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明朝,有一文弱書生,因父母雙亡,自己又不善經營,導致家道中落,自己有沒有生存技能,無奈之下,只能剃掉煩惱絲,做了一個流浪天涯的假僧人。
一天,在某山裡面的一戶人家裡避雨,遇見一美貌小娘子,書生看後,對這位小娘子一見鍾情,立馬上前表明愛意,小娘子也絲毫沒有羞怯之意,欣然接受。
一位四處雲遊的道士無意發現這位年輕可人的小娘子居然不是人,於是將其捉拿,帶走。
後來書生與小娘子福澤深厚,重新走到了一起,成為一樁奇談。
明朝嘉靖年間,江南有一家境富裕、文質彬彬的書生,因為出生那一天父親看見天上一朵潔白無瑕的雲在產房上空,所以取名為馬雲生。
小時候的馬雲生已經是人見人愛的小男孩,長大後的馬雲生更是文采斐然、英俊瀟灑的翩翩公子。
周圍的鄰居街坊們、家裡的七姑八姨九嬸平時也是對他不停的誇耀讚揚,想和他喜結連理的女子數不勝數。
可是馬雲生一心讀書,為了避免被騷擾,一直以讀書科考、功名不顯為由,拒絕成親。
父母毫無辦法,加上理由又是高大上的讀書科考,只能任由他去。
哪知後來倭寇入侵江南地區,馬家倒了大黴,家產被倭寇洗劫一空,加上兵荒馬亂的年代,馬父的生意虧本越來越大,馬家的家境一落千丈。
雖然如此,因為馬雲生還有著秀才功名,馬父也還有著一些親朋故友幫襯著,馬家還能勉強支撐著。
可惜,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就在馬家再一次步入正軌的時候,馬家的頂樑柱馬父突然掉進河裡,淹死了。
自此,馬家徹底落敗。
後來,馬母接受不了家道中落和丈夫離世的事實,一病不起,幾個月後撒手人寰。
臨終前,馬母一直握著馬雲生的手說:“孩呀!孃親先隨你爹走了,你要好好活著呀!你要好好活著呀!”
自此,馬家只有馬雲生獨自一人。
他心如死灰,本想一死了之,卻因為母親的話,不敢輕易自殺。
一日,馬雲生看到一位面目慈善的老僧人向人化緣,每家每戶都非常樂意施捨。
馬雲生本就看淡生死,就向這位老僧人問詢生死哲理。
老僧人聽聞馬雲生的遭遇之後,知道馬雲生已經沒有生的想法,就說:“施主,令堂希望您好好活著,俗話說: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您何不出去到處走走,順便幫助那些需要得到幫助的人,為您的親人積攢一份福德?”
馬雲生思考了一段時間後,認為自己的確應該離開這個傷心地,出去看看,瞭解一下天下之大。
於是他請求老僧人為他剃度。
老僧人拒絕了,並對馬雲生說道:“您塵緣未了,不宜出家,只要時刻謹記做一件善事,添一份福緣即可!”
馬雲生無可奈何之下,來到附近的一座破廟,找了一件破舊僧衣披在身上,自行剃度出家。
從此,遠走他鄉,流浪天涯。
哪知,馬雲生自從扮成僧人流浪以來,居然吃穿不愁。
所路過的婦人們見這般年輕英俊的僧人,家境富有的都紛紛施捨給他許多金玉小物件,家境一般的也會多施捨一些飯菜;士紳地主看他文采斐然,又有功名在身,都慷慨解囊,施捨給他一些金銀盤纏;店家商販看他風度翩翩,又哲理精深,也會多給一些吃食。
馬雲生自己留下一些裹腹的食物和少量應急的盤纏外,其餘的都救濟那些孤寡老人和失去父母的兒童。
每天居無定所,忙裡忙外,卻是樂在其中。
有一日,馬雲生趕山路,走到半路上,突然下起大雨,自己措不及防,衣衫褲腳全溼了,為此急急忙忙找地方避雨。
突然看到不遠處有一戶人家,屋頂冒著陣陣青煙,馬雲生喜出望外,便前去敲門。
門開處,只見一個貌美溫婉的年輕小娘子撐著一把油紙傘,她見到馬雲生,瞬間就臉色泛紅,低下蛾首,輕聲細語的向馬雲生問道:“小師傅,您這是要化緣嗎?”
馬雲生呆愣了一會兒,突然反應過來了,慌忙雙手合十說:“小僧想借個地方避避雨”,小娘子便邀請他進入屋內,並搬來火爐和熱茶,替馬雲生暖暖身子。
馬雲生好奇地打量屋內,見如此一座大屋居然沒有其他人,便問道:“小娘子,家人何在?”
這位年輕的小娘子卻突然悲傷地哭泣起來,半響之後,才止住哭聲,說道:“家母半年前病逝了,只獨留小女孤獨活在世間。”
馬雲生本來對這位小娘子就十分有好感,這下聽說小娘子和自己一樣,父母雙亡,只留下孤獨存世的自己,內心激起一陣共鳴,同病相憐之下,越看越覺得小娘子可心善良。
兩人就這樣,一直熱聊到天黑,依然渾然不覺。
終於,下了一天的雨停下來了,此時的小娘子似乎有送客之意,卻因為臉皮薄,似乎一直欲言又止。
馬雲生經過幾年流浪,已經練就一副厚臉皮,未等小娘子出聲,就開口說:“夜幕降臨,山間路滑,小僧無處可去,不知能否借宿一晚?”
小娘子聽罷,有所顧慮,思考了一段時間,才鼓起勇氣對馬雲生說:“小師傅估計也有所猜測,在這偏遠山間,普通小娘子根本不敢獨自一人居住。那就不瞞小師傅了,奴家是一狐女,名為若秋,您和妖同住一屋,恐折了您的修行。”
馬雲生的人生大起大落,官宦女子、青樓女子、尋常人家女子、農家女子都見識過,唯獨沒有見過狐女,今日有幸一見,心情更是激動,突然想起老僧人說過自己塵緣未了,於是開口向狐女說道:“小僧是自行剃度,只能算半個出家人,修不修行都無妨。”
狐女若秋見他如此,捂嘴一笑,便安排了一間廂房,讓他借宿一晚。
馬雲生在狐女屋中連住半個多月,兩人一起吃茶賞花,吟詩作賦,漸漸的兩人相戀起來。
一日,有一個雲遊四方的道士路過,看到馬雲生一個年輕英俊的僧人,和一小娘子旁若無人的耳鬢廝磨,一點出家人的樣子都沒有。
便上前指責馬雲生道:“空即是色,色即是空,大師,你破戒了。”
馬雲生聽罷慚愧難當,狐女若秋卻看不慣道士罵自己男人,頂了兩句嘴。
道士一看,看出來這位小娘子是狐女,立馬抽劍喊道:“妖孽,敢迷我同修,看劍!”
說話間,便將身上的檀木劍刺向狐女,狐女不是道士的對手,才幾個回合,道士就用隨身攜帶的太極布袋把狐女若秋給吸了進去。
馬雲生見到自己心愛之人,被道士無緣無故地擒獲,急忙阻攔那道士說:“道長誤會,小僧其實只是一個冒牌僧人,還沒有剃度,且放過她吧。”
道士卻怒斥他說:“人妖殊途,更何況你一個出家人,竟如此迷戀妖孽,成何體統!”
馬雲生哭求著:“我喜歡她,請道長饒她性命!”
道士氣不打一出來,直接一腳把馬雲生踹倒,然後快步離去。
馬雲生趕緊在後面追趕,一路叫喊著狐女若秋的名字,一路哀求著道士放過她。
道士見狀,施展神通,不一會兒,就徹底甩掉了馬雲生。
馬雲生失去自己的摯愛,不甘心,一直沿著這條路追去,經過每一個村莊或城鎮都會過去,問一下有沒有人家遇到一位遊方道士,可是每次都是失落而歸。
他就這樣一直追趕著,找了三年,還是沒有結果,自己慢慢的也由希望變成失望,最後變成絕望。
有一天,他再次遇到指點自己的那位老僧人,老僧人不忍,就讓他跟著自己修行,依然不給他剃度。
馬雲生依然每天化緣,依然每天救濟孤寡老人和失去父母的兒童。
不同的是,馬雲生每天晚上都要花很長的時間祈禱狐女平安。
終於,那位老僧人說:“你心中有煩惱障,強行修行,只能是痛苦自己!”
頓了頓,那老僧人繼續說道:“也罷,那狐女也沒做什麼傷天害理的事,你又是心地善良的人,寧拆十座廟,不毀一樁婚,那道長在紫金山,你且尋找去吧!”
馬雲生喜出望外,當即跪謝老僧人,準備趕往紫金山。
經過這幾年的功夫,馬雲生的頭髮重新長了出來,他去到紫金山的一處道觀,果真找到了當日的那位雲遊四方的道士。
道士見他找到此處,並滿頭黑髮,掐指一算,便知道這一切都是天意,馬雲生一生為善,福報綿長,加上他已經還了俗,於是長嘆一聲,把放狐女若秋出來。
兩人一見面,就雙雙啼哭,手挽著手一起離去。
後來倭寇之亂被平定,兩人又回到馬家的江南老家,結婚,定居,還生下了一對可人的兒女,日子過得不錯。
所以我們一定要認清自己的內心,做重要決定時一定要慎重,以免日後後悔莫及。
當然,心地善良是前提。
當然,男的英俊瀟灑,女的年輕貌美是大前提。
這是明清時期一則民間傳奇故事,供大家一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