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件蘇博藏品,名為青瓷五聯罐。
對這件常設展品,蘇博對年代的標註已是第三次更改了。今年7月之前標註為“三國”,但之後一度改為“東漢”。
但現在又從“東漢”改回到了“三國”。
該器物是在1981年,為解決染絲廠的食堂用地,對破壞嚴重的孫堅、孫策墓作清理性挖掘中出土的隨葬明器。
依我粗淺的歷史常識,“三國”應於公元220年,即曹丕廢漢立魏為文帝,魏、蜀、吳三足鼎立始,方能史稱“三國”。但孫堅(155—191),孫策(175—200)(孫堅之子,即後來成為東吳大帝的孫權之兄)兩人生活的年代三國未立,尚在(東)漢末。標為“三國”依據何在?
此其一。其二,是這隻“尊”的命名。對此尊的介紹前後也有兩次改變。
本來,說該器物為“百鹿尊”或者“鹿頭尊”,按約定俗成的慣例應該都可以。
但第二次的標註介紹稱“因該器物形似倒置的鹿頭,也稱為鹿頭尊……”,卻是謬說。因為它不是形似倒置的鹿頭,而是牛頭!若照此說法,下圖這隻同是清代的青花纏枝……是不是也該改名“鹿頭尊”?
其三,是這把曾在一個月內標註後又改過3次的紫砂壺。
但改來改去錯誤依舊。此壺為網師園原主人何澄舊藏,何澤瑛是何澄之女。但何澄在1946年就因腦血栓在北平去世。而何家第一次舊藏捐贈給國家,是在1950年。
何澤瑛在何家兄弟姊妹中排行第五,上有兩個姐姐兩個哥哥,下面還有三個弟弟,說是“何澤瑛及其子女捐贈”,那是未經思考的說法。同樣,修改後稱為“何澄及其子女捐贈”,估計是對何澄的生卒年都未作了解。
何澄給何澤瑛信中談出售網師園事“……此間有人想買網師園,我亦想賣……擬索黃(金)千兩(百條)……”
作為一家文博單位,全國知名的地級市博物館,不能僅滿足於成為網紅打卡地,傳播真實的歷史、文化、知識,才是正道,且每天入館的人流,也並非都是“到此一遊”打卡者,所以做事還應細緻謹慎,一絲不苟,讓參觀者有所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