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許多看過《爸爸去哪兒》的觀眾,都會對KIMI的萌娃形象記憶深刻,一句“爸比,我要喝奶奶。”也俘獲了電視機前大人小孩的芳心。
可是許多人也對5歲多的孩子還在喝牛奶表示疑惑,那麼對於小寶寶來說,究竟何時斷奶比較好?斷奶以後的輔食又該如何新增?母乳對寶寶們有哪些影響呢?
今天特別為大家整理兒童保健方面知識。
主講人:紅葉老師
母乳的影響有多大?
“乳為血化美如餳”。
——《育嬰家秘》
所以人乳餵養最為適宜。若母乳不足,或母體患病時不宜哺乳,可兼用或改用代乳品,如牛乳、羊乳、或豆漿、代乳粉等餵養。無論何種乳食,均需定時定量,白天每3~4小時一次,夜間6~8小時一次,所謂“乳貴有時,食貴有節”。
“凡乳母者,其血氣為乳汁也。”
“母食熱則乳熱,母食寒則乳寒,母病子病,母安子安。”
——《千金要方》
這段話說明母親的健康情況對於乳兒的影響很大。飲食最好多樣化,辛熱、寒滯之品,均不宜多食,更不可偏食,以免乳質變異,影響小兒的營養。
前不久朋友圈許多人都在轉發一則訊息,哺乳期的媽媽生氣後帶著憤怒的情緒喂孩子,結果幼嬰中毒身亡。所以除了注意飲食對乳質的影響,媽媽們要特別注意性情修養,因為七情過度,能影響乳汁的分泌和質量。
《保嬰撮要》雲:“小兒初生,須令乳母預慎七情六淫,厚味炙煿,則乳汁清寧,兒不致疾。否則,陰陽偏勝,血氣沸騰,乳汁敗壞,必生諸證。”亦說明媽媽與小兒息息相關,母親有病,足以影響幼兒。
何時增加輔食更靠譜?
關於這個問題,《千金要方》雲:“兒早哺者,兒不勝谷氣,令生病,頭面身體喜生瘡,愈而復發,令兒尪弱難養。”
如果過早為幼兒新增輔食,會傷胃,瘦弱難養,還會得面板病,反覆發作。
所以《閻氏小兒方論》雲:“半歲以後,宜煎陳米粉稀粥,取粥而時時與之,十月以後,漸與稠粥爛飯,以助中氣,自然易養少病。”這裡是指小孩出生半年以後宜煎陳米稀粥,所謂的陳米,不是指長黴變的大米,而是將好米經過正確的儲存放陳舊了的大米。這種米不傷脾胃,寒氣退掉了,但口感並不好。
“宜煎陳米稀粥,取粥面時時與之”。取粥上面的那點湯水,我們叫米油,一點點給孩子吃。“十月以後建議稠粥爛飯,以助中氣,自然易養少病”,孩子十個月以後,就比較好養,生病會比較少。
半歲以前,應以哺乳為主,六個月以後,除餵乳外,可逐漸增加其他輔助食物,如稀飯、麵食等,作為斷乳的準備。現在的兒童養育觀念中,孩子的輔食裡第一種新增的食物即是米粉。這是一種誤區,面熱而米涼,吃完以後孩子會出現吐乳、腹瀉的狀態,或是便秘、趴著睡覺、流口水等情況。
多大的小孩子不需要再喝奶?
“婦人乳汁者,血也,其血屬陰,其味甘而性冷。飲乳小兒,易至冷氣入腹,傷凍脾胃,遂成大患。”
——《陳氏小兒病源方論》
從陳氏這段話裡,我們得知乳汁是屬陰的,所以如果哺乳期過長,容易傷害孩子的脾胃。
可是為什麼小孩又必須要喝奶呢?因為小孩為純陽之體。大家可以看看小孩子的心率。我們正常人的心率如果是小孩子的心率,就會是心跳過快。可是孩子沒事,因為他的陽氣旺,陽氣旺的時候就可以化掉這些陰冷的東西,但是如果孩子兩三歲以後還喝奶,那就會出現問題。
或許看到這裡,喜歡科學的你會說,為什麼中國的小孩子不能喝奶,外國的小孩子就可以喝奶,難道奶的屬性到了國外就會發生改變嗎?
其實國外的醫生也不建議小朋友到了2歲以後還要喝奶。
來源:正安聚友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