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距離新加坡最近的地方是柔佛州新山市,僅隔一條淺淺的柔佛海峽,近處只有兩公里。
雖有條一千米的柔佛陸橋使兩國相連,但兩者的經濟上的差距還是明顯的,財大氣粗的新加坡人喜歡到這邊來玩,得意洋洋說“我們的一塊錢,到那邊就是三塊了”。
雖然同新加坡不能比,但柔佛州以及新山市在馬來西亞還是屬於經濟上活躍和富裕地區,這裡早早就聚集了很多華人,正是他們的勤勞與智慧,創造了財富和文明,也使新山的歷史同華人的奮鬥與文明聯絡在了一起。
“陳旭年文化街”就是這樣一條有著百年中華文化傳承的古老街道。
到新山的第一個早晨我們來到這裡一家叫“錦華茶餐室”喝咖啡。剛落座,鄰座一位當地人就推薦我去隔壁買蛋糕,特別囑咐“買香蕉蛋糕,在新山很有名的”。
找過去看到竟然是一家麵包廠“協裕麵包西菓廠”。看似很普通,甚至簡易的小店,卻是一家百年麵包店。
門臉不大,空間也不大,人卻擁擠得很,裡面男女老少十幾個人擠做一團,他們做什麼?包包子嗎?
當然不是,這裡是麵包店。別看不起眼的一家小店,卻是到柔佛必吃的十大美食老店之一,在新山華人沒有人沒吃過他們的麵包,沒有人不知道他們的歷史。
這裡的負責人告訴我們他祖籍海南,這家麵包店是祖上1919年開辦的,是新山最古老的麵包店,至今仍舊保留著傳統的火爐,用木炭作為燃料。這種古老的烤制方法目前柔佛州也只有一家了。
麵包店使用的是最古老的麵包烘烤技術,先用木材將碩大的麵包爐燒紅,然後將炭火撥至一邊,將麵包放進去,燜爐烘烤,烤出的麵包芳香四溢,格外誘人。
可惜我們來得早了一些,還不到烘烤麵包的時候,還要把麵包爐燒得更熱一些。已經有顧客等了,據說這裡的麵包出爐就賣光,有多少賣多少。由於是最傳統烤制方法,產量有限,遠遠不夠需求。
柔佛古廟,位於馬來西亞新山市直律街。傳說它由十九世紀柔佛州著名港主陳旭年等先賢倡議修建的。廟中現存有兩件文物:匾額和銅鐘。前者書“同治庚午”(公元1870年),後者刻有“同治乙亥年”(公元1875年),說明了柔佛古廟最少已有146年曆史了。
柔佛古廟是新山華人最悠久的寺廟。曾經是背山面海,居高臨下,但在城市的發展過程中,完全處在高樓掩映之下,彷彿要大隱於市了。
柔佛古廟供奉了五大天王,這五位神明是早年華人先祖帶來的五位神仙,分別代表著華人的籍貫:趙大元帥(海南),華光大帝(廣東),感天大帝(客家),洪仙大帝(福建),元天上帝(潮州)。他們同華人祖先一起來到這陌生的土地打拼,保佑著華夏兒女,也受到華人子孫的膜拜與供奉。
柔佛古廟在每年的農曆正月二十一眾神出巡活動已有百年曆史,已經是新山盛會之一。每年古廟遊神參與信善達數十萬人之多,成為大馬重要的民俗活動之一,蔚為奇觀。
柔佛古廟的眾神就是中華民族的根、中華文化的魂,他們所受到的愛戴與敬仰,不就是海外華人對於故土思念、對於文化傳承、對於華人團結的最大認知嗎。
百年麵包房的堅守與百年柔佛古廟神遊的傳承,已經成為柔佛州以及馬來華人的認知與共識,成為華夏文明的根基與文化起點,不僅僅對於柔佛州、對於馬來西亞,對於整個華人社會都是一個鼓舞。
在新山我還採訪到二十四節令鼓創始人之一陳再藩先生,他把中國的鼓文化推向了一個新的起點,進而走向世界。這些文明的的延續和傳承,都是我華夏的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