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白河是北京市第二大河,順義人的母親河,2021年4月以來,潮白河持續補水,北京境內主河道83.5公里全線貫通,22年斷流的河床,又現碧波盪漾、鷗鳥雲飛的生態廊道。
潮白河上游有潮河、白河兩條支流,在密雲城西南的河槽村匯合,始稱“潮白河”。潮白河經密雲、懷柔,在大胡營入順義一路南行,到南莊頭村東南出順義,成為通州與河北三河市的界河,後經大廠、香河注入潮白新河。潮白新河,經過寶坻、寧河於塘沽入渤海。
潮、白兩河匯合口
潮白河向陽閘
潮白河邊的宜居之城
以上是潮白河現狀,偶然機會了解到潮白河的歷史,作為潮白河兒女的順義人,不禁有了“扒一扒”潮白河過往的衝動。
歷史上,潮白河是一條多變、遊蕩的河流,素有“逍遙自在河”之稱,又有記載稱“東西之徙,倉桑之變,指不勝屈”。
秦漢時期,潮、白兩河互為獨立的水系,並無交集。
潮河(亦名鮑丘河),發源於河北省豐寧縣草碾溝,經灤平縣由密雲古北口入京,由密雲城東、順義木林,過蔣各莊、楊鎮下坡,沿張家務、牌樓到馬莊出順義入河北省三河縣,經寶坻後注入薊運河,東入渤海。白河(亦名沽水)發源於河北沽源縣,經赤城縣折向東,經延慶、懷柔入密雲,沿密雲西南梨園莊、順義牛欄山至李橋下坎,在通縣北匯入溫榆河,於安次與永定河匯合,東入渤海。
北魏時期,潮河和白河第一次在通州匯合。
北魏孝文帝太和二十一年(公元497年),潮河於順義北務鎮西徙,在通縣北竄入白河,這是兩條河第一次匯合,潮河故道為今日鮑丘河。白河當時稱“沽水”,流經密雲西北後,沿沙河從牛欄山入順義,經李橋下坎在通縣北入溫榆河。潮河(鮑丘河)、白河(沽水)與溫榆河匯合後下遊稱“潞水”,注入永定河後入海。
唐宋時期,潮白河在順義牛欄山匯合。
據《順義志》記載:唐代開元后,鮑丘河(潮河)徙於牛欄山注入沽水(白河)。由此可見,唐時潮白河匯合口已經向上遊提至“牛欄山”了。
在這裡不妨扯點閒話,唐後五代十國時期,後唐大將石敬瑭為了擺脫困境,向北方遊牧民族契丹求救,契丹出兵,石敬瑭順利當上後晉皇帝之後,自稱兒皇帝並將幽雲十六州割讓給契丹。十六州中的“順州”就是現在的順義地區,契丹後來建立了“遼國”。北宋在開封建都後,一直想收復幽雲十六州,於是聯合北方日益強大的金攻打遼,結果太不給力,順義地區又被金佔領,直到元的鐵蹄踏遍歐亞大地。在遼太平六年(1026年),改鮑丘河為潮河,沽水叫白嶼河。金大安元年(1209年),改白嶼河為漵水,元延祐三年(1316年)又改為白河,潮、白二河匯合後稱潮白河。也就是說,潮白河這個名字在元代才開始叫起來。
明代,潮、白兩河交匯點再次上移至密雲河槽村。
明成祖朱棣遷都北京,踐行“天子戍邊”,密雲、懷柔、順義、平谷等邊境地區得到有效安定。明隆慶六年(1572年),為加強密雲防務和漕運,應薊遼總督侍郎劉應節奏議,在密雲境內開挖白河東道,“引白壯潮”,自此,潮、白兩河交匯點上移至密雲河槽村。白河故道為今日懷柔的沙河,潮河故道為今日順義北境的小東河。
明清時期,順義的牛欄山、李遂分設碼頭,潮白河仍然是漕運的重要航道。清光緒三十年(1904年),潮白河水漲,在李遂鎮西北決口,竄入箭桿河,衝入薊運河。1912年,潮白河再次改道,不再流入運河,閃出的舊道為今天的“月牙河”。
為了確保北運河上游漕運所需水源,民國政府於1916年在蘇莊東北修木滾水壩一座,迫潮白河水入北運河,1917年該木壩沖毀。民國十二年(公元1923年)順直水利委員會撥鉅款修建蘇莊三十孔的攔河閘,並在右岸修建進水閘一座,開挖引河,引水入北運河。民國28年(公元1939年)潮白河特大洪水將蘇莊閘沖毀,順舊河床南下,從此潮白河不再入北運河。
新中國成立後,為了解除下游薊運河一帶水患,於1950年開挖潮白新河,經河北香河縣、天津寶坻縣至寧車沽與永定新河匯流後在北塘入渤海,潮白河最終成為獨立水系。
說完潮白河的變遷,作為順義人,深愛的我們的母親河,閒得無事總喜歡在河邊走走。
2021.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