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天氣寒冷,手腳冰冷太常見了,甚至厚手套和棉襪都沒用。就算是加上暖寶寶,也只能暖和一會兒,特別是在大南方,沒有暖氣,可以說是很難熬了。內經說「諸病於內必形於外」,這還需要從身體上找根本原因。
那麼,為什麼會手腳冰涼呢?通常有3個原因:
首先,身體內陽氣不足,不能溫暖人體,尤其是四肢末端的手和腳。因此,就會有全身怕冷的情況,尤其是手和腳,甚至有些朋友還會出冷汗。冬季比較適合食療進補,可以多吃些溫熱性的食物,如牛肉、羊肉、豬肚、南瓜、生薑、酒釀、桂圓、龍眼等,把陽氣溫煦起來。
其次是身體本身的陽氣並不弱,但氣血流動不暢,導致陽氣瘀滯,無法到達手和腳,導致手腳冰涼的情況。這類人大都只是手腳冰涼,身體的軀幹部分是不怕冷的甚至還會怕熱。對於久坐或久站不動的朋友來說,就比較常見了,比如老師,這種情況尤其常見。
這種氣血不暢的情況,最好加強鍛鍊,多活動手腳和腰部,每天打一套八段錦,穿一些較為寬鬆的衣服。多吃山楂、玫瑰、金桔等能促進氣血迴圈、疏肝解鬱的食物。
最後一個原因就是肝氣不舒。這類人也是比較怕冷的,尤其是四肢末端寒冷,尤其是手和腳。在這種情況下,肝氣不適,情緒不好,導致四逆散證。這是因為肝氣不能疏洩,導致氣血壅滯,陽氣在體內受阻,無法到達四肢,導致四肢末端冰冷。
這種情況下,不能溫暖陽,需要疏肝理氣,現在很多人都是這樣。為此,活法兒專門整理了冬季養生的3個要點,教大家過一個溫暖的冬天!
1. 天寒多喝粥
冬季養生應多喝熱粥。很多地方都有冬至喝紅豆粥,臘月初八喝臘八粥的習慣。這種養生方式不無道理,粥類產品能健脾、養胃、消化良好,能迅速增加熱量。如果加入其他豆類、堅果或營養成分,養生效果會更好。如益精養陰的芝麻粥、消食化痰的蘿蔔粥、滋陰固精的胡桃粥、健脾養胃的茯苓粥、益氣養陰的紅棗粥等。
此外,我們可以在冬天吃更多的白蘿蔔。“冬吃蘿蔔夏吃薑”這句諺語在中國很多地方都很流行。冬天,人們習慣養生進補,活動相對較少,容易蓄熱和生痰。在日常飲食中多吃些蘿蔔,有助於化痰消積。
2. 進補需對路
冬季進補是最合時宜的,但應該區分清楚自己的體質。如果經常感到四肢無力、精神疲勞、聲音低沉、運動時出汗,大多數屬於氣虛。可以吃一些人參、黨參、太子參、黃芪、白朮等益氣,也可以多吃山藥、板栗、牛肉、兔肉等。
如果屬於膚色黃、嘴唇蒼白、經常頭暈、心跳微弱、失眠、耳鳴、心悸的人群,那麼大多屬於血虛。可以吃一些阿膠、龍眼、紅棗、當歸、熟地、白芍,也可以多吃黑芝麻、黑棗、桑椹、黑糯米、牛肝、羊肝等。
此外,為了讓腸胃有一個適應的過程,不要忘記在進補之前和進補的同時調節腸胃。可以吃一些茯苓、陳皮、黨參、白扁豆等調理脾胃虛弱,把脾胃調理好,進補也會更好。
3. 天冷要通風
在冬天,許多人喜歡關緊門窗,這是一個很壞的習慣。除了在白天開啟門窗以允許空氣對流外,夜間還應開啟小間隙以保持通風。門窗關閉會導致室內空氣流通不良,適當的通通風,可以保持室內空氣潔淨,避免灰塵堆積。
但是,如果是霧霾天氣的話,建議不要開啟門窗。《黃帝內經》有云:「冬三月,此謂閉藏。水冰地坼,無擾乎陽,早臥晚起,必待日光。」
立冬以後,天越來越早黑了。就像天地一樣,人體應該早睡晚起。早點睡覺讓陽氣好好休息,如果時間允許,最好在陽光普照時起床。這時,人體的陽氣迅速上升,使人頭腦清醒。
肝血不足的人常常坐立不安,睡不好覺,消耗肝血和陰精,導致焦慮、易怒和迅速衰老。最好的冬季養生方法就是養好心神,睡個好覺。補足陽氣,讓身體自我修復,是養生的捷徑。
關注你的健康困擾,關心你的飲食起居,關注活法兒,每天一篇新鮮養生乾貨送給你,我們一起追求美好生活和健康養生。感謝閱讀,明天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