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門獨特的畫種,肖像畫在繪畫史上長期居於核心位置。在有限的畫幅之內,它集中反應了不同時代的人文風貌、地域文化、社會民俗以及畫者迥然不同的心理歷程。可以說,畫中的一張面孔就是一部濃縮的歷史筆記。本期的“藝術北京”全覽,就讓我們跟隨這些面孔,一同去探尋那些被對映的客觀世界與心靈宇宙吧。
艾軒
我始終喜歡一種感覺——憂鬱。我甚至陶醉在這種憂鬱的情懷中。
——艾軒
淡淡的憂鬱是生命中的常客,它散發著一種“酸甜裡微帶苦澀”的期盼,又用一種“沉默的寧靜”展現著人性的堅韌與柔弱。人世紛繁,這幽淡的情緒或許是上天賦予的愛之曲調,透過厚重的噪音,試圖將殘碎的心再次放飛。
艾軒,浙江金華人,畢業於央美附中,國家一級美術師、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油畫學會常務理事、北京畫院藝術委員會委員。
艾軒的油畫中包含著一種獨有的孤寂與神秘,那種置身荒涼卻可安然處之的傷感,總讓人難以忘懷。他曾前往四川美院參觀,此次遊歷促使他摒棄了往日積極向上的畫風,轉而將目光投向西藏這片廣袤的高原,並使其成為他創作的新的落腳點。
二月,布面油畫,2007
多年來,艾軒的故事始終以這座雪域高原為背景。他畫中的藏族女孩站立在孤寂而靜默的凍土之上,隨風飄搖的亂髮中,一雙清澈得可以看穿靈魂的大眼睛閃爍著淡淡的憂傷,給人以強烈的視覺衝擊。他借區域性漸進的方式著力刻畫出厚重的藏袍、憂鬱的眼神以及蒼涼的雪原,以人物為中心再現著藏區的瓊白之美。
王能俊
這個未知的世界給了我們太多的疑惑。我們無可預料,無從得知,也無法釋懷。
——王能俊
王能俊,畢業於重慶工藝美術學校,後進入央美綜合繪畫語言研修班,現居北京。他善於用寫實的手法以及戲劇性的構思,表達對自然的敬畏。他畫中的角色並非為了迎合傳統的審美觀念,而是在描繪畫者眼中的未來。畫中的女孩難掩哀傷的面容,在色彩上與荒涼的背景融為一體。而盡頭處的地平線卻透露出淡淡微光,似是一道微弱的希望之光,同憂傷的前景畫面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王能俊喜歡在刻畫人物的同時,用畫面表現不同的景緻。他總說:畫筆還未能勾勒出未知的宇宙、瀚海的蒼穹,文字也無從描繪出人類的渺小、事態的變數,但是懷著一顆對藝術虔誠的心、對生命善良的魂、對生活清澈的眼,定能繪出感人至深的作品。
薛明
肖像創作從來都不僅僅是視覺上的表達,更是心靈層面的悉心感悟。線上條與色彩的宇宙中,時間與空間似乎被渾然消音,所有的動作都被放慢到極點,而我們能做的,只是讓目光凝固於每個能夠引發情感震顫的細小變化中。
大多數的時間裡,薛明都在思考如何將人物包裹在飄逸的線條中。遊絲般的細線牽引著人們與生俱來的好奇與純真,經過反覆的構圖推敲與多層著色,他用細密且大膽的筆觸將寫實與抽象看似混亂地交織在一起,不僅賦予了作品超然的神秘感,也喚醒了觀者無盡的探索欲。
遊絲如情絲,在極具個人風格的肖像畫作中,紛亂的線條或許代表了極端華麗的修飾,但這種看似極端的繪畫方式卻源於一份恆久的平常心。凌亂卻渾然一體——畫中的面孔如同被解離的初始元素,這不僅是畫者個性化的語言體系,也讓細觀之人心甘情願地被困其中。
楊飛雲
楊飛雲,畢業於央美油畫系,先後任教於中戲美術系、央美油畫系。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央美油畫系教授、中國藝術研究院博士生導師。1989年,楊飛雲前往美國、英國、義大利等國家參展學習,後回國繼續任教。
楊飛雲畫中的人物平凡而質樸,寫實的繪畫風格仿若置身鄰家的客廳,沒有絲毫的造作之氣。楊飛雲喜歡畫手,所以他也樂於讓模特將手放在較為明顯的位置。此外,他還極為注重畫面的美感構成,重視人物內心世界的傳遞與表達,平實的畫面展現出純淨溫馨、理想寧靜的安逸氛圍。
藝術是人與畫彼此凝視的過程,也是畫者與觀者精神躍動的結果。無數畫家在一個極其複雜的時代以肖像畫的形式做著看似極其單純的事情,而在他們看來,現實或者情緒,在轉化為畫作的那一刻,就已不再是一幅肖像,而是一種觀點。一個時代匯聚了無數的觀點,於是也便繪就了時代本身的肖像。
我們下期再會。
眼緣藝志 第840篇獻給生活的藝術禮物。
文字撰寫:眼緣藝志
如需轉載請先獲得授權,轉載後請標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