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軍行•楊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辭鳳闕,鐵騎繞龍城。
雪暗凋旗畫,風多雜鼓聲。
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
譯文:
邊疆烽火照亮了西京長安,軍士的內心自然難以平靜。
手持兵符辭別皇宮,率領驍勇善戰的騎兵包圍匈奴龍城。
大雪使得軍旗彩繡變得暗淡,呼嘯的寒風中夾雜著戰鼓聲。
寧願做捍衛邊疆的小軍士,也勝過做書齋中的一介書生。
賞析:
“從軍行”為樂府《相和歌•平調曲》舊題,內容多為從軍征戰之事。高宗時期,邊境不時有突厥和吐蕃前來騷擾,一些有志男兒渴望去邊疆建功立業、報效國家,本詩就是描寫一個有報國壯志的讀書人棄筆從戎、投軍邊塞、保家衛國的全過程,生動地描寫了人物的豪情與氣概。
題大庾嶺北驛•宋之問
陽月南飛雁,傳聞至此回。
我行殊未已,何日復歸來。
江靜潮初落,林昏瘴不開。
明朝望鄉處,應見隴頭梅。
譯文:
十月,大雁就要南遷了,傳說中飛到大庾嶺就會北返。
我也到了這裡,卻沒有停下來,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再回來?
潮水剛剛褪去,江面很平靜,林間光線很昏暗,瘴氣無法驅散。
明日,我登上高山回望故里,但願能夠看見,梅花開放于山嶺之上。
賞析:
宋之問在武帝、中宗兩朝頗得賞識,但在睿宗執政之後,卻因為依附張易之而成為嫡罪之人,發配嶺南。這首詩就是他在被流放欽州途經大庾嶺時所作。詩人宕開一筆,以自己的一段想象來拉開全詩,情緒悽婉,飽含悠然不盡之意。本詩虛實交織,作者明明在寫“愁”,全篇卻未見一個“愁”字,欲露還藏,卻真真切切的反映了詩人被貶南荒的百轉愁腸。
代悲白頭翁•劉希夷
洛陽城東桃李花,飛來飛去落誰家?
洛陽女兒惜顏色,行逢落花長嘆息。
今年落花顏色改,明年花開復誰在?
已見松柏摧為薪,更聞桑田變成海。
古人無復洛城東,今人還對落花風。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
寄言全盛紅顏子,應憐半死白頭翁。
此翁白頭真可憐,伊昔紅顏美少年。
公子王孫芳樹下,清歌妙舞落花前。
光祿池臺文錦繡,將軍樓閣畫神仙。
一朝臥病無相識,三春行樂在誰邊?
宛轉蛾眉能幾時?須臾鶴髮亂如絲。
但看古來歌舞地,唯有黃昏鳥雀悲。
譯文:
洛陽城東盛開著桃花和李花,花瓣飄飛,會飄落在誰家呢?
洛陽城中的女子愛惜容顏,路見凋零的落花不禁長嘆。
今年花落紅顏去,來年花開誰還在?
已經見過鬆柏被砍伐作為柴火,更是聽聞桑田變滄海。
古人已不復在洛陽城東了,今人迎著東風賞桃李紛飛。
年年歲歲開的花都相似,歲歲年年的人卻不同。
勸告風華正茂的年輕人,應該多多接近,憐憫半死的白頭翁。
這個老翁白髮蒼蒼真可憐,想當年他也是翩翩美少年。
公子王孫在芳香的樹下小聚,在落花裡欣賞輕歌曼舞。
顯赫的宅地裝修得錦繡輝煌,將軍在閣樓上繪畫著仙人圖。
一朝臥病就再無人相識,三春時節是誰在那邊行樂?
嬌美的容顏能有幾時?須臾之間便白髮蒼蒼,亂如絲。
看看古來歌舞之地,黃昏時分唯有鳥雀在悲鳴。
賞析:
這首詩又作《白頭吟》,是擬古樂府。《白頭吟》是漢樂府相和歌楚調曲舊題,古辭書寫女子毅然與負心男子決裂。劉希夷這首詩則是透過洛陽女子對落花的感嘆,以及白頭翁的經歷,抒發了韶華易逝,紅顏易老,富貴無常的感慨,揭示出自然永存而人生短暫的哲理,充滿了濃厚的傷感情緒。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更是千古傳誦的名句。“年年歲歲”與“歲歲年年”的顛倒重複,不僅在音韻上形成了迴環排沓的效果,並且讓人體會到了時光的流逝。
全詩汲取樂府詩在敘事間發出議論和古詩以敘事方式抒情的手法,又巧妙地交織運用對比、對偶、用典故等藝術手法,使景和情完美的交融在一起,自成一種清麗婉轉、綿長悠遠的風格,堪稱初唐詩壇的一朵奇葩。
雜詩三首(其三)•沈佺期
聞道黃龍戍,頻年不解兵。
可憐閨裡月,長在漢家營。
少婦今春意,良人昨夜情。
誰能將旗鼓,一為取龍城。
譯文:
聽說黃龍岡的防禦之地,常年征戰,從不撤兵。
那本應該在閨房欣賞的明月,卻常年掛在邊境大營。
少婦苦苦思念征戰沙場的丈夫,丈夫也夜夜懷念家中的妻女。
誰能率領我們的軍士,一戰拿下黃龍城。
賞析:
此詩是沈佺期的傳世名作之一,抒閨中怨情,望有良將早日結束戰爭,從藝術上來講頗具特色。全詩構思新穎精巧,閨中少婦層層自訴衷腸,口吻別具一格。中間四句在“情”“意”二字上著重描寫,舊詞寫出新意,為前人所未寫之境。
獨不見•沈佺期
盧家少婦鬱金堂,海燕雙棲玳瑁梁。
九月寒砧催木葉,十年征戍憶遼陽。
白狼河北音書斷,丹鳳城南秋夜長。
誰謂含愁獨不見,更教明月照流黃。
譯文:
盧家的少婦深居在鬱金香塗抹的閨房之中,一對海燕雙宿雙棲在玳瑁裝飾了屋樑之上。
深秋九月枯葉掉落地上,十年來她日夜思念著戍守遼陽的丈夫。
他去了白狼河北,至今音訊全無,她在京城憂思難耐,更加覺得秋夜漫長。
有誰能瞭解她獨守空房的相思,偏偏天上的明月透過紗窗,照耀著黃色的帷帳。
賞析:
本詩以海燕雙宿雙棲為開頭,渲染了深居華堂的少婦,孤獨寂寞的心境。中間兩聯寫出了落葉蕭蕭的秋夜,更進一步勾起了少婦心中對丈夫的思念。本就因愁難以入眠,偏偏明月還把紗帳照得明晃晃,她不勝其愁進而遷怒於明月。全詩情景結合,筆調委婉纏綿,境界廣而且遠,餘韻亦無窮,被歷代評為溫麗高古之佳篇。
登幽州臺歌•程子昂
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
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譯文:
先前的聖君,我沒有見到,後世的明主,我也見不到。
想到天地無限寬廣,我深感人生短暫,獨自徘徊,涕淚縱橫,淒涼悲愁。
賞析:
陳子昂是一個極具政治見識和政治才能的文人,他直言敢諫,多次針對時弊一再上書,直抒自己政見。武則天萬歲通天元年,建安王武攸宜征討契丹,陳子昂以參謀的身份隨軍前往。建安王是外戚,不懂軍事,陳子昂多次上策諫言,建安王皆是不聽,反而把他貶為軍曹。詩人眼看“投身報國”的理想成為泡影,心情頗為抑鬱悲憤。在此時期登上幽州臺遠望,面對遼闊無痕的錦繡山河,又想到燕昭王在此築黃金臺,用以招賢納士的故事,不禁思緒萬千,寫下了《登幽州臺歌》以及《薊丘覽古贈盧居士藏用七首》等詩篇。
詠柳•賀知章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譯文:
如同碧玉裝飾而成的柳樹,萬條低垂的柳枝,猶如綠色的絲帶。
不知道這細細的柳葉是誰裁剪出來的,二月的春風恰似剪刀。
賞析:
本詩是唐詩中的詠柳名篇,詠的是二月的柳樹,幾乎家喻戶曉。二月的楊柳,剛剛抽出嫩綠的新芽,多麼像裝飾著碧玉的美人。柳葉絲絲垂下,猶如一條條碧綠的絲帶。一個“高”字,一個“垂”字,暗示出了柳樹在風中搖曳的輕柔身姿。詩人匠心獨運,將楊柳的姿態描寫的生動美麗,我見猶憐。“二月春風似剪刀”,詩人化無形為有形,把乍暖還寒的二月春風比作剪刀,將柳葉裁剪的如此精美,十分新穎貼切。透過詩人之眼,我們彷彿看見了一個更為優美、更為婀娜的世界。
回鄉偶書二首(其一)•賀知章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
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譯文:
少小之時離開家鄉,到了老年方才回來,鄉音並沒有改變,兩鬢卻日生白髮。
兒童們看見我都不認識了,笑著問我:客人是從哪裡來?
賞析:
天寶二年十二月,賀知章辭去朝廷官職,告老回鄉,時年已經八十六歲,距離他少年離開家鄉已經有五十多年。詩人在暮年之際置身於既熟悉又陌生的故鄉環境之中,心頭有無限感慨,寫下兩首詩,此詩為其一。
從少小之時就離開故鄉,直到暮年方才回來,中間不知發生了多少人事滄桑變化,鄉音雖依舊,卻已經鬢生白髮,兩相對照之下,自然有不勝蒼茫之感。
回鄉偶書二首(其二)•賀知章
離別家鄉歲月多,近來人事半消磨。
惟有門前鏡湖水,春風不改舊時波。
譯文:
離開家鄉已經有很多年了,最近回來才發現,家鄉的人事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只有門前的鏡湖水,在微風的吹拂下,水面一如既往波光粼粼。
賞析:
這是《回鄉偶書》的第二首,雖然不及第一首有名,卻也蘊含著一股雋永的味道。返鄉後的賀知章在同故舊親朋交談中,發現家鄉的人事已經發生了滄海桑田般的變化,感情細膩的詩人由此發出了世事無常的感慨。全詩透過“歲月多”“近來”“舊時”等表示時間的詞語貫穿而下,形成一種低迴沉思、若不勝情的氛圍。
春江花月夜•張若虛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灩灩隨波千萬裡,何處春江無月明!
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裡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
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
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
白雲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
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
可憐樓上月徘徊,應照離人妝鏡臺。
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
此時相望不相聞,願逐月華流照君。
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
昨夜閒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
江水流春去欲盡,江潭落月復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霧,碣石瀟湘無限路。
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搖情滿江樹。
譯文:
春天浩浩蕩蕩的江水和大海連成一片,一輪明月從海面升起,彷彿是隨著潮水一起湧現出來。
月光照耀著春江,灩灩光華隨著萬里水波閃動,奔流的江水依然閃耀著明亮的月光。
江流彎彎曲曲的圍繞著長滿花草的原野,月光照耀著無邊無跡的花草林木,好似披了一層細密的雪珠。
如水月光下,無從察覺霜已落下,小洲上的白沙和月色融合在一起,讓人分不清。
江水和天空融成一次,纖塵不染純淨透明,皎潔的天空中懸掛著一樓孤月。
是何人最初在江畔看見了明月,江月最初又是在何年照耀著世人?
人生世世代代沒有盡頭,只有江月年復一年的總是相似。
不知江月在等待何人,只見江水夜以繼日不停地流向東方。
離去的白雲悠悠飄蕩,清楓浦上送別的人不勝憂愁。
誰家的遊子在今夜的春江划著一葉扁舟?又在何地是什麼人在明月樓上升起了相思?
可嘆明月在樓上徘徊不去,應該會照到那處於離別之中的人兒的梳妝檯上。
月光照進了思婦的門簾,捲起門簾月光亦不走,照在搗衣砧上,拂去又還來。
此時彼時共望一輪明月卻無法聽到對方的聲音,但願能夠隨著多情的月光流走,照耀到君子的身上。
鴻雁長久以來,不停地飛翔也飛不出這無邊的月色世界,月光下水中的魚兒在跳躍,泛起陣陣波紋。
昨夜夢見繁花落在幽靜的水面之上,可憐春天已經過去大半,但人還未歸家鄉。
江水帶著春天流走,即將到達盡頭,江面上的月亮又將歸巢了!
西斜的月亮漸漸落下,藏在了朦朧的海霧裡,渤海的碣石和瀟湘之間隔著無限遙遠的距離。
不知有幾人能夠乘著月光歸去,落月搖盪著離別情懷,灑滿了江邊的樹林。
賞析:
這是一首宮體詩,被聞一多先生譽為“詩中的詩,頂峰上的頂峰”,僅此一孤篇,卻壓過全唐。“春江花月夜”為樂府舊題,屬於《清商曲•吳聲歌》。
開篇寫景,勾勒出一幅春江月夜的壯麗畫面。詩人將“月華”作為主體,作為情感的紐帶,從“明月共潮生”寫到“落月搖情滿江樹”,以月的執行來佈局,展現了一個完整的心路歷程。在月光的照耀之下,又有哪一處的春江不反射著明月的光輝呢?詩人思維跳躍,在寫景的同時,又在探索著宇宙和人生的奧秘,個體的生命雖然短暫有限,但生命的存在卻如同那日升月落的江上明月一樣,綿延不息。春、江、花、月、夜,這五種藝術形象集中體現了人生最動人的良辰美景,構成了誘人探尋的奇妙藝術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