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沒有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歷史上凡是有戰亂的年代,中原地區十室九空,而如今舉國太平,河南農村同樣出現了大量的空心無人村?
一位90多歲的老農說出了其中的真理:都是為了對生活資源的索求。戰爭年代中原作為主產糧區,無法繳納高額的田賦,人們逃離了家園,如今平安年代,為了追求更高的生活質量,種地的他們只得委身發達地區,靠力氣掙錢養家。
河南西部800裡伏牛山深處,山高耕地少,除了有限的礦產資源,大多數農民現在都透過打工生活,隨著近年來扶貧搬遷,讓沒能力獲得更高收入的人群住到了鎮上的新村社群,鄉村裡多數土牆瓦房都成了無人居住的危房。
在河南省欒川縣潭頭鎮石門村,距離繁華街道幾公里遠的山頂上,卻有兩戶人家似乎是剛剛修繕了院落。如果說是準備開民宿,這兒交通太不方便了,曲曲繞繞的小路,迎面會個車也有些困難。
這是相鄰的兩座院子,如果猜測沒錯的話,應該是兄弟兩個。鐵門緊閉,門樓上安裝著多個攝像頭,院子裡似乎還沒有整理妥當,院外側面還扔著不少建築工具。
雖說不知道院子裡面裝修的怎麼樣,但看門口場地,停下2、30輛車,問題不大。
正疑惑間,一隻小黃對著我們叫了幾聲,飛奔向附近的耕地,跟著小黃,終於找到院落的主人。
正在地裡挖紅薯的大叔是老韓的抖音粉絲,姓李,60多歲,看見我們很快認了出來。
“來,給哖【nian,你們,通常指多個人】拚兩疙瘩紅薯,走了捎著。成天聽老韓老韓,我當多大年紀了,原來還是個娃子蛋……”說著,大叔笑了。
豫西人把拿著工具挖地的行為稱“pan”,不知道這個形象的方言是該用“盤”或者“拚”來表示。
大叔往手上啐了一點吐沫,抓緊撅頭把,撅頭扎入泥土的瞬間,往前一推木柄,一窩紅薯從疏鬆的泥土裡跳了出來。
上面的新房子就是李大叔家的,大叔告訴作者:“人老了,想法跟你們年輕人不一樣,我們想的更多是葉落歸根。現在還能出去打工,再過幾年,老了,沒地方打工了咋辦?要說縣城也有房子,那是給娃子們準備的,都住到一起也不方便,就想著回來蓋房子。”
以前的老房子是土牆瓦房,廁所都在外邊,尤其是老年人,冬天上廁所較為不方便,現在蓋的房子,雖說是農村,廚房、衛生間都在一個大屋子裡,天冷的時候,堂屋裝上燒木材的大火爐,整個家裡都是暖和和的,跟城裡也沒什麼區別。
問起來吃著會不會有什麼不方便,大嬸接過話說:“上了歲數的人都喜歡粗茶淡飯,叫我連著兩三頓去飯店吃,那我受不了。自己種點地,不管吃多少,想吃啥種啥,買的很少。再說現在多方便,水泥路通到家門口,水、電也不會斷,想買啥了,騎個電瓶車,去街上,半個小時就回來了,我覺得還是農村住著得勁。”
“我是在礦上打工的,你嬸在城裡帶孫子,平時都沒人在家,房子蓋了蓋,兩家算下來花小百十萬,就是到季節了,回來種種、收收莊稼,在家住兩天。你看我種這紅薯,自己吃才能吃多少,吃不了。都是送人的,下去了,給沒地那些親戚們捎點,咱也不賣,不值當。”看大叔種了不少紅薯,聽他說自己吃不完,還不賣,更疑惑了。
“咱農民呀,地就是命根子,不管啥時候,你有再大本事,吃的還是五穀雜糧,將來死了還得入土為安。年輕的時候覺得四海為家,哪兒都一樣,真正到老了,你就會發現,外面再好,也不如你自己家裡舒坦。養幾隻雞,雞蛋不用買,有二畝地,管理著那就是你的營生,也鍛鍊身體了,也吃到安全的蔬菜了,在城裡,你有啥?活著你人五人六,風風光光,等一把火燒成灰,放骨灰盒,屁股那麼大地方也得花錢買,要是你後代沒有錢,那人家不得給你扔到垃圾鄉里頭?”
李大叔告訴作者:不僅是他們這一代農民願意回老家蓋房子,就連不少有錢有閒的城裡人,也願意到農村蓋房子。中國一直都是一個農業國度,很多中國人骨子裡永遠都有一個“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田園理想,隨著生活質量的提升,多少人夢寐以求的那種田園生活,已經有不少人提前實現,網路上如夢如畫的田園生活,也吸引著更多城裡人迴歸農村。
#在農村種地的農民有自己的人生格言嗎#
#為什麼有人說越來越多的城裡人願意去農村生活並自建別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