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氏是一個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在今中國大陸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二百九十七位,在臺灣省名列第四百三十五位,人口約十八萬四千餘,佔全國人口總數的0.0115%左右。
門姓的起源與演變
漢族門姓的淵源主要有三支:門名、官名以及複姓簡改。
1、出自周朝公卿貴族之家,為帝堯農官後代,以門第為氏。據《周禮》記載,凡是公卿化大夫之子,都須學習六藝,即禮、樂、射、御、書、數,以便入仕為宦,出入王公府第時,可從正門進出,故稱門子。門子的後裔,有的以“門”字為姓,遂稱門氏。
2、出自春秋時宋國門官之後,以官職為氏。春秋時宋有門官(近衛官),其後代子孫以祖上官職為榮,遂以門官之職的門字為姓,稱為門氏。
3、出自南北朝時,北魏少數民族複姓所簡改。南北朝,北魏鮮卑族有叱門氏、吐門氏、庫門氏,入中原後學習漢文化,從漢俗,遂皆簡改為單姓門氏。
外族基因的流入
我國的門姓同外族的關係十分密切,尤其在南北朝時,北魏鮮卑族姓叱門氏、吐門氏、庫門氏,後均集體改為門氏。當今蒙古族、滿族、朝鮮族、傣族、佤族等少數民族中均有門姓。
歷史上門姓的分佈和遷移
明朝時期,門姓大約有2萬4千人,在全國的分佈主要集中於甘肅、河北、山東、河南等地。
當代門姓的分佈和圖譜
當代門姓的人口大約有18萬,為第二百九十七位大姓姓氏,大約佔全國人口的0.015%。目前門姓主要集中於內蒙古、河北、黑龍江、河南、陝西、山東、遼寧等地,內蒙古為門姓第一大區,大約佔全國門姓總人口的三成。
門姓在人群中分佈在內蒙古大部、黑吉遼、冀魯大部、京津、江蘇北部、安徽東北、湖北西北、渝川北部、陝寧、甘肅南部和東部,門姓佔當地人口的比例一般在0.03%以上,中心地區可達到0.3%以上,以上地區覆蓋的國土面積約佔全國總面積的28.3%,居住了大約76%的門姓人群。
門姓名人
門宗,唐代人,官至刺史,有德望。
門合,河北省淶源縣人,是和黃繼光、雷鋒、焦裕祿齊名的英雄。
門文愛,北魏山陽人,父母早亡,供養伯父母,以孝聞名。伯父母相繼去世,他服孝六年,因極度悲傷而骨瘦如柴。鄉人都稱讚他的孝義,並以他為榜樣。
門克新,明鞏昌府秦州禮店所(今甘肅省禮縣)人。入朝前一直任州學訓導、教諭等職,入朝後曾奉命作《長江萬里圖記》,頗有文采,得到皇帝賞識。
門英賢,原青島警備區政治部副主任。莒縣招賢鎮門家官莊人。1942年入伍,歷任排長、指導員、股長、科長、處長、團政治處主任、師副政委、政委等職。參加過郯城、莒縣、臨沂、濟南、開封、洛陽、萊蕪、孟良崮、淮海、渡江、上海、抗美援朝等戰役戰鬥。
門桂禮(生卒年待考),河北淶源人。著名廣東門氏開基人。早年參加抗日戰爭,後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十八軍警衛連連長。1950年南下入潮,後轉業地方,落籍潮陽縣城。現在文光街道門氏人口約三十人。
門致中,字清源,吉林省人,行伍出身。曾任團長、師長、軍長。國民黨寧夏省政府主席,冀察政務委員會委員兼建設委員會主席等職。1940年任偽華北政務委員會常務委員、治安總署督辦、華北治安軍總司令。指揮偽治安軍配合日軍進攻抗日根據地,圍剿抗日武裝力量。1945年8月抗日戰爭勝利後,被蔣介石委任為華北先遣軍第九軍總司令,不久避居香港。1951年因患腦溢血病死,終年63歲。
門文峰,河南人。著名河南四五足球隊前任主教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