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有山道,水有水道
天,自然有天道
看得見的,是通天入地的大道
看不見的,是你的心道
那裡有一條連天接地的大道
隱在南山,鋪滿菊花
一頭藏在雲間
一頭踩在腳下
那是日月星雲走的道
是春雨冬雪來去的道
所謂來有來的道去有去的道
在蒼穹,千道萬得
不如心生一道,千山萬水擋不住
那是一對鯤鵬的翅膀
無須有道沒道
身在樓臺看九萬里星雲
扶搖直上,天為道
列位,上面這幾句雲遮霧繞的東東,一定把你整得有點懵
懵,就對了,咱們今天要聊比這更懵人的老子,比這更懵的“道可道非常道”
懵是一種痛苦,懵也是一種幸福
有懵,才可能“解懵”。由懵到不懵,心靈一趟愉悅的體驗
開始吧,有點懵懵的我們,一起來把這個懵人的“道可道非常道”好好掰扯掰扯一番,看能不能解除心頭的那股子懵逼
話說,公元前五世紀左右,是個非常奇葩的時代
在中國,出現了以老子、孔子為標杆的百家爭鳴、百花齊放,奠定了東方文化基調
在希臘,出現了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士多德古希臘“三賢”,確定了西方文化模式
歲月荏苒,回頭總結人類文明發展史的時候,得出了這樣一個結論:
人類社會百分之八十的問題,被老子和蘇格拉底回答了,其後的兩千五百年,還沒有完成百分之十的問題
牛,真牛,
老子和蘇格拉底誰更牛?
答案:哪怕在蘇格拉底的老家,老子的書也比蘇格拉底的書賣得更多更快,比在中國還賣得還快
這就是老子,他寫的那本只有區區五千來字的書,賣成了排名第二的出版物,書名:《道德經》
《道德經》賣得越多,這個世界上胡說八道的人越多。這本書說“道”,到底說的什麼道,壞壞的老子就是不說清楚,就是要說得糊里糊塗,結果是誰也搞不清楚,誰也沒法知道,大家彼此彼此,一起胡說八道,胡說九道,胡說九千九百九十九道
關於老子的道,到底是什麼道,後人的回答何止千道萬道。形成這樣一個景光:面對一個沒有正確答案的問題,誰都可以大膽來上一通胡說八道
比如說《道德經》第一章的正本是: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故常無慾,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
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這開口六個字“道可道非常道”,從它面世到現在,就從來沒有統一過說法。別看這區區六個字,僅從字面上來看,就存在3的7次方再加2次方的分歧:
3:“道可道非常道”中的3個“道”字
7次方:“道”字有七種解釋
“道”的第一種解釋:路
“道”的第二種解釋:走
“道”的第三種解釋:說
“道”的第四種解釋:道理
“道”的第五種解釋:天機
“道”的第六種解釋:方向
“道”的第七種解釋:技巧
再加2次方:“道可道非常道”有兩種斷句方法
道,可道,非常道
道可道,非常道
這3的7次方的2次方,還沒有算進去“非常”二字的多種解釋,若把這3的7次方的2次方一一展開,那是在浪費紙張,會把人繞暈
其實,老子李耳,是個有點調皮的壞蜀黍,他就是故意利用漢字“道”的歧義,給自己的書奠定下糊里糊塗的基調,給讀者佈下一個迷魂陣,激發讀者對“道”字的探索慾望,不能不說是《道德經》長盛不衰兩千多年的原因之所在,之一
其實,老子把五千言寫完,一個“道”字說清楚了嗎,沒有
老子提出“道”這個概念,但無力做出精準解釋,留下了一個模糊概念
人,天生一腔好奇探索慾望,兩千多年的古今中外,人們就是放不下這個“道”字,圍著它繞來繞去,紛紛嚷嚷又莫衷一是,其實
圍繞這一模糊概念展開的一切傳統意義上的討論,是人類認知過程中的一個哏
為什麼說它是一個“哏”呢?因為至今還在被眾人爭吵不止的“道”意,早已被現代哲學解釋得清清楚楚:
“道”就是自然規律
往往看似複雜的事情,方法一對,簡簡單單。紛爭兩千多年的“道”,用現代哲學的一個基本概念說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再做什麼爭論,那就成了一個哏
話說到這裡,我又想到了蘇格拉底,正是他開創的古典哲學,奠定下了現代哲學基本框架,能夠舉重若輕地解析老子的“道”
當年,當老子仰望星空尋找天道的時候,石匠的兒子蘇格拉底把眼光拉回到人的內心世界,這樣兩位哲學大師,最後交集於現代哲學,交集於一個“道”字,真是有股千言萬語道不明的感慨
這也是把那幾句詩放在文章開篇的原因
從讀詩留下的懵逼開始,我們一起完成了一兩千字的嘮叨,不知現在看官你的大腦瓜子,是懵,還是不懵?如果還懵著呢,真抱歉,請諒解,那是在下碼字的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