的印軍採取行動。巡邏隊早上五點鐘開飯,五點半出發,在六點左右咱們人民解放軍的巡邏隊就已經進入攻擊陣地,開始構築陣地。這時,越界的印軍也發現了咱們中國人民解放軍,雙方進入了緊張的對峙狀態。
我方副團長把對峙現場的情況向上級做了彙報,並請求增援。然後,我方副團長令副營長帶偵察參謀和3名偵察兵、一名報話員和一名翻譯,前往印軍非法構築的工事,警告其已經侵犯了咱們中國領土,讓他們必須立馬退回去。
在雙方交涉的過程中,印軍不但不退,而且態度蠻橫,甚至威脅我方人員。見交涉沒有用,副團長令副營長帶隊先撤回來。
不幸的是,在撤回的過程中,副營長被印軍突然射來的一顆子彈擊傷,後因流血過多,搶救無效犧牲,後來,據印軍方面解釋,之所以開槍是因為有個士兵太過緊張,從而導致走火,純屬誤傷,不過這名印軍士兵走火走的也太準了吧!
既然印軍開了第一槍,並且還打傷了我方的軍官,是可忍孰不可忍,打!忍無可忍的我方副團長當機立斷,命令部隊發起攻擊。一時間,咱們人民解放軍陣地上炮火齊鳴,憤怒的炮彈傾瀉在印軍的工事上。
在咱們人民解放軍迫擊炮和無後座力炮等火力支援下,咱們人民解放軍採取了正面進攻、迂迴包圍的戰術,僅用半小時,就打敗了入侵的印軍,拆除了印軍非法搭建的工事。此戰我軍共打死印軍13人,其中包括一名印軍准尉副排長軍官1人,俘虜印軍8人,咱們人民解放軍犧牲4人,傷11人。當天下午二點左右,在大口徑火炮支援下,印軍約一個加強連開始對咱們人民解放軍巡邏隊發起攻擊,但都被咱們英勇的解放軍戰士擊退。
此後,咱們西藏山南軍區的一個步兵營緊急趕來增援,53山地旅也攜帶重武器緊急向邊境地區增援。桑多洛河谷衝突期間還發生過一幕:一個營四百多印軍,端著槍逼近咱們人民解放軍邊防連一百多人,衝鋒槍和來復槍已經頂到咱們人民解放軍面前。
咱們人民解放軍一百多人一字排開,八一和五六式的刺刀頂著400多名印軍。400:100,雙方就這樣足足對峙了6個小時,咱們人民解放軍面對四倍人數的印軍,個個正氣凜然,根本不懼怕印軍士兵。
當時西藏的天氣複雜多變,對峙期間還下起了大雨和冰雹,咱們人民解放軍戰士像鐵樁巍然屹立,一樣不動,而印軍則有點扛不住了,前面一排撐不住了退後,換第二排補上。 六個小時後,這四百多名印軍已經實在頂不住,徹底崩潰了,潮水般地滾了回去。
反觀咱們人民解放軍戰士,依然一動不動,一步未退,沒有一個倒退一步,關鍵時刻,展示出咱們咱們人民解放軍強大的戰鬥力和意志力。
這讓老秦想起了咱們偉人說的話,武器雖然是決定戰爭的重要因素,但不是決定因素,決定因素是人。從這裡咱們也可以看出,跟咱們人民解放軍比拼意志力,印度士兵還是嫩了點,雖然他們在國慶儀式上騎摩托車玩雜耍在行,但在戰場和咱們較量,他們就差的不是一點半點了。
既然要開打,肯定要進行兵力部署,那麼雙方的兵力部署情況怎麼樣呢?咱們人民解放軍的戰鬥目標是什麼?
接下來,咱們看看中印雙方在邊境地區的兵力部署情況。
在衝突發生後不到半個月,雙方就在桑多洛河谷地區部署了重兵,準備大幹一場了。印度軍隊在邊境地區實行代號為"獵隼行動"的軍事行動,集結了一個軍部,兩個師七個旅共七萬多人的兵力,還有大量的炮兵與坦克,在阿薩姆和北孟加拉機場進駐了5個空軍中隊,並派飛機進行頻繁的偵查活動。
印度陸軍參謀長克里希納斯瓦米·森達爾吉上將更是狂妄地叫囂著,要用一個師的兵力,不但要清除中國在桑多洛河谷的軍隊,還要把戰線推進到雅魯藏布江河谷一帶。胃口可謂不小,口氣可謂很大。
咱們人民解放軍第13、21和54集團軍迅速集結,大規模進藏,這幾個集團軍都是咱們中國陸軍的甲種野戰軍,還有部分戰鬥轟炸機及高原陸航團部隊。第一批參戰部隊149師、37師、61師和160師率先開赴高原,準備參戰。
老秦在這裡給大家提示一下,這個160師也是1962年在邊境反擊作戰中取得瓦弄大捷的130師。
當時成都市還發生過萬人空巷圍觀野戰軍車隊透過市區的壯觀景象,不過那個時候許多人並不知道部隊是去西藏作戰,還以為是和越南打仗呢。
成都軍區在西藏開設了前進指揮所,149師和37師的先頭部隊已經到達前線。各部隊指揮員乘坐飛機率先到前線勘察地形,制定作戰方案。
咱們中國的策略是"保持克制,堅決反擊",成都軍區前指指揮官的作戰方針是:以13集團軍指揮山地步兵52旅、37師和160師在瓦弄和巴普卡方向作戰,準備殲擊位於這個方向的印軍第2師。
以西藏軍區前指指揮53旅、149師和21師,在德讓宗至拉魯地段作戰,準備把印軍第4師殲滅,順便打擊印軍第17師。
咱們中國的作戰目標是殲滅印軍兩個師,徹底收復藏南地區,最終一攬子解決邊境問題。
1692年咱們對印自衛反擊戰時,咱們人民解放軍最初計劃打掉印軍一個營,後來張國華將軍決定要吃就吃掉印軍一個旅,一下把戰爭規模提高了很多,而這次要吃掉印軍兩個師,可以說此戰規模要比1962年的戰爭規模提高了好幾倍。
可以說,當時前線的局勢是非常緊張的,處於一觸即發的邊緣。
那麼,桑多洛河谷衝突最終為何沒有發展成中印兩國的第二次大戰呢?咱們接下來聊聊這個話題,桑多洛河谷衝突引發的外交戰此刻也緊張上演。
中印邊境的緊張局勢,自然牽動了國際社會的注意,各方的反應也不一樣,但總的基調是勸中印雙方剋制,避免戰爭。
作為印度的死敵,巴基斯坦方面表示,如果中印開戰,巴方會組織 5個坦克師,在克什米爾地區發動進攻,牽制印軍的精力。
而印度當時的背後靠山是蘇聯,在看到中國軍隊的部署與作戰意志以後,狂妄的印度人有點虛了,自認為自己進步了,沒有想到咱們人民解放軍也沒有原地踏步。怎麼辦,求助蘇聯吧。
印度人就巴拉巴拉地跑到莫斯科,請求支援。
但此時的蘇聯,除了阿富汗戰爭的消耗,在戈爾巴喬夫的新思維下,國內形勢非常不堪,已經是自身難保,根本不希望印度這個時候給他添亂。
蘇聯人一方面勸說印度放棄武裝衝突的打算,和中國進行政治談判,另一方面派特使到咱們中國,表示不支援印度的軍事行動。
這樣,印度人實際上已經失去了蘇聯的支援。而咱們中國方面呢?自然在道義上佔據了制高點。當時,中美關係還處於蜜月期。
1987年3月美國國務卿喬治·舒爾茨訪華,4月咱們當時的國家主席楊尚昆訪美,傳達了咱們中國領導再次發出的警告:印度不斷蠶食中國領土,如果不停止這種行動.中國將不得不'教訓一下印度'。
咱們中國的訊號很明顯,美國人也不支援印度的戰爭叫囂,否則面臨美國的制裁。同時,作為回應,咱們中國也撤回了在西藏的一些軍事部署。
至此,咱們人民解放軍不但在邊境地區前線位置佔據了軍事優勢,而且在國際輿論方面獲得的支援也是印度不能比的。
在軍事上的劣勢,在政治外交方面的被動,動搖了印度軍隊的信心,打還是不打,這個是問題。在糾結的過程中,印軍曾經兩次下達部隊全面進攻桑多洛河谷的中國軍隊的命令,都在攻擊令生效的最後一分鐘撤銷了。
這說明,印度人中的理智派佔了上風,看到了問題的所在,和咱們中國打仗並不划算。於是印軍開始主動後撤部隊,脫離了與咱們人民解放軍的接觸。
咱們中國接受了印度和平解決邊境衝突的願望,在印度政府的要求下,邀請印度總理拉吉夫·甘地訪華。在前線的軍事指揮官透過會談,咱們中國方面移交了印軍俘虜和被死亡士兵的屍體。
當年8月,咱們中央軍委解除了西藏作戰任務部隊的任務使命,前出到西藏的部隊和指揮機構陸續撤回內地。
桑多洛河谷衝突最終以和平方式解決,是值得慶幸的,我們的戰士避免了犧牲,保全了一個又一個家庭的幸福。
遺憾的是,1987年的衝突,也是我們最終解決中印邊境問題的最佳機會。當時除了和越南還有些戰鬥以外,咱們國家的國際環境是歷史上最好的。
之所以沒有實施,可能和咱們國家當時不想同時和越南、印度兩線作戰有關。時不可失時不再來,看看今天的國際形勢,這樣的機會短時間內是不會再有了。
最後,讓我們一起為守護祖國大好河山的解放軍戰士表達最真摯的敬意。
好了,今天老秦的題就和大家聊到這裡,懇請朋友們多多點贊、評論和轉發。
謝謝大家收看,咱們下期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