鴉片戰爭之後,大量的華工或主動或被動地來到美國,他們靠著勤勞的工作態度和更吃苦耐勞的精神而獲得了大量新興資產階級的青睞,進而間接導致大部分底層白人的工作機會減少。隨著赴美華工越來越多,不少底層白人對於華人的仇恨也愈發濃厚。與此同時,一些美國白人至上主義者也參與進來煽風點火。而且部分華工靠著自己的個人努力,積攢了一筆積蓄,也開始嘗試開辦店鋪和工廠,這就觸及了美國資產階級的利益。最終在多股政治勢力的共同推動下,美國政府於1882年正式通過了臭名昭著的《排華法案》(The Chinese Exclusion Act)。
《排華法案》是一部臭名昭著的歧視中國人的法律,該法案禁止一切中國勞工進入美國領土;仍在美國的中國勞工要獲得在美許可證,否則就會被驅逐出境;哪怕得到了許可證的華人,也不能離開美國領土,否則將會被永久禁止返回美國;而且華人也不得和美國公民通婚。直到1943年,也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才開始著手廢除《排華法案》。這部法案是美國曆史上第一部專門針對某一特定人群的移民法案,它造成了無數華人完全破產、流離失所甚至死於非命。而且該法案還助長了美國國內歧視華人的風氣,誘發了多起針對華人的搶劫、霸凌甚至謀殺案件。總而言之,這部法律對於在美華人帶來了沉重的災難,2012年,美國國會正式透過提案,將就當年透過《排華法案》一事向受害者致歉,只不過這個遲來了一百多年的道歉究竟還有多少意義,就見仁見智了。
然而就是這樣一部被中美兩國政府均認為是“種族歧視”的法案,卻有一位在美華人試圖為其“洗白”,聲稱其“並不是種族主義的”。十一月十日,《環球時報》報道稱,美國加州庫伯提諾市華人女副市長趙良方於近日在一份公開郵件中聲稱,1882年的《排華法案》並不是種族主義或種族歧視的產物,她認為《排華法案》主要是為了打擊那些“讓美國工人的價值被低估的華人勞工”,而不是全體中國人,更不是全體亞洲人。趙良方聲稱,《排華法案》的性質和如今美國限制非法移民的政策是一樣的,“這是一個勞工問題,而不是種族主義問題”。
據介紹,趙良方本是我國臺灣省人,於1999年移民美國,並於2018年成功當選該市副市長。對於她發表的這番言論,不少美籍華人對其極為憤怒,他們認為趙良方的這番言論“完全對不起亞裔移民先輩為了獲得平等待遇而做出的犧牲”。一些白人網民也感到驚訝,表示給《排華法案》“洗白”的言論,自己還是第一次見到。甚至趙良方團隊中也有不少工作人員站出來批評她,並要求她道歉。趙良方的這番言論最根本的錯誤,就是忽略了當時的時代條件。在十九世紀末,絕大多數赴美華人都是勞工,《排華法案》排擠中國勞工,就是排擠了絕大多數華人。而且由於大量美國人對於東亞地區的無知,導致不少日本、朝鮮、越南民眾也遭到排擠和霸凌,對當時的整個亞裔造成了嚴重的不良影響。趙良方的這番言論,完全就是在避重就輕。
(圖為趙良方那封宣稱“排華法案”不是種族主義性質的郵件)
能夠讓一個華裔為《排華法案》辯護,恐怕也只有“皈依者狂熱”心理能解釋其動機了。所謂“皈依者狂熱”是一種心理學名詞,指的是後加入某一陣營的人,往往比天生就處於該陣營的人對本陣營更加忠誠、更加狂熱,用中國通俗的話來講就是“二鬼子比真鬼子還壞”。而現在的華裔美國人中,“皈依者狂熱”心理尤為普遍和顯著。尤其是目前中美兩國的博弈愈發激烈,這些華裔美國人就要更加激烈地和自己的母國撇清關係,來展現自己“美國人”的一面,從而融入美國主流社會。而在這一過程中,不少華裔美國人過於追求展現自己的“美國人”屬性,因此便直接和美國右翼保守勢力走到了一起,這次公開為《排華法案》“洗地”的趙良方就是其中之一。身為少數族裔的她,居然曾公開表示向美國中小學生教授美國奴役黑人、屠殺印第安人的歷史只會“製造種族矛盾”並“分裂美國”。
(美國國會參議院和眾議院在2011年和2012年時就先後通過了決議,為1882年的“排華法案”道歉)
當然,對我們而言,這些荒謬的事情或許很多人認為只是美國的內部事務罷了,但是我們也要這場鬧劇中認清一點,那就是切不能對華裔美國人抱有幻想。曾幾何時,我們有不少人在看到美國任命了一些有華裔血統的官員時,便認為美國將會改善對華政策,但是事實是,不論是如今的戴琪、餘茂春還是當年的駱家輝,亦或者更早的呂超然,他們在打擊中國時從未念及同胞情誼而手下留情,反而更加狠毒,如今更是有人公開為臭名昭著的《排華法案》作辯護。依航天君看,那些認為華裔美國人會對華抱有好感的幻想,也應該早些打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