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的數量和質量是國家繁榮昌盛的重要基礎。
30年前,許多人還有著“多子多福”的觀念,60後、70後們大多有好幾個兄弟姐妹,但是現在,老人們發現,年輕人不愛生孩子了,放開二胎後,人們的生育意願也沒有提高,不少人的選擇是,“催也不生”。2017年到2020年,每年的出生人口數量分別為1725萬、1523萬、1465萬、1200萬人,出生人口三連跌。和能維持總量人口不變的2.1生育率水平相比,2020年總和生育率僅為1.3。
除了人口出生率下降,還有兩個趨勢值得大家注意。一個趨勢是老齡化加深。2020年65歲及以上老齡人口占比13.5%,按照這個趨勢,有專家預計,2033年我國將進入超級老齡化社會。另一個趨勢是不婚率提高。2020年全國的結婚登記對數為813萬對,相比2013年減少了534萬對,呈現逐年下滑的趨勢。老齡化會降低儲蓄率,增加養老負擔,而不婚率的提高導致育齡夫婦群體的減少,進一步降低出生率,減少勞動力供應。經濟學家任澤平預計,2030年出生人口將降至不到1000萬。
年輕人,你為什麼“不願生”了?
河南作為人口大省,出生率也出現了下滑。根據第一財經推算,2021年7-9月,河南新生兒約59.61萬,去年同期是73.43萬。山東膠州,2021年前9個月,人口出生率降低11.8%。
為什麼年輕人不願生?根據國家統計局西安調查隊和濟南調查隊的調查資料,20-30歲的群體生育三孩的意願整體偏低。不想生育的主要原因在於,“經濟負擔較重”。
要知道,如今養育一個孩子已經不是吃飽穿暖這麼簡單了。人口學者原新就曾感慨,以前多一個娃,就是“多一雙筷子”,現在,變成了“多一雙金筷子”。
生養一個孩子,操心一輩子。
在生育階段,經濟負擔並不大,從幾千元到幾萬元都有,但是女性為此付出的時間成本更值得重視。隨著女性受教育水平的提高,她們的獨立意識增強了,生育孩子就意味著,職場女性可能面對平等就業機會的喪失,母親需要平衡家庭和事業並不是那麼容易。
在養育階段,孩子的教育費、醫療費、日常開銷少不了,根據《2020年母嬰消費洞察報告》的研究結果,低收入家庭、中等收入家庭每個月的育兒費用分別佔比家庭總開支的44%、30%。相當於一個月收入1萬元的家庭,每月給孩子的花銷在三四千元,到孩子初中畢業時,總共花費50-70萬元。
另外,高房價也是不容忽視的。任澤平、梁建章、周穎剛等專家均認為,過高的住房成本不利於提振生育意願。
迴歸現實,等到孩子大學畢業時,不少父母會考慮給孩子一筆錢用於買房和辦婚禮。在深圳、三亞、廈門等城市,房價收入比超過30,買下一套房需要30年以上的收入,雖然租房和結婚不衝突,但是在“有房才有家”的觀念影響之下,買房又成了許多人結婚、生子中逃不開的選項。
2021年,專家提出了新建議,父母們表示贊同。
任澤平、梁建章等專家早前就曾呼籲,應當重視人口形勢的變化,降低住房成本和教育費用,發放補貼是一個切實的做法,比如“一線城市發放3000-5000元/月”、“三胎家庭買房打七折”。
2021年11月,任澤平在《中國人口形勢報告2021》中認為,老齡化和少子化會影響經濟發展,為了降低人口危機對經濟的影響,應當“構建生育支援體系”。其中包括:
降低撫養成本,保持房價穩定。
加大教育和醫療的投入。
提高3歲以下幼兒的入托率。
從懷孕到孩子18歲,覆蓋個稅抵扣及經濟補貼。
老人幫忙照料孩子的,發放補貼。
加強女性就業權益保障。
對企業實行生育稅收優惠,建立生育成本在國家、企業、家庭之間的合理分擔機制。
可以看到,專家的建議覆蓋了生育、養育、教育孩子的方方面面,既考慮了養育孩子的直接成本,又考慮了職場女性群體養育孩子的間接成本,個稅抵扣及經濟補貼又增加了養孩子的收益。如果這些建議能成為現實,就是給多子女家庭發福利了,父母們紛紛表示贊同,這也有助於構建生育友好型社會。
人口學者梁建章也提出過一個小孩給100萬元獎勵的建議,但是如此高的獎勵額度對許多小城市來說還是有財政壓力的。不過,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加大對多子女家庭的補貼力度不是沒有可能,在攀枝花和臨澤縣已經出現了生孩補貼,臨澤的補貼標準最高達到1萬元1年,發放三年。
從計劃生育到放開三胎,生育政策已經實現了從限制生育到鼓勵生育的轉變。不過,僅僅改變政策條文還不夠,如果能切實降低年輕人的養育負擔,考慮到人們的經濟成本和時間成本,建立生育支援體系,相信不少人會選擇生三胎,你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