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歡一切年份久的東西,古董,故宮,舊時事物,還有一直陪伴我的你。”
——林徽因《你是人間四月天》
這周帶姐姐去了故宮。
主要是去看故宮午門的特展,《敦行故遠:故宮敦煌特展》,即敦煌研究院和故宮博物院聯合進行的展覽。
票很緊張,我拿出了搶火車票的勁頭,最終限定1000人次的莫高窟複製洞窟展票沒有搶到,不甘心中還是在週六去了故宮。
週六那天變天,大雨,做了相應的準備,還是冷得哆嗦,回來就感冒了,躺了兩天才緩過來。。
01
—
用介紹信遊故宮
06年本科畢業來到北京,算起來到現在已經16年了,故宮也去過了很多次,印象最深的還是第一次去的場景,因為去的方式比較特別,沒買票逛的故宮,當然這也不是一個值得炫耀的事,所以我從來都沒有對人說過。
08年7月,在上海東華大學讀研二的寧寧來京,寧寧是我本科同學,比我早兩年去的東華,算是我師姐,暑假來京查詢資料寫裘皮相關的畢業論文,要去國家圖書館,我倆辦了借書卡同時查詢,一連幾天都泡在了古籍館,後來寧寧說咱們得去趟故宮,介紹信已經開好了。
在我印象裡,介紹信應該是九十年代及之前有些歷史的那個階段才用的,說實話我還挺好奇的,手寫的,蓋有學校的公章,然後我倆就顛顛的去了故宮。
地鐵出來,走了得有好幾裡地,從西華門進的故宮博物院,門口的安檢非常的嚴格,盤問,查詢,檢查了我們的介紹信,才放我們進去。
穿過西華門,走在內部道路上,抬頭看到了一個古建築的辦公場所,這兩天查了下應該是典籍館,在這之前我一直以為故宮的名字就叫故宮,上面豁然掛著的字型是”故宮博物院“,渾厚,莊嚴,大氣。
進去後寧寧聯絡了介紹信的老師,跟老師講要查詢明清皇帝的穿戴檔,老師把文物資料帶過來,具體的記不太清楚了,只記得有些緊張還有些激動,非常非常小心的翻看,我記得我查的那本上面寫著乾隆去冬獵,穿著裘皮,然後我喊了寧寧她接手看……
查詢完告別了老師往外走,無意中左拐,寧寧說這不是故宮嗎,咱們進去,我急說咱倆沒買票呢,寧寧說買啥票,咱倆不都進來了嘛,然後我惴惴不安地跟著寧寧穿過內部道路,等走出來的時候,恍然發覺已經在太和殿的廣場上了,那個視角的太和殿廣場是如此的威嚴、龐大和壯觀,那一刻長吁一口氣,嗯,看來是真的不用買票了。
出來後,跟寧寧隨便找了一家飯館吃飯,叫都一處,只記得那個燒賣好吃的不得了,等再過了幾年,無意中看到介紹才知道都一處竟然是一家始於乾隆年間已經兩百多年曆史的百年老店了,這次跟姐姐出來,我搜了一下,卻發現記憶中離故宮很近的那家都一處沒有了。
02
—
《我在故宮修文物》
每次出去都會做一些背景相關的準備,姐姐放學到家吃完飯基本就6點半,然後寫作業一晚上沒多少時間可以去了解,我琢磨了好久,最後還是選了《我在故宮修文物》跟姐姐一起看。
2014年這部紀錄片上映,掀起了後面的故宮熱,更多的年輕人開始關注故宮,現在每年有上萬的應屆生報考故宮博物院來修文物,也因為這個片子的巨大反響,故宮聯合中央電視臺推出了《國家寶藏》,及後面的《上新了 故宮》,新式新穎的推廣,讓沉悶與威嚴的紫禁城,穿越了千家萬戶,走到了我們的面前。
紀錄片裡的匠人精神,對古文物的熱愛,深深的讓我感動,我第一次看這個片子是去廣州參加廣交會出差,來回飛機上全程盯著螢幕,裡面的人,文物都深深的吸引了我,相對於專門介紹故宮的片子,這個紀錄片會更多的去關注文物本身,關注到細節,關注到文物背後的故事,會更有感染力,如果沒有這些鋪墊,可能在看文物的時候感受會如走馬觀花般。
事實上,在看文物展品的時候,姐姐確實很認真地在看每一件文物和簡介,有修復痕跡的還會跟我講她的發現,後來看到故宮展出的部分頭飾的時候,因為姐姐沒有看過清宮戲,我趕忙用手機搜了圖片,結合展品還有手機裡直觀的圖片展示,姐姐還挺興奮的。
03
—
敦煌莫高窟
其實對敦煌一直有一個情節,無法釋懷,也可以這麼說是我人生的分水嶺。
08年9月,開學不到一個禮拜的時間要選導師,當時特別想去做與文物服飾相關的研究,然後導師有敦煌研究院的趙聲良教授,寧寧的舍友小武師姐是趙老師帶的研究生,當時已經在敦煌研究院那邊了,我把我的想法說了一下,小武師姐很認真也很嚴肅的跟我講了很多。
小武師姐是蘭州人,在敦煌研究院工作可以說是天時地利人和。而我,山東人,破釜沉舟之力考到了最好的服裝院校上海東華大學,時尚魔都的魅力滿足了我骨子裡對小資調性的追求,我熱愛,也喜歡這個城市。
小武師姐說如果此去,那就預示著之後的經年都要在敦煌了,對於父母而言能否接受,還有我是否適應敦煌這個地方,包括我的性格秉性以後會不會後悔這個選擇,另外導師的工作多在敦煌研究院,我在東華的學習能否做到自我管理自我學習成長……,小武師姐說的都是特別現實的問題,而我在種種不確定性中本能選擇了近現在的服飾方向研究,事實也證明這個選擇是適合我的,能天天見到導師,能隨時隨地得到導師的指導,導師對我課題的選擇對論文撰寫的幫助,最終才有了我的順利畢業。
在春天的時候跟姐姐一起看《國家寶藏-敦煌莫高窟篇》時候,我看得淚流滿面,山東老鄉祖孫三代紮根在敦煌,這一生只做這一件事,為了這一份堅守,拋去周遭的紛繁複雜,慾望叢生,內心的寧靜淡泊是多麼的可貴和不易,因為有了他們,有了千千萬萬的文物工作者,我們偉大的文明文化才能得以一代代的傳承。
有時候想,如果我當年真的選擇去了敦煌,那我現在又是怎樣的一種人生呢。
我跟姐姐說,姐姐說那可能是媽媽最愛的工作了,我說那也就不會有你,有妹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