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目睹了一位老教師的憤怒和委屈:
老教師今年46歲,教課和做班主任都很強勢、能幹。
她眼睛瞪得出奇地大,黑眼珠已經蒙上了一層灰白,整個眼珠彷彿要從眼眶裡脫離出來,眼淚不停打轉,讓人看了很是害怕。
原來,學校為落實教育局合班的要求,要拆一個班,老教師身體不好,於是提出卸任班主任,學校正好就拆老教師帶的班,老教師被安排中途接另外的班。
拆班訊息在班裡公佈後,班裡家長和學生一時不太適應,反應強烈,也是人之常情。學校領導讓老教師出面給家長解釋,是由於自己身體原因才拆的班。老教師覺得自己是因為身體原因卸任班主任,並不願意拆班,如此解釋會落埋怨,情感上難以接受,因而憤怒和委屈。
不少人都遇到過換班主任、換班的事情,還記得自己孩子三年級時的班主任卸任時,給家長表達歉意,說自己血壓高,心臟也不好,難以勝任班主任工作,並囑咐家長配合學校工作,配合新班主任工作。家長們雖然很不捨,很擔心,但也只能接受現實,之後還是好好做孩子的思想工作。
阿德勒用目的論解釋人憤怒的情緒,人正是為了某種目的才調動了憤怒的情緒。
家長和老師的共同目的永遠是為孩子成才,所以應該彼此信任。
用阿德勒的話說,首先就是無條件的信任。因為一旦不信任,遲早會找出不信任的理由,這樣,最終的結果對孩子成才不利。
然後,學會課題分離。老師的課題就是教書育人,備好課、教好課、輔導好學生、鍛鍊好身體,就是如此簡單。同理,家長也有家長的課題。
雙方要經營好自己的課題,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不彼此妄加干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