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車以後 話題】作為一名汽車編輯,生活中難免會有朋友過來問有關於買車問題。而當他們說起自己的購車預算不到15萬元時,我都會毫不猶豫地優先推薦我們國產車型。說實話,到了今時今日,自己身邊仍會有不少朋友對國產車有一定的牴觸,也不太清楚我們國產車的競爭力到底在哪。那今天,我就和大家探討一下,為什麼在15萬元以下這個售價區間裡,我會更推薦我們國產車。
可選車型更豐富
即便已有很多自主品牌喊出了品牌向上的口號,要往高階車型發展,可15萬元及以下的中低端車型仍是自主品牌的主戰場。它們在該細分市場中所投入的“兵力”並不比合資品牌少。開啟汽車網站的選車頁面你就會發現,售價在15萬元以下的國產車有近500款,而合資品牌的車型也就100多款而已。
從車型的大小來看,15萬元的預算你已經可以買到國產的中型SUV或者是中型轎車,5座、6座、7座統統都有。當然,該售價區間裡的國產緊湊型SUV、小型SUV、緊湊型轎車和緊湊型轎車比比皆是,任君選擇。反觀合資品牌,15萬元以下的合資中型轎車屈指可數,如果要選合資中型SUV的話,恐怕就要等優惠了。
而從動力系統的角度來看,國產車型的選擇餘地也非常大。不管是自吸發動機還是渦輪增壓發動機,你都可以選擇。1.0T、1.3T、1.5T甚至是“大排量”的2.0T發動機,在這個價格區間裡你都可以看到,要動力有動力,要省油也有省油的。不喜歡純燃油車,想體驗電驅所帶來的駕駛樂趣也可以。不到15萬元你就可以買到像秦EV、Aion S這類大廠所推出的技術相當成熟的純電動車,而且還有零跑T03、哪吒U等新勢力的車型供消費者選擇。
就因為15萬元以下的國產車型有如此豐富的選擇,我們汽車編輯才可以根據大家的實際用車場景進行精準推薦,找到更符合大家需求的車型。
配置優勢更明顯
配置豐富向來是我們國產車型的優勢之一,主要也體現在15萬元及以下車型上。當合資車還在宣傳自己的中控大屏時,我們國產車已經可以在該價位的車型中配上全液晶儀表+中控大屏的雙屏組合,部分車型還配有HUD抬頭顯示,實現三屏互聯的效果。不少國產車的車機系統在功能性上也超越合資車型,海量的軟體資源令車機的實用性堪比自己的智慧手機。
另外像座椅通風、座椅按摩、電動尾門、三區空調、360度全景影像、L2級的智慧駕駛輔助系統等高價值配置,在很多15萬元以下的國產車上都可以看見,但想在這個價位的合資車型中看見就有點困難了。不過國產車和合資車在配置上的差距會隨著預算的不斷增大而逐步縮小。到了20多萬以上的車型,不管是合資還是國產,配置都可以做到應有盡有。國產車的優勢驟減,推薦價值也會變少。
保值率差距不大
部分經歷過賣車過程的精明消費者,在選車時都會著重考慮車輛的保值率。毫無疑問,保值率算是國產車的一個小短板。根據全國工商聯汽車經銷商商會發布的2021年5月汽車保值率報告顯示。國產車的第三年保值率平均為57.73%,與保值率均在60%以上的日系、德系和韓系還是有一定差距的。不過如果你買的是銷量較高,保有量較大的國產車,差距其實也沒那麼大。
(資料來自全國工商聯汽車經銷商商會)
就拿哈弗H6為例,根據各大汽車網站的保值率資料顯示,它在第五年的保值率大概為52%。同樣熱銷的長安CS75,第五年的保值率也為52%左右。再看看合資陣營,同價位的本田繽智為58%。豐田雷凌第五年的保值率則為56%。透過資料可以看到,其實熱銷的國產車在保值率上也還是能有一定保證的,不會落後合資車太多。
15萬元及以下的車型,由於新車的售價不高,就算3年保值率有10%的差距,折算回最終的賣車價格也就差1萬元左右。我想這並不會過多地影響到消費者的購車意願,推薦給朋友也不會有太大的顧慮。但如果是價格已經去到20萬元甚至是30萬元的高階國產車,我就真的不敢拿保值率來說事的。
總結
總的來說,我之所以敢向朋友推薦國產車,還是因為自己在工作中不斷地感受到國產車在近幾年的進步。部分新車的產品力甚至已經可以超過同價位的合資車型。我也希望在接下來的日子裡,我們國產車能繼續往更高階的車型發展,造出更多的好車。使得我們在向朋友推薦車型時,不限於15萬元的級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