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家有女初長成,嫁與縣中趙舉人
在封建勢力頑固的舊時代中,一個女人長得太漂亮了,興許並不是什麼好事。因為這舊時代中,女性是屬於弱勢的一方的。掌管著天下財富、武力和權力的男人們為了讓女人們聽話,給女人們設定了各種各樣的條條框框,而生活在這些條條框框裡頭的女人們,往往都沒法兒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比如在清代的康熙年間,南方有一個叫壽陽的小縣城裡頭,曾發生過一件令人聞之傷心的故事。
話說這壽陽縣有一戶姓宋的人家,家裡頭傳到這一代之後卻遲遲沒有生出兒子,只有一個女兒漸漸地在閨閣中長大。
這就讓宋氏的父親感到十分的頭疼了,料想自己這一輩子不僅沒有做過什麼壞事,每逢初一十五更是會到那城外設棚施粥救濟苦命之人,怎麼就得不到一個兒子呢?
不過這宋家畢竟是大戶人家,養出來的女兒自然也就不像那些個從小就要幫著家裡幹活的女子那樣粗糙。加上這宋氏又生得好看,還不等年及及笄,壽陽縣裡頭想要娶宋氏回家做老婆的年輕人就要踏平這宋家的門檻了。
但是前面也說了,這宋家傳到了這一代之後沒有男兒,只有宋氏這麼一根獨苗。這宋氏的父親又不想宋家的血脈就此斷絕,自然是不可能把自己的女兒給嫁出去的。所以在面對著那些個上門提親的年輕人時,這宋氏的父親總是直接用一句話打發了。那就是“誰能入贅宋家,誰就能娶走我的女兒。”
入贅這種事不像是在我們現代,在舊時代之中要是有哪個男人入贅到了自己老婆的孃家去了,那就是要被指著脊樑骨說是“軟骨頭”的。於是乎,當壽陽縣裡頭的年輕人們知道這宋氏的父親只想要上門女婿之後,一個個的也就紛紛打消了娶宋氏回家的念頭。畢竟這美人再好,那也比不過自己的名聲重要嘛。
但是宋氏終歸是要嫁人的啊,不然的話,等到宋氏的年紀越來越大了,到時候別說是上門女婿了,那就是倒貼給別人做妾室,哪也不見得有人願意要。
無奈之下,宋氏的父親只好放寬條件。只要求在女兒出嫁之後,把生下來的第一個男孩送回孃家,從此跟著宋家人姓。這個條件看起來很是寬裕了,畢竟只是換個姓氏而已。但是宋氏父親的這個條件,卻是徹底地惹怒了壽陽縣裡頭有頭有臉的年輕人們。
把自己的長子送到宋家去做孫子,那叫這些個年輕人們那裡受得了。要知道在舊時代裡,那長子可是繼承一家之業的不二人選。除非長子死了,要不然做老二的就絕對不可能當得了一家之主的。
正所謂幾家歡喜幾家愁,隨著時日的過去。眼看著這宋氏的年紀就到了十八歲了,卻還是沒有許配人家,宋氏的父親心裡頭也就越發急切了起來。
但天無絕人之路,這一年的夏天,正當那宋氏要迎來十九歲生日的時候,那宋家為了招女婿新開的大門就被人敲響了。可等到那宋氏的父親興沖沖地把敲門的人迎進來之後,臉上剛剛生出的笑意立刻就淡了下去。原來,這敲門的竟然是一個渾身髒兮兮的落魄書生。要不是這書生背上還揹著一個裝書用的揹簍,恐怕和那路邊的乞丐已經沒有什麼分別的。
正當那宋氏的父親想要將這年輕人逐出家門的時候,那年輕人卻開口說道:“小生此來,一是為求娶貴府之女,二是為貴府送來一個舉人女婿。還請宋老大人多多思量,不要因為小生的表象而輕易作出決定。”
夫君安心讀詩文,新婦攜伴去踏春
宋氏的父親聽到和落魄書生如此自信的的話語,頓時也就來了興趣,當即便對著那落魄書生說道:“好說,今年秋季便是秋闈盛事,你若是能在這鄉試之中取得一個舉人的功名回來,莫說是老夫的女兒,便是這萬貫家財,老夫也可一併奉上。”
這話一落音,那落魄書生卻是仰頭大笑了起來。笑了好一會兒,那書生才端正姿態,對著宋氏的父親俯身一拜,口中稱呼道:“那小生就先行謝過岳父大人了。”
此時已經是盛夏,距離那入秋便要開始的秋闈鄉試已經不足兩個月的時間,這落魄書生在宋氏父親的安排下,先行住進了一間偏院之中。只等那秋闈一過,便能知道這書生究竟是不是自己的好女婿了。
但這書生竟然敢打包票,自然也就不是什麼等閒的貨色。只見這書生每日窩在房中苦讀,一天下來除了這吃飯睡覺上廁所,竟是手不釋卷。
這書生上進的一幕自然也是被宋氏的父親看在了眼裡,再加上這書生收拾好面容和衣著之後也是頗為俊朗不凡,宋氏父親的心裡頭也就漸漸有了招這書生為婿的想法。
眼看著這秋闈就要到來,那書生便帶上了一揹簍書,走上了去府城考鄉試的道路。好在這壽陽縣距離府城僅有一百餘里,書生只走了幾日就趕到了府城之中。
說來也是這該這書生做宋氏的丈夫,書生回到宋府才過了七日,就有一張喜報送到了宋氏父親的面前。看著那喜報紅底燙金的兩個大字,宋氏父親的心裡頭就別提有多高興了。開啟喜報一看,那上面明明白白地寫著“恭喜今科鄉試舉人老爺趙伯存喜摘‘解元’桂冠”十九個大字。
宋氏的父親笑了一陣,便叫來下人把這送喜報的差役待下去好生招待。又叫來自己的女兒宋氏,把這喜報遞到了宋氏的面前。
一番話說下來之後,這趙伯存與自己父親之間的“賭約”宋氏也就明白了。儘管這趙伯存比自己大上兩個幾歲,但宋氏自己心裡頭是沒有意見的,當即也就同意了自己和這趙伯存的婚事。
這雙喜臨門之事,就好比那“喜鵲送到延年果,燕子銜來金桂枝”,簡直就是百年難遇一回的大好事啊。
宋氏的父親叫人去合了二人的八字之後,便緊鑼密鼓地佈置起了府邸。到了這個時候,這壽陽縣裡的人才知道宋家不僅找到了上門女婿,而且這上門女婿還是個舉人老爺的時候,整個壽陽縣都炸開了鍋。
自從那宋氏和趙伯存成婚之後,一轉眼便是已經過去了一年半的時間。這一年半的時間裡,那宋氏也沒有讓自家父親失望,不僅懷上了孩子,更是在幾個月前生下了一對白白胖胖的雙胞胎。
這雙胞胎雖說一個姓趙一個姓宋,但是二人卻長得一模一樣,要是叫不知道的人來看了,根本就分不清楚哪個是趙公子,哪個是宋公子呢。但是這樣一來也有好處,這兩位公子是一母同胞的事情也就不用再藏。只等這兩個孩子長大,對其二人說明原委之後,想必兄弟之間也就不會出現什麼嫌隙了。
且說這趙伯存自從考中了舉人之後,宋家便是再也沒有了賦稅和徭役的困擾。短短一年時間,便發展得令壽陽縣裡頭的人眼紅心熱。而趙伯存考中舉人之後並沒有停下腳步,而是在翻過年之後就參加了春闈的會試。
雖然在這會試上趙伯存並沒有能夠取得“會元”的名號,但是這“舉人”的身份也因此而的以進階,成為了少之又少的“貢士”了。
按理來說,這讀書人成為了貢士之後,便是要直接去往京城,在皇帝老爺的主持下參加殿試。但是這趙伯存卻因為宋氏有孕在身,特地向那京城裡頭的皇帝老爺遞了道摺子。說明情況之後,便表示希望能夠三年後再參加殿試。皇帝老爺此時早就已經把趙伯存查了個底朝天,自然是允許了他三年後再參加殿試的請求。
路遇匪徒真可恨,遭受欺辱人斷魂
就這樣,這趙伯存便留在了壽陽縣,終日不是讀書便是陪著宋氏玩耍。宋氏也是個聰慧嫻靜的女子,知道自己的丈夫正在準備三年後的殿試,平日裡便少有打擾自己丈夫的時候。至於那宋氏的父親,眼看著自己的女兒和女婿相敬如賓,便也不再把心思放在他們二人身上,專心含飴弄孫去了。
這一日那春色正好,宋氏先是拜過了自己的父母之後,便是回到自己的家中。看著依舊在苦讀詩書的丈夫,便叫了府上的幾個女眷和丫鬟下人,準備了幾輛馬車準備出城去踏青遊玩。
其實這種想法是沒有什麼錯處的,現在這壽陽縣裡頭,可沒有人不知道自己是那今科貢士趙伯存的夫人。平日裡一些個大夫人小姑娘見了,不僅要放下身段問上一聲夫人好,就連那些個平日裡鼻孔朝天的書生士子們,也得乖乖的見禮問好。
可還是那俗話說得好,這天有不測的風雲,人有那旦夕的禍福。這宋氏不知道的是,就在這壽陽縣縣城外面,有一夥從北邊流竄過來的匪徒,正守在一些個道路上,做著那剪徑劫道的惡事呢。
這宋氏的幾輛馬車出了城之後,便是一頭扎進了那夥匪徒設下的牢籠裡頭去了。
路邊突然跳出來的匪徒手中提著鋼刀,背後還掛著幾隻羽毛稀疏的羽箭。此時,駕車的僕人已經中箭倒地,前頭的第一輛馬車也因為突然失去了車伕而撞翻了過去。要不是那後面駕車的車伕技術嫻熟,恐怕坐在車裡面的宋氏也要像第一輛馬車裡的人那樣,只能躺在地上哀嚎了吧。
這夥匪徒手上功夫極其了得,幾刀放翻了兩個看起來壯實的下人之後,便是將宋氏等一干女眷全部捆了起來。
開頭咱們也說了,這宋氏長得那是國色天香,尤其是這嫁為人婦之後,更是水靈得不得了。那幾個匪徒見了這水靈靈的宋氏,心裡頭頓時就起了邪念。這宋氏便被幾個匪徒拉下了馬車,在那草叢之中給玷汙了。
宋氏已然受了欺辱,那隨著宋氏一起出來的幾個女眷和丫鬟自然也是逃不掉毒手的。當是時,這山野之間便滿是那女子的哀嚎求饒之聲,以及那些個匪徒的喝罵獰笑之聲。
等到這群匪徒將那宋氏等人身上的金銀什物一併剝了帶走之後,只剩下幾個遭凌辱的女子痴呆呆癱在地上。又過了好一會兒,一稍年長些女子強忍著傷心收拾好衣物,走到那宋氏的面前時,才發現宋氏早已經氣絕身死。
原來,在那匪徒將宋氏拖入到草叢中,想玷汙的時候,宋氏便從頭上拔下了一隻金釵,將這金釵狠狠地刺進了那匪徒的肋間。那匪徒慘叫一聲,卻兇威更甚。可憐宋氏一個嬌弱的小女子,哪裡會是這無惡不作的賊人的對手呢。當即就被扇了幾個巴掌,手中的金釵也就此脫手。
可不堪受辱的宋氏並未就此罷手,她也明知自己匪徒的對手,便扯下一隻耳環,將之塞進了自己的口中。至此,那宋氏便是想要吞金而死了。
這正在對那宋氏行腌臢之事的匪徒卻並未因此放過宋氏,直到那耳環刺破宋氏的喉嚨,宋氏口中鼻中一齊湧出之時,那匪徒才像是被嚇了一跳一般,站了起來。
等到趙伯存得知自己的愛妻遇害身死的時候,時間已經到了中午。那僥倖活下來的幾名丫鬟女眷相互攙扶著找到趙伯存時,趙伯存尚且還有些生氣。可是當這丫鬟們說出了那宋氏遇害身亡的事情之後,趙伯存當即如喪考妣,便是連站都站不穩了。
結局
正所謂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儘管這趙伯存後來率領著府兵將這數十名匪徒一一剿殺,但是逝者已矣,無論如何,這宋氏都是回不來的了。
其實放眼咱們現在,這種等到失去之後才知道追悔莫及的事情,也就是屢見不鮮。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之中,又有多少人是像這個趙伯存一樣,雖然功成名就,卻犧牲了陪伴家人和愛人呢?
從這個故事裡頭來看,無論事業對於一個男人來說究竟有多麼的重要,但依舊不能夠忘記抽出足夠的時間來陪伴自己的家人、愛人。畢竟“樹欲靜而風不止”這句話可不是隨便說說的。
宣告:本故事為民間流傳,多來自於坊間奇聞、傳說、志怪小說、戲曲、傳記等,作者本意是借用民間故事弘揚正確的社會價值觀,切勿因故事情節而產生其他情緒或搞封建迷信。
民間故事:書生入贅到富商家,幾年後考中了舉人,妻子卻被害而死
民間故事:少婦攜伴出遊,卻半路遭遇匪徒,被羞辱後無奈吞金自盡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書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