豹是哺乳動物,像虎而較小,身上有很多斑點或花紋。性兇猛,能上樹,捕食其他獸類,傷害人畜。豹與獅、虎、美洲豹並稱為四大貓科動物,是四種大型貓科動物之中最小的一種,是豹屬動物之一。
豹子是第四大貓科動物,其餘三種為老虎、獅子、美洲豹。豹子的學名是豹,豹子是人們口頭上的常用叫法,就好比人們常把虎(學名)稱為老虎(習慣叫法)。豹是貓科動物中的一個物種,但它有多個亞種。例如,生活在非洲的豹被稱為花豹,生活在中國的豹被稱為金錢豹,生活在印度的豹被稱為印度豹,其實他們都屬於同一個物種——豹。
你知道世界上豹子有多少種類嗎?它們又有什麼區別呢?接下來小編帶大家一起去了解一下。
1.波斯豹
它生活於森林、灌叢、溼地、荒漠等環境,其巢穴多築於濃密樹叢、灌叢或巖洞中。營獨居生活,常夜間活動,白天在樹上或巖洞休息。在食物豐富的地方,活動範圍較固定;食物缺乏時,則遊蕩數十公里覓食。守衛自己較固定的領域,雄性的領域比雌性者大。捕食各種有蹄類動物,也捕食猴、兔、鼠類、鳥類和魚類,秋季也採食甜味的漿果。食物缺乏時,也於夜晚潛入村屯盜食家禽家畜。
主要獵物是黃山羊,獐鹿,羚羊,歐洲盤羊,也捕食小型野生動物,偶爾會攻擊牲畜和牧羊犬,有過攻擊人的記錄。捕獵時有兩種主要的進攻方式,一種是隱蔽在樹上,這樣可以居高臨下發現獵物,同時氣味也會隨風飄散,不易被獵物發現,但需要等待獵物從樹下經過;另一種是偷襲,先潛行接近獵物,然後突然躍出,將其捕獲。當時吃不完的獵物則懸掛在高高的樹枝上,這樣既不易腐爛,又不易被別的動物吃掉,等食物饋乏時,再回來慢慢吃掉。它的力量大得驚人,可以將一隻比其自身重一半的獵物抓到樹上去。找不到食物時,也可以忍受數天的飢餓。
由於棲息環境的改變, 人為的過量捕殺,種群整體數量呈下降趨勢。約200~300只生存在阿富汗;少於10~13只生存在亞美尼亞;少於10~13只生存在亞塞拜然;少於5只生存在喬治亞;約550~850只生活在伊朗;約3~4只生存在納戈爾諾-卡拉巴赫;少於10只生存在俄羅斯北高加索地區;少於15只在土耳其生存;78~90生活在土庫曼。
2.印度支那豹
棲息在雨林、山地、原始森林,山地森林、丘陵灌叢、荒漠草原等多種環境,從平原到海拔3600米的高山都有分佈。它的巢穴比較固定,多築於濃密樹叢、灌叢或巖洞中。
營獨居生活,常夜間活動,在食物豐富的地方,活動範圍較固定;食物缺乏時,則遊蕩數十公里覓食。雄性的領域比雌性者大。白天潛伏在巢穴或樹叢中睡覺。陽光透過森林,灑在它佈滿花斑的皮毛上,既使在幾米之外,也難以發現它的存在。傍晚出來遊竄覓食,直到天明才休息。
捕獵時有兩種主要的進攻方式,一種是隱蔽在樹上,這樣可以居高臨下發現獵物,同時氣味也會隨風飄散,不易被獵物發現,但需要等待獵物從樹下經過;另一種是偷襲,先潛行接近獵物,然後突然躍出,將其捕獲。當時吃不完的獵物則懸掛在高高的樹枝上,這樣既不易腐爛,又不易被別的動物吃掉,等食物饋乏時,再回來慢慢吃掉。它的力量大得驚人,可以將一隻比其自身重一半的獵物抓到樹上去。善於爬樹及游泳,會守候在樹上,等待水鹿、羚羊、野牛、野豬經過再飛撲而下咬住獵物頸部使其窒息而死。
由於棲息環境的改變,人為的過量捕殺,種群數量急劇下降。印度支那豹的數量可能較華北豹稀少,中國的數量稀少,當局已經加強保護,將印度支那豹列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豹分佈範圍較廣,但分佈地分散,各分佈地相對孤立,且每一分佈地的種群數量不大,最大的種群也不過27只,許多地方的種群數量不過1只至3只。這種分佈狀況對華南豹的繁衍極為不利,華南豹因此可能發生近親“結婚”,或尋找不到“配偶”,優良基因得不到繼承而導致滅絕。
3.非洲豹
非洲豹是豹的指名亞種,體重40-90千克,時速可達70km。肌肉發達,脖子和頭部結實有力。頭小尾長,四肢短健;尾尖粗重,有助於它在高速奔跑時,保持身體的平衡。毛被黃色,滿布黑色環斑;頭部的斑點小而密,背部的斑點密而較大,斑點呈圓形或橢圓形的梅花狀圖案,前足5趾,後足4趾,爪灰白色,能伸縮。生活於森林、灌叢、溼地、荒漠等環境,其巢穴多築於濃密樹叢、灌叢或巖洞中。營獨居生活,常夜間活動,白天在樹上或巖洞休息。在食物豐富的地方,活動範圍較固定;食物缺乏時,則遊蕩數十公里覓食。守衛自己較固定的領域,雄性的領域比雌性者大。捕食各種有蹄類動物,也捕食猴、兔、鼠類、鳥類和魚類,秋季也採食甜味的漿果。食物缺乏時,也於夜晚潛入村屯盜食家禽家畜。分佈於非洲。
非洲豹肩高60~70釐米,尾長90釐米,重50~90千克。最高時速可達70km。軀體均勻,四肢中長,趾行性。視、聽、嗅覺均很發達。犬齒及裂齒極發達;上裂齒具三齒尖,下裂齒具2齒尖;臼齒較退化,齒冠直徑小於外側門齒高度。皮毛柔軟,常具顯著花紋。前足5趾,後足4趾;爪鋒利,可伸縮。尾發達。
頭小而圓,耳短,耳背黑色,耳尖黃色,基部也是黃色,並具有稀疏的小黑點。虹膜為黃色,在強光照射下瞳孔收縮為圓形,在黑夜則發出閃耀的磷光。犬齒髮達,舌頭的表面長著許多角質化的倒生小刺。嘴的側上方各有5排斜形的鬍鬚。額部、眼睛之間和下方以及頰部都佈滿了黑色的小斑點。身體的毛色鮮豔,體背為杏黃色,頸下、胸、腹和四肢內側為白色,耳背黑色,有一塊顯著的白斑,尾尖黑色,全身都佈滿了玫瑰花形的圖案和斑點,頭部的斑點小而密,背部的斑點密而較大。
4.獵豹
獵豹是食肉目的貓科動物,也是獵豹屬下僅有的物種。分為5個亞種和一個變異種。體型最大的是北非亞種,成年雄性體重29-71千克,均重45千克,成年雌性21-63千克,均重38千克;其他4個亞種的成年體重一般在35千克以下。因外貌與花豹相似,奔跑速度特別快,故稱獵豹。獵豹有獨特的身體結構:靈活的脊椎、半伸縮的爪子,頭小而圓,吻較短,體型纖細,腿長。後頸部的毛比較長,好像很短的鬃毛一樣。眼部有白斑,內眼角沿鼻吻部兩側各有一道明顯的黑紋。被毛呈黃褐色或淡黃色,吻部、頷部、胸腹部和四肢內側為白色;體表遍佈黑色斑點,與豹相比其斑點較小且均為實心。尾巴末端的三分之一部位有黑色的環紋。
棲息在溫帶和熱帶草原,包括半沙漠和有稀疏樹木的大草原及裸岩地區。專門的肌肉可以讓四肢有更大的擺動,從而增加加速度。是世界上跑得最快的陸生動物,能夠在短短三秒內達到每小時110公里以上的速度。以最高速度,它們的步幅長達七米。是食肉動物,主要食物為各種羚羊。野生種群現分佈於非洲和伊朗。
與其他貓科動物相比,獵豹有著長長的腿和非常纖細的身體,與所有其他貓科動物截然不同。頭部小而圓,耳朵短,成豹和幼崽的眼睛在收縮和放鬆時都有圓形瞳孔。後頸部的毛比較長,好像很短的鬃毛一樣。因為獵豹具有流線型的體型,所以跑起步來顯得十分輕盈。脊椎骨十分柔軟,容易彎曲,像一根大彈簧一樣,跑起來的時候前肢和後肢都在用力,而且身體也在奔跑中間一起一伏;在急轉彎時,大尾巴可以起到平衡的作用,不至於摔倒。身體的特殊結構使得獵豹奔跑速度極快。
全非洲的獵豹只有九千頭到一萬二千頭,其中還有大約10%的獵豹是生活在圈養狀態下。保護獵豹成為人們的一個任務,特別是在非洲。在當代,獵豹仍然被視為身份的象徵。儘管在許多國家/地區已經禁止擁有獵豹和擁有異國情調的寵物,但對獵豹作為寵物的需求仍然很高。幼崽是從野外非法捕獲的,只有六分之一的幼崽在找到潛在買家的過程中倖存下來。導致獵豹數量減少的原因,一個是那些草食性動物的減少,如羚羊、像角馬,分佈區減少了,獵豹的食物資源減少了;另外一點就是獵豹的生態環境被人類的村莊、道路和其他的一些人類活動區給分割隔離了,這個時候獵豹的群體很小,使得獵豹尋找配偶非常困難;第三個原因就是由於獵豹皮的貿易,特別是國際貿易,由於《瀕危物種國際貿易公約》的實施,這種貿易受到了限制,但是這種走私還是存在的,這些走私者偷獵獵豹對獵豹的生存也是一個很大的威脅。
5.爪哇豹
爪哇豹為大型貓科動物,體型比華北豹、華南豹要小。頭小尾長,四肢短健;毛被黃色,滿布黑色環斑;頭部的斑點小而密,背部的斑點密而較大,斑點呈圓形或橢圓形的梅花狀圖案。前足5趾,後足4趾,爪灰白色,能伸縮。 生活於森林、灌叢、溼地、荒漠等環境,其巢穴多築於濃密樹叢、灌叢或巖洞中。營獨居生活,常夜間活動,白天在樹上或巖洞休息。在食物豐富的地方,活動範圍較固定;食物缺乏時,則遊蕩數十公里覓食。守衛自己較固定的領域,雄性的領域比雌性者大。捕食各種有蹄類動物,也捕食猴、兔、鼠類、鳥類和魚類,秋季也採食甜味的漿果。食物缺乏時,也於夜晚潛入村屯盜食家禽家畜。分佈於爪哇島。
爪哇豹的數量在363~525 只之間。由於棲息環境的改變, 人為的過量捕殺,種群數量急劇下降。爪哇豹早期在爪哇島數量甚多,它們主要捕食野豬、牛、羊、猴子,但因為當地人認為爪哇豹會捕捉家畜,因此遭到大量的捕殺。
6.遠東豹
遠東豹體長0.8-1.4米,尾長1米左右,體重為25-48千克,雄性比雌性略大,毛色較淺,春夏季節漂亮的金黃色體毛長約2.5釐米,冬季長出7釐米長的淡灰色長毛禦寒。軀體均勻,四肢中長,趾行性。視、聽、嗅覺均很發達。犬齒及裂齒極發達;上裂齒具三齒尖,下裂齒具2齒尖;臼齒較退化,齒冠直徑小於外側門齒高度。皮毛柔軟,常具顯著花紋。前足5趾,後足4趾;爪鋒利,可伸縮。尾發達。
中國和俄羅斯野生生物專家宣佈,遠東豹在世界上的野生數量分佈已僅剩40只左右,瀕臨滅絕。至1980年前,僅吉林省境內就有近50只遠東豹活動。中俄專家認為,在一些傳統棲息地遠東豹已經基本絕跡。更糟糕的是,由於人類活動範圍的日益擴大,現存的遠東豹已被分割在數個“孤島”上,相互間的通婚交配受到限制,因此,它們繁衍生息所必需的野生種群也已非常稀少。
7.阿拉伯豹
阿拉伯豹體長約1.3米,成年雄豹體重約為30千克,雌豹為20千克。軀體均勻,四肢中長,趾行性。視、聽、嗅覺均很發達。犬齒及裂齒極發達;上裂齒具三齒尖,下裂齒具2齒尖;臼齒較退化,齒冠直徑小於外側門齒高度。皮毛柔軟,常具顯著花紋。前足5趾,後足4趾;爪鋒利,可伸縮。尾發達。
由於棲息地破壞和食物不足,其最喜歡的自然獵物喜馬拉雅羚羊或山地瞪羚種群數量急劇下降,是阿拉伯豹瀕危的主要因素之一。阿拉伯豹以往在整個阿拉伯半島都有分佈,2000年之後那裡只有小的分散的阿拉伯豹群。一些豹群只限於在阿拉伯北部的內蓋夫沙漠,在葉門的和阿曼也僅有很少分佈。
在海灣國家中,阿曼是開展阿拉伯豹研究和保護最早的國家,擁有世界上惟一的一個以保護阿拉伯豹為主要目的的自然保護區,透過雷達跟蹤監控著17頭阿拉伯豹,這幾乎佔了全世界人工飼養阿拉伯豹數量的一半。
8.斯里蘭卡豹
斯里蘭卡豹(學名:Panthera pardus kotiya),是豹下屬的8個亞種中最小的。頭小尾長,四肢短健;毛被黃色,滿布黑色環斑;頭部的斑點小而密,背部的斑點密而較大,斑點呈圓形或橢圓形的梅花狀圖案。前足5趾,後足4趾,爪灰白色,能伸縮。 生活於森林、灌叢、溼地、荒漠等環境,其巢穴多築於濃密樹叢、灌叢或巖洞中。營獨居生活,常夜間活動,白天在樹上或巖洞休息。在食物豐富的地方,活動範圍較固定;食物缺乏時,則遊蕩數十公里覓食。守衛自己較固定的領域,雄性的領域比雌性者大。捕食各種有蹄類動物,也捕食猴、兔、鼠類、鳥類和魚類,秋季也採食甜味的漿果。食物缺乏時,也於夜晚潛入村屯盜食家禽家畜。分佈於斯里蘭卡。
在斯里蘭卡估計豹的數量是 834只,這是一個粗略的估計,不同型別的棲息地有不同的密度,在斯里蘭卡中部高地(山下或山地森林),這將使在這一地區的種群密度估計更加準確。斯里蘭卡豹子的數量在700~950頭的範圍。主要威脅來自人類的偷獵和皮毛貿易,棲息環境被破壞也是其中一個因素。
由於棲息環境的改變,人為的過量捕殺,豹的數量受到極大威脅,數量在不斷減少。保護野生動物,刻不容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