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近日,華為集團成立作戰軍團,利用人工智慧研發優勢,開啟由toC向toB進軍的新模式。
“沒有退路就是最大的出路。”軍團模式是在美國打壓背景下的華為戰略,是華為利用自身優勢賦能傳統工業領域的創新發展。而背後支援這一創新戰略的,則是任正非和華為的人才策略,是華為長期以來堅持的治理髮展模式:那就是重視人才,為人才提供自由而廣闊的成長環境,最大限度地發揮人才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也可以說,沒有華為的人才策略,就有不會有華為今天令美國忌憚的成就,更不會有實施軍團戰略的底氣。
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而真正的伯樂不僅僅善於發現,而且善於瞭解千里馬的習性,提供適合其成長的良好空間,使其才能和作用最大化。
任正非正是真正知人善任的伯樂。2019年,任正非親自發起成立了“天才少年”專案,以遠高於同行業的薪酬和科研環境吸引全球頂尖人才。他對人才的功用並不著眼於眼前利益,而是為科學家們提供很好的實驗室氛圍,鼓勵自由思考和討論。他對天才少年的期望是“做最強的基礎研究,把這些基礎研究的成果落到行業中,最後沉澱到AI平臺上”。
02
任正非的用人之道,與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道家思想不謀而合。
莊子在《應帝王》中如是說:
“……君人者以己出經式義度,人孰敢不聽而化諸!……是欺德也。其於治天下也,猶涉海鑿河,而使蚊虻負山也。夫聖人之治也,治外乎?正而後行,確乎能其事者而已矣。”
“汝遊心於淡,合氣於漠,順物自然而無容私焉,而天下治矣。”
“明王之治:功蓋天下而似不自己,化貸萬物而民弗恃;有莫舉名,使物自喜;立乎不測,而遊於無有者也。”
意為,君王按照自己的意思來制定法度,人們誰敢不聽從呢。然而這只不過是欺騙人的想法罷了。對於治理天下來說,這種想法就如同在海中鑿河、讓蚊蟲揹負大山一樣,只會自取滅亡。聖人治理天下難道只是從外部治理嗎?不是的。他們先端正自己的心性,然後再行動,而這種行動,也不過是讓每一個人能盡情地做自己擅長的事情罷了。
你只須保持虛靜少欲、平和自然的境界,順應萬物自然的本性,而不偏執於自己的私心,天下就可以治理好了。
英明君王的治理境界是這樣:他的功勞遍佈天下,卻像是和自己不相關一樣。他的教化惠及萬物,而人民並不覺得對他有所依賴。他雖有功德卻從不宣傳自己,讓民眾都以為是自己的成就而喜悅;取得了成就也不設想什麼好處,而遨遊於空無所有的自然境地。
由此看來,在道家思想中,真正有智慧的治理者,並不自以為是,到處發號施令。他尊重每一個人的價值與天性,為人人提供機會、平臺和環境,讓其在最符合天性的狀態中,最大限度地發揮價值和作用。
正如數學天才陳景潤,雖然在哥德巴赫猜想研究方面取做出了重大貢獻,但讓其去燒鍋爐,卻可能並沒有普通人燒得好。因此,1977年鄧小平同志聽說陳景潤竟被安排去燒鍋爐時非常生氣,說:“像陳景潤這樣的人吶,應該當一級研究員,要配備助理,配備秘書。要關心他們,要解決他們生活中的困難,讓他們健健康康的,要做點實事!”
03
真正有智慧的領導者,不僅善於發現人才,用人之長,而且從不顯耀自己的威望和功勞。
《老子》中有這樣一句話:“太上,不知有之;其次,親之譽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悠兮其貴言,百姓皆謂我自然。”最高的領導境界是“領導有與沒有、在與不在一個樣”;次一等的領導境界是人們願意親近他,讚美他;再次的是害怕他;最差的是背離他,侮罵他。有智慧的領導者從不隨意發號施令,大家都以為自己本來就是這樣。
而任正非正是那種願意成人之美,卻不怎麼宣傳自己的人。他很少對外接受採訪,甚至婉拒了中國百位改革開放傑出貢獻人員的提名。
不標謗自己的人並不會因謙讓而被人民所忘記,相反更能贏得人民的尊重。而那些處處標謗自己的人則適得其反。
曾經有這樣一單位領導。天天想著出成績,“往上爬”,經常想出很多華而不實的“奇思妙招”,讓大家加班加點地去幹。由於過於急功近利,他的思路總是反反覆覆,不斷變化,手下的人也跟著做了很多無用功。單位有一點成績就到處炫耀,說自己多麼多麼厲害。時日久了,全單位的人都怨聲載道。不到兩年,他便受到免職處理。
04
用人之道,同樣用於治身。
人生苦短,每個人都是這個世界的過客,怎樣過才能算是不枉此生,並不是所有人都明白。
給自己的靈魂一個自由的空間,讓自己的天性得到最大程度的釋放,可以自由地去做那些自己覺得有意義的、感興趣的事情。這才是人生動力的可靠源泉。
社會評價、金錢、地位等外在因素,遠不構成人生價值的基礎,照顧家庭、忠於愛好,包括做一些在傳統看來毫無價值的事情,只要你內心篤定這就是自己喜歡的事情,覺得自己這樣過一輩子很好,那你就這樣去做好了。何必去管別人怎麼看怎麼說。
如果你喜歡華為這樣的大企業作為平臺,你可以去試試;如果你就喜歡小富即安,你大可找一份能吃飯養家的小差事,平平淡淡地生活,只要你內心快樂就好。