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走進這個喧鬧的城市,沉溺在畫面裡,反而覺著異常的寧靜,所有聲音都成為背景,眼前像是默片,都在動,卻不出聲……畫完了,收攤兒,喇叭聲、人聲又慢慢清晰起來,如夢初醒,有點隔世感。”藝術家王玉平的最新個展“我在馬路邊”日前在當代唐人藝術中心北京第一空間展出。從角樓到麵館,從晴天到雪景,從烏鴉到野貓,北京城的生動趣味、迷人的色彩,都在王玉平的筆下徐徐展開。
自幼生長於北京南城,王玉平對衚衕裡的生活有很深的感情。他任教於中央美術學院造型學院油畫系,今年虛歲六十。從2010年秋天開始,王玉平產生了畫北京的念頭,幾乎每天都拎著簡易畫具,在四九城裡“瞎轉悠”。十年來,他畫過數不清的地方:景山、白塔寺、國學衚衕、北海公園、雍和宮、國子監、西華門、德勝門……古老的北京城定格在畫布上。
此次展覽展出了王玉平近年北京寫生的若干件重要作品,包括30餘米長的《我在馬路邊》、近6米的《雨雪景山》以及他16歲時畫的《景山公園》等。巨幅《我在馬路邊》創作時間跨越4年,王玉平說,作品是從一個區域性開始畫的,最後畫出的場景是當初沒有料到的。“我像小孩在沙堆上掏洞,總想知道看不見的前面還有什麼。畫面中的109路電車和紅色的斯柯達5路公共汽車是我小時候去美術館看展覽、去景山後街的北京市少年宮必坐的。車裡面是有我的,你看不見,但我知道我是在裡面的……”
景山前街是王玉平經常去的地方,曾經有一組作品,王玉平從初冬畫到了初春,從飄零落葉畫到遠處城牆下的柳樹泛了微綠。每天早上等過了早高峰,他就和老伴兒帶上畫具出發。“我每天不期待看見什麼新奇,但卻總有意外的喜悅。一隊人影,一閃而過的竊竊私語的表情,一個路牌一個標誌,幾點走進光裡的身影,都是我料想不及的。”
展廳裡還展出了王玉平的老伴兒、藝術家申玲的一組紙本素描作品。原來,王玉平在路邊畫畫時,申玲也常常坐在附近的咖啡館窗邊寫寫畫畫。她畫窗外的槐樹,畫樹上的鳥,畫來來往往的行人,也畫正在街邊忙活作畫的老伴兒。到了黃昏時分,天色漸暗,申玲才起身與王玉平會合,一起回家。
作畫時,王玉平常常不知不覺在街邊站好幾個小時,引發過往行人的關注。“有一天我在旁邊的衚衕裡畫白塔,手機裡放著下載的京劇,一個遛彎兒的老頭拄著柺棍兒,在我身邊停下來,看看畫,又看看我,說:‘您這也是一享受啊。’”還有一次畫雍和宮時,因為衚衕很窄,為了不影響車輛進出,王玉平往邊上靠,跟垃圾桶擠在一塊了,“來了個扔垃圾的大媽,看我用著呢,也不說什麼,悄悄把兩袋垃圾放在了桶邊上。後邊一個大爺拄著棍兒過來跟我打招呼:‘今兒上這畫來了,昨兒那張畫完啦?’”
從妙應寺的白塔,五四大街的紅樓,到陶然亭的雪景,白雲觀的山門,天寧寺悠遠的風鈴,樹蔭下賣冰棒兒的老太太,王玉平所畫的是眼前,又似乎是昨天的景象。畫北大紅樓時,他幻想著張中行先生會從大門裡出來,走到馬路對面自己的身邊,問他為什麼要畫這兒。“我就說,因為您在裡面,因為辜鴻銘、周作人、魯迅會從這兒進出……”展覽將持續至12月11日。
(原標題:十餘年描繪京城生活場景,畫家王玉平辦個展“我在馬路邊”畫北京)
來源:北京日報 記者 王廣燕
流程編輯:u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