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商報訊(記者 陶鳳 趙天舒)建成世界最大住房保障體系、加快城鎮老舊小區改造、下決心解決青年買不起租不好房……8月31日,國新辦召開新聞釋出會,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相關負責人介紹“努力實現全體人民住有所居”有關情況,同時對新時代新階段的住房和城鄉建設發展提出了新要求。
釋出會上,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部長王蒙徽介紹,我國住房發展取得巨大成就,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住房保障體系。資料顯示,截至2019年,我國城鎮居民人均住房建築面積達到39.8平方米,農村居民人均住房建築面積達到48.9平方米。我國加快完善以公租房、保障性租賃住房和共有產權住房為主體的住房保障體系,累計建設各類保障性住房和棚改安置住房8000多萬套,幫助2億多困難群眾改善住房條件,低保、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基本實現應保盡保,中等偏下收入家庭住房條件有效改善。
在老舊小區改造方面,住建部副部長黃豔介紹,“十四五”期間,我國將基本完成2000年底前建成的21.9萬個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從實際效果看,完善了水電路氣信等配套基礎設施,因地制宜增加了養老、托育、便利店等公共服務設施,消除了大量的安全隱患,改善了老舊小區居民的居住條件和生活環境。
住房保障離不開房地產市場的平穩執行。住建部副部長倪虹在釋出會上表示,2018年,黨中央、國務院決定實施房地產長效機制,此後住建部重點開展了三個方面的工作。
首先,始終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其次,落實城市主體責任。督促城市政府不把房地產作為短期刺激經濟的手段,多策並舉,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最後,住建部提出了建立人、房、地、錢四位一體的聯動新機制,因城施策,因地制宜。同時還建立了監測預警和評價考核新機制,常態化開展月度監測、季度評價、年度考核,加強房地產市場監管,整治房地產市場秩序。
值得注意的是,其中建立人、房、地、錢四位一體的聯動新機制是住建部此次明確的新提法。倪虹總結道,經過兩年多的實踐,我國房地產市場總體保持了平穩執行。下一步將繼續全面落實房地產市場長效機制,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政策走向也為房地產市場指明瞭方向。IPG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柏文喜認為,在不放鬆商品房市場調控的同時,我國會繼續加大共有產權、租賃住房的建設與政策支援力度,這也使房地產企業的業務轉型以及其他經濟主體更好地參與保障住房建設。
至於對樓市的直接影響,柏文喜指出,一方面強調了調控政策的長期化與持續化,另一方面也從加大保障住房建設與入市力度的角度在解決保障性住房短板的同時有效影響了市場預期,對於平抑樓市與土地市場應是一個積極的訊號。
值得注意的是,對於許多大中城市的新市民和青年人來說,買房租房是逃不開的話題。釋出會上,王蒙徽提到,我國正抓緊推進解決人口淨流入的重點城市,主要是大中城市,特別是這些城市的新市民和青年人的住房問題。
倪虹談道,新市民和青年人往往工作年限短,收入相對比較少,購房和付租金能力比較弱,根據有關調查顯示,現在大城市有70%的新市民和青年人是租房住。租金付得起的區位比較遠,區位比較好的租金又比較貴,這就成為新市民、青年人買不起、租不好房的一個現實問題。
對此,住建部和有關部門從2019年開始在全國13個人口流入比較多的大城市開展了發展共有產權試點工作。今年6月24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加快發展保障性租賃住房的意見》,其中針對新市民、青年人等群體特點,提出“小戶型、低租金”的要求——也就是以建築面積一般不超過70平方米的小戶型為主,租金低於同地段、同品質的市場租賃住房租金的原則。
國家政策完善的同時,倪虹進一步明確,解決新市民、青年人住房問題,是各級政府的職責所在,也是提高城市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城市政府應該把“要我做”變為“我要做”,下決心下力氣解決新市民、青年人住房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