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夏巖寫的第83篇文章
2021.11.12
《道德經》有言:
善戰者不怒,善勝者不爭,善思者不語。
苦不言,怒不爭,心不亂,是一種智慧。
豐富的安靜,是人生至高境界。
苦不言,是修行
有位記者去採訪“相術大師” ,他發現這位師傅給人看面相時,第一句話總是:
“哎呀,你過得太不容易了。”
幾乎每個人都點頭稱是。
師傅告訴記者,他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每個人都認為自己很苦。
苦難與煩惱,皆是修心不夠的顯現。
苦而不言,是智慧與修行。
有位作家在打車時,坐了一輛十分特別的計程車,司機穿戴整潔,車內一塵不染。
剛入座,司機用歡快的語調說:“我會將你更快、更安全、更省錢的送到目的地。”
作家感到十分驚訝,心想,這個司機真是與眾不同。
這時,司機再次開口:“請問,你需要喝點什麼嗎?”
作家更驚訝了:“難道你還提供飲料嗎?”
司機微笑:“當然,不僅有飲料與咖啡,還有報紙與雜誌。”
司機還提示作家,有一條更近的小路,是否要走。
作家覺得既專業又溫馨,於是好奇地問司機:“為什麼你的車費,與別人一樣,別的司機都在抱怨堵車、抱怨收入,你卻這麼快樂?”
司機答:
“其實,剛開始,我也經常抱怨堵車和收入,發現生活越來越糟糕,後來,我嘗試換一種活法:
第一年,我用微笑對待乘客,收入翻了一倍。
第二年,我只做一個傾聽者,關心乘客們的喜怒哀樂,收入再次翻了一倍。
第三年,也就是現在,我的服務被評為五星級,人氣與收入同時上漲,現在坐我的車,都需要打電話預約。”
“生活不會辜負任何一個,肯吃苦、肯努力的人。
你吃過的苦,終會以另一種方式回報你。”
願你往後餘生,苦盡回甘,實現理想,溫柔歲月。
怒不爭,是修養
鬼谷子說:
己欲平靜以聽其辭,觀其事,論萬物,別雄辯。
怒時不爭,沉澱智慧,過濾淺薄。
詩僧寒山問拾得:“如果世間有人無端誹謗我、欺負我、侮辱我、恥笑我,我要如何做?”
拾得答:“你不妨忍著他、謙讓他、任由他、避開他,不必理會他。再過幾年,你且看他如何。”
寒山再問:“除此,還有什麼處事秘訣,可以躲避別人的惡意糾纏呢?”
拾得答:“老拙穿破襖,淡飯腹中飽,補破好遮寒,萬事隨緣了。”
心寬一寸,路寬一丈,人生要有不較勁的智慧。
“不爭,乃大爭。不爭,乃天下與之不爭。”
欲成大樹,莫與草爭。
餘生,把時間留給值得的事,把精力留給珍貴的人。
心不亂,是境界
三伏天,禪院的草地枯黃一大片,小和尚對師父說:“快撒點草種子吧!”
師父揮揮手說:“隨時。”
中秋,師父買來一包草子,讓小和尚去播種。
秋風起,草子邊撒,邊飄走。
小和尚喊道:“師父,不好了,好多種子都被吹飛了!”
師父說:“吹走的多是空的,撒下去也不能發芽。”
撒完種子,幾隻小鳥竟來啄食。
小和尚急得跳腳:“師父,種子都快被吃沒了!”
師父說:“沒關係,種子多得很,吃不完。”
半夜,下了一場大雨。
小和尚衝進禪房:“師父,這下好多草子都被沖走了!”
師父說:“衝到哪裡,就在哪裡發芽。”
一週過去了,原本枯黃光禿的草地,居然長出綠油油的草苗,一些沒播種的角落,也泛出了綠意,小和尚高興得直拍手。
蘇東坡有言:臨大事而不亂,臨利害之際不失故常。
內心淡定從容,頭腦睿智清醒,處事遊刃有餘。
在波瀾不驚中彰顯力量,在不疾不徐中緩緩前行。
遇事不慌,是一種智慧,更是一種境界。
“心清一切明,心靜一切禪。”
苦不言,怒不爭,心不亂,漫度人生好時節。
願你滿懷歡喜,修煉更好的自己。
點贊轉發,
與你共勉。
<END>
歡迎你來到
小巖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