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質通鑑》第一卷,司馬光開篇講周威烈王封瓜分晉國的韓趙魏三家為大夫,是顛覆了禮、分、名。講到這麼一句話,“貴以臨賤,賤以承貴。”
誠然,社會生活中,人是有各自社會身份的,有職務的。人與人之間的相互關係是,位高之人管理位低之人,位低之人尊重位高之人,包括他們應該享受的特權,各自遵守自己的名分,這個是儒家的維護社會結構的核心。
但是,我感覺這還不足,還有另外一面,就是位高之人要顧及到位低之人的生活所需,成全眾人之私。大家都有私心,為自己,為家人。位低之人要支援位高之人的工作,幫他們完成工作。這是一個雙向的思維方式。西方有一個諺語,“欲戴其冠,必承其重”。位高之人也應具有相應的品格,重民生,如果只是作威作福,最後終究是逃脫不出悲慘的命運,王位被推翻,子嗣被滅絕。放小了說,領導只是會作威作福,沒有什麼真本事,或者是吃獨食,不顧及下屬的利益,這種人格局相對小一些,最終是走不遠走不高的,這個集體只會離心離德,自己也就不會成事。
這也是我一直贊同的社會生活法則中的“對上不失信,對下不失威,有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