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時隔52年之後,王文軒在老婆井巧英的陪伴下,再次回到了陝北延川縣的井家溝。在井家溝的這片土地上,他作為插隊知青,度過了自己人生中最艱苦的幾年。在他最痛苦的時候,這裡的鄉親們給了他很多的關照,尤其是岳父一家,給了他很多的溫暖。
在來到岳父岳母的墓地前的時候,王文軒不禁潸然淚下。他重重地跪在了地上,腦海中又回憶起曾經的點點滴滴,如果沒有他們的幫助和支援,或許就沒有現在的自己。他含著淚說道:“爸,媽,我回來了!”
作為知青的插隊生活
1968年,全國上下掀起了一片知識青年下鄉的熱潮。剛剛高中畢業的北京小夥王文軒也滿懷熱血,憧憬著在農村的勞動生活,一心想要投入到勞動中去。於是在1969年的1月27,他懷著一腔熱血帶上了一些簡單的行李,告別父母,坐上了開往陝西的列車。在列車上他一直在心裡憧憬著下鄉後到農村的插隊生活,希望自己可以在那裡有所作為,闖出一片屬於自己的天地。
經過了四天三夜的長途跋涉之後,王文軒和其他的十一位知青終於來到了井家溝村。剛剛到村口,他們就看到了在村口等著迎接他們的井隊長,井隊長看到他們的到來特別高興,連忙走上前去和他們握手打招呼。“你們好啊,一路辛苦了,我是第五生產大隊的隊長井緒武,歡迎你們到我們村!”井隊長親切地說著,臉上露出了質樸的微笑。很快知青們就被井隊長帶到了宿舍,五個女知青被分在了井隊長家的一間土窯裡,其餘的四個男知青則被安排到了牛棚旁邊一個有些破舊的窯洞裡。
男知青居住的這個窯洞雖然破舊,可是卻是十年前隊裡給前來修水利的民工專門修建的。裡面的土炕又寬又大,還有一個很大的灶臺,在他們到來之前,井隊長已經給他們買了一口大鐵鍋,方便知青們以後做飯。
井隊長叫來了自己的老婆和侄女井巧英,來給知青們做飯。很快飯就做好了,大家也餓了就都端起碗大口大口地吃了起來。雖然飯菜很簡單,但是大家都吃得很香。井隊長拿起旱菸袋,一邊抽著,一邊說:“我們這山溝裡,生活條件差,你們來這裡受苦了!以後生活上有什麼困難,你們就跟我說,我會盡力去幫助你們,接下來的日子,就要辛苦你們了!”知青們都擺擺手,笑著回應:“沒什麼辛苦不辛苦,我們就是來學習吃苦的。”說完又繼續吃起飯來。
馬上就要過春節了,隊裡的農忙已經結束了,所以隊裡暫時也沒有給知青們佈置什麼任務。對於知青們來說,他們現在的首要任務是學會做飯,照顧好自己的一日三餐。第二天一早,知青們早早地就起來了,等他們洗完臉,就看到了井隊長的老婆和侄女井巧芳帶著菜來教他們做飯。
由於家裡貧困,所以井巧芳沒有上過學,從小她就特別羨慕那些可以去上學讀書的孩子。看到這些知識青年,她的心裡總是會有一些敬佩,她也很希望自己能夠像他們一樣讀書學習知識,身上充滿著書香氣,可是卻沒有那個機會。對於她來說,自己可以跟知青們坐在一起聊聊天,親自教他們做飯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她也很珍惜可以和他們相處的機會。
王文軒從小學習東西就特別認真,悟性也比較高,在井巧芳的耐心教導之下,他成為了知青中第一個學會做大鍋飯的人。因為他的年齡在那些知青當中是最大的,所以他就主動承擔起了煮飯的責任,照顧大家的飲食。除了教大家做飯之外,井巧芳還會教大家一些生活技巧,每一次王文軒都是學得最認真的那一個,他學習時認真的態度馬上就引起了井巧芳的注意,再加上他總是在默默地照顧著其他的知青們,所以井巧芳總是會不自覺地去關注他,心裡對於這個認真善良的大哥哥特別欽佩。
而王文軒在學會做飯,照顧起了大家的飲食之後,他的心裡特別的高興,為自己能夠照顧到大家感到特別的自豪。除了高興和自豪之外,他的心裡也對這個比自己小很多、卻什麼都會做的“小老師”井巧芳特別敬佩,因為在那段日子裡,井巧芳對於知青們來說就是“百事通”,任何他們不會的事情井巧芳都會,並且她還會很耐心地教大家。
過完春節之後,井隊長就開始教知青們幹活。有一天井隊長帶著大家到山上去砍柴,雖然大家第一次砍柴,都顯得有些笨拙,但是井隊長一直都在笑著鼓勵他們,並且一遍又一遍地教大家握刀和砍樹的方式。在井隊長的鼓勵下,大家都漸漸地掌握了砍柴的方式,幹起活來也順利了許多。在砍完柴下山的時候,王文軒不小心摔了一跤,直接從山上滑了下來,不止身上的棉襖被劃破了,而且臉上和手上都被劃傷了。
大家看到他滑倒,馬上就向他圍了過來。井隊長馬上就跑了過去,在看到他手上和臉上的傷口時,井隊長心裡有些自責,他覺得是因為自己沒有照顧好王文軒,才會讓他滑倒受傷的。為了安慰井隊長和知青們,王文軒拍了拍身上的積雪和黃土,笑著說不疼,於是他就這樣一路穿著被劃破了的棉襖,頂著寒風回到了宿舍。
井巧芳遠遠地看到大家幹活回來了,於是高興地到宿舍去找大家。一進到宿舍,井巧芳就看到了王文軒臉上和手上的傷,她的心裡特別心疼。井巧芳掏出自己的手絹,小心翼翼地給他擦拭著傷口,之後她又回家拿來了藥膏,給他一點一點輕輕地抹上,最後再用布包紮了起來。
在包紮完之後,井巧芳讓他把棉襖脫了下來,在抱回家縫補完之後,井巧芳又立即把棉襖送了回來。整個過程中,井巧芳沒有對他說過什麼話,但是卻一直都在為他考慮,王文軒看著眼前這個細心善良的小姑娘,十分感動,心裡暖烘烘的。自從那次之後,兩個人之間的距離慢慢地拉近了,變得越來越熟悉起來。
在最艱苦那段日子裡,她是他人生中的光
1971年,王文軒打算參軍入伍,在通過了徵兵體檢之後,他一直在等著政審。可是就在這個時候,他卻收到了爺爺因為學術問題被調查的訊息,而他的政審也因為爺爺的問題而沒有透過。一起插隊的知青們,都不敢再和王文軒說話了。一開始的時候他很難接受,看著曾經一起並肩作戰的夥伴,現在卻都離他遠遠的,沒有一個人願意理他,他的心裡特別地難過,深刻地體會到了被孤立的絕望,那段時間是他人生中最陰暗的日子。
而在那段時間裡,只有井巧芳一家願意不顧外界的流言蜚語,和他說話聊天。在過年的時候,別的知青們都被批准回家過年了,只有他一個人被留在了宿舍值守,王文軒看著空蕩蕩的宿舍,心裡特別的失落。井巧芳害怕他一個人留守宿舍心裡難過,於是就經常來找他,每次都會給他帶好吃的。家裡出事之後,對王文軒的打擊很大,王文軒不再像以前一樣地愛笑了,臉上也總是平平淡淡的,沒有了太多的表情。
雖然井巧芳一直在很努力地逗王文軒開心,但是他卻很難再高興起來了。大年三十的時候,井巧芳一大早就來到了知青宿舍,叫他去家裡一起過年,可是王文軒害怕自己的身份會井巧芳家裡帶來不好的影響,所以他一直不肯去。井巧芳看出了他的心思,於是就回家喊母親來叫他,王文軒沒有辦法拒絕井巧芳母女倆的熱情,於是就和她們一起去了。
到了家裡後,井巧芳一家人都很熱情,不斷地給他拿好吃的。在吃年夜飯的時候,一家人不斷地往他的碗裡夾菜,邊吃邊聊著天。吃完飯之後,大家圍在一起給他講陝北的一些民風故事,看著大家努力照顧自己的情緒的樣子,王文軒覺得心裡暖洋洋的。大家熱心關切的話語,給了他家人般的溫暖,讓他暫時把那些難過和痛苦都拋在了腦後,露出了久違的笑容。
王文軒看著眼前這個熱心善良的姑娘,心裡十分感激,在他最難熬的日子裡,只有她願意不顧外界的一切流言蜚語,一直陪在自己身邊。在那段陰暗的日子裡,她就像陽光一樣,闖入了他的世界裡,一直在背後默默地支援著他,給了他許多的力量。
王文軒回去的時候,正好遇上了給自己送吃的井隊長。王文軒堅持不肯要,井隊長就把碗塞到了他的手裡,並且叮囑他讓他明天去家裡吃飯。第二天一早,井巧芳早早地端來了好吃的,王文軒看著灶臺上的兩碗炸油糕和白麵饃饃,心裡特別地感動,忍不住哭了起來。沒過一會兒,井隊長就來了,把王文軒拉去了家裡吃飯。
很快知青們就都回來了,王文軒的母親託一個知青偷偷地給他帶來了一封信和二十塊錢。王文軒藏好信,偷偷地跑到了村口,在讀完那封信後,他一個人埋頭哭了好久好久。在那之後王文軒變得更加孤僻了,除了偶爾會和井巧芳說說話之外,他不再和別人說話,一直埋頭苦幹農活,閒的時候就拿出書來看。井巧芳還是會經常去找他,偶爾他也會和她說說話,可是大部分的時候,他都在看書,在他看書學習的時候,井巧芳就在身邊默默地陪著他。
在她的默默支援下,他終於如願以償
1976年,一起來下鄉插隊的知青們都陸陸續續地回去了,只有王文軒和三名知青還留在井家溝。因為家裡的問題,無論他怎麼努力,社裡招工招乾和被推薦回去上大學的機會都輪不上他。井隊長看他一時很難離開井家溝,年紀又不小了,所以就決定給他介紹一名親事。於是在井隊長的做媒下,王文軒和井巧芳領了結婚證,成為了合法夫妻。
在結婚之後,井巧英一直在鼓勵王文軒學習,家裡的許多活她都搶著幹,生活中對他也特別的關照。1978年,井巧英順利地生下了一個兒子,在兒子週歲這天,王文軒收到了父親的親筆信。信中父愛高興地說家裡的問題都已經解決了,讓他有時間回家裡看看。第二天一早,王文軒就收拾了行李,帶上井巧芳和兒子一起回了家,一進家門王文軒就看到了滿頭白髮的父親,他立即衝過去抱住了父親,埋在父親懷裡大聲哭了起來。
後來他報名參加了高考,最終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北京師範大學。在離開井家溝去北京上大學的那天,王文軒的老丈人拉著他的手淚如雨下。老丈人知道王文軒這幾年不容易,為他能夠離開這裡回到故鄉感到高興,但是心裡卻又害怕他會拋下自己的女兒。“娃娃,我們都知道這幾年,你受苦了,都希望你能有出息。可是你有出息了,我心裡又害怕,怕你會拋下我們巧芳。”
知道老丈人的擔憂之後,王文軒立即跪在了老丈人面前,紅著眼說:“爸,你放心,我一定不會拋下巧芳的,沒有她就沒有我的今天,沒有你們也沒有我的今天,我很感謝你們,願意在我最困難的時候幫助我,你們的恩情我一輩子都不會忘記!”說完他給老丈人重重地磕了一個頭,老丈人連忙將他扶起,拍了拍他的背,哽咽著說:“那就好,那我就放心了。”
在大學上了三年之後,王文軒就回來把井巧芳和孩子接去了北京,在離開之前,他又下跪給岳父岳母磕了一個頭,感謝他們這麼多年的照顧。畢業之後,王文軒留在了北京師範大學教書,王文軒一心撲在教育上,井巧芳一直盡心地照顧著他和孩子,為了報答岳父岳母的恩情,王文軒也經常把岳父岳母接去北京居住,有時間就帶他們去玩。後來經人介紹,井巧芳進了學校食堂工作,一直到兩個人退休。在生活中,兩個人一直互相照顧,恩愛有加。
52年後的今天,王文軒看著這個自己生活了10年的第二故鄉翻天覆地的變化,心裡感到十分欣慰。在這裡生活的那幾年,雖然自己過得很辛苦,但是卻收穫了自己人生中的摯愛,也收穫了許多的溫暖和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